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2)
2023(8632)
2022(6411)
2021(5808)
2020(4497)
2019(9729)
2018(9472)
2017(18064)
2016(9838)
2015(11059)
2014(11234)
2013(10386)
2012(9087)
2011(8078)
2010(8031)
2009(7604)
2008(7505)
2007(6823)
2006(6244)
2005(5930)
作者
(26721)
(22412)
(22254)
(21245)
(13973)
(10390)
(10115)
(8597)
(8455)
(7827)
(7663)
(7426)
(7136)
(7065)
(6978)
(6712)
(6484)
(6438)
(6377)
(6356)
(5566)
(5450)
(5362)
(5107)
(5097)
(5003)
(4924)
(4919)
(4558)
(4374)
学科
(36632)
经济(36557)
管理(26977)
(25347)
(21259)
企业(21259)
(14673)
中国(14212)
业经(12459)
(11316)
方法(11134)
(9502)
农业(9262)
地方(8893)
(8647)
数学(7855)
数学方法(7706)
理论(7469)
(7294)
(7129)
产业(7103)
体制(6702)
(6628)
银行(6621)
(6380)
教育(6367)
(6228)
金融(6225)
发展(6183)
(6163)
机构
学院(137051)
大学(136125)
(51624)
经济(50335)
管理(48720)
研究(47187)
理学(41323)
理学院(40842)
管理学(40054)
管理学院(39790)
中国(35294)
(28944)
科学(27568)
(26751)
(22508)
(21884)
中心(21713)
(21414)
财经(20626)
(20534)
师范(20383)
研究所(20172)
(18688)
业大(18333)
北京(17989)
(17660)
(17386)
师范大学(16317)
经济学(16262)
农业(16117)
基金
项目(91214)
科学(71931)
研究(71128)
基金(64572)
(55973)
国家(55424)
科学基金(47073)
社会(46519)
社会科(43756)
社会科学(43745)
(35910)
基金项目(33306)
教育(32431)
编号(30168)
(29999)
自然(27012)
自然科(26341)
自然科学(26334)
成果(26065)
自然科学基金(25845)
资助(23961)
课题(21574)
重点(21144)
(20604)
(19756)
国家社会(19543)
(19262)
(19004)
(18684)
项目编号(18370)
期刊
(65422)
经济(65422)
研究(42105)
中国(31583)
(22997)
学报(21200)
(20859)
教育(20324)
科学(20034)
管理(18850)
大学(17294)
学学(16130)
农业(15098)
(13494)
金融(13494)
业经(11903)
技术(10821)
财经(10686)
经济研究(9612)
(9287)
问题(9061)
(7931)
(7078)
图书(6980)
现代(6797)
社会(6316)
职业(6200)
(6174)
科技(6090)
(6087)
共检索到211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石冉  张学昌  
文化治理是一种现代治理形式,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新型城镇化与文化治理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维度的耦合,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各个主体为治理主体,以公共文化发展利益为核心,以文化领导、文化经济和文化共享为重点,以制度改革、产业发展和社会共治为渠道,以城镇制度健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为归宿,构建新型城镇化的文化治理分析框架,探讨新型城镇化的文化治理在不同维度的路径选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齐骥  
文化是城镇化的根基,文化的认同是城镇化的粘合剂,新型城镇化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遗产城市、美学城市、生态城市和人本城市为文化维度,为全球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加强顶层设计,秉承文化自觉,传承文化基因的有效路径;为文化语境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优化产业路径,加强城乡配套,实现创新驱动的探索和实践,是寻求城乡认同,消弭城乡心灵距离,实现"人的城镇化"的有益方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仁准  
分析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政府角色错位、内在驱动力不足、人的城镇化严重不足、布局亟待优化调整等问题;然后指出推进城镇化需要关注产业经济发展、城镇文化建设与制度创新等三个发展维度;最后提出我国社会的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包括培育与发展民营经济、创新政府职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留法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需要通过文化建设来实现城镇建设品质和整体质量。文章从分析城镇化和城镇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成果出发,分析新型城镇化文化具有整合、导向和负功能及其结构;概括文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繁荣文化产业、优化景观环境、提升文明程度和统筹城乡发展等作用;提出建设城镇文化的四个维度,即生态城市、美学城市、遗产城市、人本城市;归纳出城镇文化建设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主要战略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洪炜杰  
通过城市扩张谋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改善社会福利,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该同时兼顾效率、公平和安全等多重社会目标。本文基于宏观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测度指标,并结合CLDS微观数据,讨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特征对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幸福感和公平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心城市的扩张在提高城市居民福利水平的同时,会降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和公平感水平;(2)改善城镇等级结构能够显著增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公平感,但不会损害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3)县城人口规模扩大对于城乡居民的福利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4)利用美国的新冠疫情数据发现,人口密度提高对疫情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容易导致公共卫生危机的激化。本文认为,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宏观格局中,优化城市等级梯度,强化县城与县城经济发展,将是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可能性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雅莉  张明斗  
