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20)
2023(19626)
2022(16301)
2021(15139)
2020(12465)
2019(28306)
2018(27992)
2017(53126)
2016(29423)
2015(32639)
2014(32666)
2013(32017)
2012(29587)
2011(26874)
2010(26972)
2009(24664)
2008(24052)
2007(21437)
2006(19223)
2005(17219)
作者
(87249)
(72314)
(71872)
(68222)
(46216)
(34664)
(32604)
(28451)
(27726)
(26019)
(24612)
(24449)
(23282)
(23074)
(22588)
(22315)
(21650)
(21573)
(20846)
(20796)
(18296)
(18029)
(17671)
(16586)
(16383)
(16209)
(16190)
(16100)
(14679)
(14338)
学科
(117837)
经济(117711)
管理(82559)
(79827)
(63566)
企业(63566)
方法(46759)
数学(39985)
数学方法(39475)
中国(36739)
(35921)
地方(29205)
(28975)
业经(28315)
(25823)
农业(24115)
(22613)
(22311)
贸易(22296)
(21606)
(19693)
银行(19620)
理论(19038)
环境(18984)
(18823)
技术(18797)
(18633)
金融(18631)
(18112)
(17546)
机构
学院(413814)
大学(413774)
(164215)
经济(160480)
管理(158847)
研究(147382)
理学(136406)
理学院(134820)
管理学(132393)
管理学院(131645)
中国(109856)
科学(92844)
(90150)
(76680)
(75616)
(75491)
研究所(68827)
中心(66289)
业大(65645)
(63176)
农业(60000)
财经(59203)
北京(57382)
(56518)
师范(55885)
(53828)
(53463)
(50865)
经济学(48280)
(45754)
基金
项目(280554)
科学(219001)
研究(202779)
基金(200735)
(177320)
国家(175761)
科学基金(149101)
社会(126538)
社会科(119808)
社会科学(119779)
(110759)
基金项目(105982)
自然(97632)
自然科(95316)
自然科学(95290)
(93814)
自然科学基金(93544)
教育(93152)
编号(82934)
资助(82471)
成果(67624)
重点(63485)
(63175)
(60696)
课题(58485)
(58053)
创新(54168)
科研(53236)
国家社会(51586)
计划(51360)
期刊
(187102)
经济(187102)
研究(125061)
中国(86591)
(71027)
学报(70721)
科学(63142)
管理(59292)
(55325)
大学(52829)
教育(51198)
学学(49646)
农业(48487)
(39995)
金融(39995)
技术(35707)
业经(32220)
经济研究(29708)
财经(28146)
(25065)
问题(24576)
(24136)
图书(21843)
科技(21021)
(20120)
技术经济(19496)
理论(18963)
现代(18659)
商业(18545)
(18460)
共检索到625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守慧  丁士军  孙飞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马克思城乡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构建了多维度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长沙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系统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虽然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质量,但政策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而且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维度与环境发展维度的影响呈现出"此升彼降"的反向关系;相对于社会发展维度,试点政策对城乡发展维度的边际效应更加稳定。从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边际提升,对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度最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守慧  丁士军  孙飞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马克思城乡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构建了多维度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长沙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系统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虽然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质量,但政策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而且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维度与环境发展维度的影响呈现出"此升彼降"的反向关系;相对于社会发展维度,试点政策对城乡发展维度的边际效应更加稳定。从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边际提升,对提高城镇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度最大。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莫杨辉  张培林  
通过引入互适性的概念,提出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的理论研究,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的互适性的内涵与特征;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互适性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借鉴排队论理论,结合"推拉"效应理论研究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二者之间的互适性作用机理关系,以及应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理论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综合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机理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段超群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实现度四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3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步显著,但是各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相差比较悬殊;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呈现较强的板块效应及区域异质性,东部板块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中部板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而西部板块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出现严重分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春来   江泽茹   张波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空气质量,且在PM_(2.5)浓度越高的地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越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通过提高环境关注度、提升创新能力以及推动效率提升的机制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其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会随经济发展水平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也会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减弱。在经济增长目标的约束下,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空气质量的提升作用会加强,而环境目标约束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明斗  
新型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和必由之路,其深度发展对提升城镇化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效率性运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城经济"利用的高效率和"市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解析,全面阐述了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现实状态与表现,并从需求的总动力、供给的总动力、结构转换的动力及发展中的阶段性动力四大层面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动力机制做出论证说明。最终从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均衡性的利用状态与系统化的利用模式等"城经济"效率提升方面和实现城市商流的规范化建设体系与高效率的运行状态等"市经济"效率提升方面提出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政策创新思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康春鹏  
什么是城市化?国内外学者从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生态学、军事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对其进行了定义。笔者认为城市化就是农业人口逐步向非农人口转移和集中的过程,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成为一种以现代工业、信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且居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素质全面改善和提高的过程。在我国一般不直接提城市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敬  李军  朱于珂  
优化城镇发展转型路径、实现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路径。文章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评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人口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使试点城市的流动人口规模增大了10.1%。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促使人口向东部城市和中西部省会城市流动,且这一试点政策在财政压力较低的城市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更加显著。此外,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能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长期定居意愿与社会融入程度。据此,文章建议健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多维度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立足于人口流动格局差异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区域均衡发展,并以高质量公共服务助力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定居和融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海英  
城镇化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分析和评价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措施,对提高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加快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国家规划构建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不平衡问题,这种不平衡既体现在民族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也体现在民族地区内部省区之间以及民族省区自身的新型城镇化要素之间。民族省区要立足实际,充分认识自身在新型城镇化不同维度上的优势和短板,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缩小区域差距和要素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祖才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实施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我国城镇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一、"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5年来,各部门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制度和政策体系全面确立,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涛  
新型城镇化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其发展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文章在对新型城镇化内涵和资金约束问题、新型城镇化发展中财税政策支持机理进行分析基础上,基于财税政策视角,重点研究了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财税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东海  韦瑞智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广西已进入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决定性阶段,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意义重大。新型城镇化具有定位明确、发展手段多样、注重发展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唐金倍  王芬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福建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推动福建省建设发展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以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的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福建省将城镇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城镇化的路径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魏志甫  
近年来,河南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以中心城市、县城和新型农村社区为重点,推动城市新区、中心城市组团、县城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镇的综合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明显提升,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态势进一步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