以民生为根本导向的民生型城镇化,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本质需求,呈现和谐性、高效性、可持续性、绿色性及共享性的基本特征,将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通过对民生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运行框架的全面分析及与欧美发达国家在城镇化主导力量、推进方式及土地制度方面的比较,认为转换思维模式,回归城镇化本位、优化社会、经济、资源及环境四大系统、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相结合及营造优质的外部环境等成为民生型城镇化的优化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志飞  曹珍珠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旅游已经成为提升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动力。文章对近50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并整合了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发现学术界在此领域的研究集中在4个方面:发展特征与动力机制、发展模式与路径、效应与影响、管理与决策。通过多维度的对比分析,文章对现有的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差异进行评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杰义  郑文哲  郑小碧  
本文运用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小城镇以及中心镇等研究成果,试图在对浙江200个省级中心镇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心镇支撑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互动的内在机理和实现条件,为制定符合我国各中心镇实际的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兰  张秀娥  
城镇化可以有效带动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规划城镇布局,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协同发展三次产业,加快推进制度改革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绿色城市,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陆仰渊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要求,之后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实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佳路径。该文从分析不同层级的城市功能入手,认为新型城镇化应当根据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功能、不同性质,有梯度地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去,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谢来位  
新型城镇化具有五大基本内核:农民工市民化是核心,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壮大二、三产业是基础,城乡协调发展是根本,城市文化建设是灵魂。推进新型城镇化主要面临五大制度诉求:土地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专项转移支付到一般性转移支付,身份制度从身份特权到契约平等,府际关系从竞争到合作,决策制度从个人决策到民主决策。因此,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要求处理好五大关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土地、人力、资本三大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推进上、下级政府间权责合理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者相互支撑、同步发展。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因制度隔离障碍,产生了城市融入、社会公共服务供给非均等化、政治参与边缘化、与相关利益者之间冲突这四种类型繁杂、程度不一的社会风险。唯有破除制度壁垒,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就业市场,提升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治理这些风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学浪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两者相互支撑、同步发展。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因制度隔离障碍,产生了城市融入、社会公共服务供给非均等化、政治参与边缘化、与相关利益者之间冲突这四种类型繁杂、程度不一的社会风险。唯有破除制度壁垒,建立城乡统一劳动力就业市场,提升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才能有效地治理这些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柏春  娄淑华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在于对国家现有利益的重新调整,既涉及直接相关者的农民利益,也涉及间接相关者的市民利益。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无论是作为公权力的政府还是作为政策受众的农民,都应当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惟其如此,才能凝聚共识共促发展,真正实现政府努力所向即是农民所望的目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陈绍军  
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Z社区的"深描",作者从生活空间变迁及社区治理模式转型两个维度展示了一种新型城镇化社区样态,首先,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聚落模式置于"城乡连续统"框架下,抽象出此类社区的基本特征,即动力机制市场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生计模式多元化、社区基层建设"新型单位化";其次,不同于学术界既有城乡人口迁徙聚落模式,Z社区在动力机制、组织转型和生计变迁等维度均有其特殊性,并指出其与传统新农村社区的区别和联系;最后,作为中原地区一种特殊的人口聚居模式,Z社区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面临"走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