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8)
- 2023(15445)
- 2022(12840)
- 2021(11821)
- 2020(9761)
- 2019(22285)
- 2018(22269)
- 2017(43597)
- 2016(23702)
- 2015(26725)
- 2014(26995)
- 2013(26369)
- 2012(24325)
- 2011(22021)
- 2010(22416)
- 2009(20669)
- 2008(19946)
- 2007(17755)
- 2006(16148)
- 2005(14532)
- 学科
- 济(113004)
- 经济(112890)
- 管理(68577)
- 业(63390)
- 企(51790)
- 企业(51790)
- 方法(42334)
- 数学(36547)
- 数学方法(36136)
- 中国(28979)
- 农(28603)
- 地方(26279)
- 业经(24113)
- 财(23586)
- 学(22842)
- 制(18897)
- 农业(18894)
- 贸(16837)
- 贸易(16828)
- 理论(16360)
- 易(16245)
- 环境(15827)
- 和(15826)
- 策(15629)
- 银(15284)
- 银行(15249)
- 地方经济(15245)
- 融(14893)
- 金融(14891)
- 行(14618)
- 机构
- 大学(342715)
- 学院(342107)
- 济(146092)
- 经济(142915)
- 管理(134750)
- 研究(118843)
- 理学(115764)
- 理学院(114506)
- 管理学(112644)
- 管理学院(112023)
- 中国(87842)
- 京(73058)
- 科学(71046)
- 财(65530)
- 所(59291)
- 研究所(53670)
- 中心(52650)
- 财经(51960)
- 农(51958)
- 江(51223)
- 业大(47964)
- 经(47114)
- 北京(46542)
- 范(46107)
- 师范(45768)
- 经济学(44419)
- 院(42903)
- 州(40999)
- 农业(40088)
- 经济学院(39600)
- 基金
- 项目(227016)
- 科学(178901)
- 研究(169608)
- 基金(164160)
- 家(141402)
- 国家(140180)
- 科学基金(120731)
- 社会(107831)
- 社会科(102048)
- 社会科学(102021)
- 省(87895)
- 基金项目(86329)
- 教育(77144)
- 自然(76569)
- 自然科(74730)
- 自然科学(74716)
- 划(73452)
- 自然科学基金(73362)
- 编号(69973)
- 资助(67716)
- 成果(57687)
- 重点(50323)
- 部(50080)
- 发(49516)
- 课题(48384)
- 创(46411)
- 国家社会(43977)
- 教育部(43275)
- 创新(43266)
- 项目编号(42729)
- 期刊
- 济(170562)
- 经济(170562)
- 研究(108306)
- 中国(64364)
- 管理(51195)
- 学报(49766)
- 农(48690)
- 财(47951)
- 科学(47364)
- 教育(38470)
- 大学(38328)
- 学学(35959)
- 农业(33358)
- 融(32090)
- 金融(32090)
- 技术(30221)
- 经济研究(27565)
- 业经(26625)
- 财经(25918)
- 经(22258)
- 问题(22103)
- 技术经济(18023)
- 图书(17584)
- 理论(16770)
- 现代(16483)
- 业(16111)
- 贸(15780)
- 科技(15490)
- 实践(15059)
- 践(15059)
共检索到515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苏虹多
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城镇化的历程,分析了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和待改进之处,全面展望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多样趋势。深刻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的密切联系,强调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并针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刘易斯拐点 城乡一体化建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澜飚 张靖佳 曹元涛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正由危机应对转向结构调整,"宽财政、紧货币"的调控态势日益明显。目前,国内财政、货币和汇率政策相互制约,对宏观政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政策的适度性、有效性和退出安排等方面对近期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进行梳理,认为2010年货币政策收紧态势已定,财政政策稳中有收,汇率政策稳定不变。此外,本文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模型框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对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乃至于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汇率政策 退出机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书辰
山东经济学院科研处处长崔友平教授等人的专著《熨平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一书,在我国经济周期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这是崔友平教授主持的山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青年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君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经过经济全球化的传导,导致了世界经济衰退。本文基于金融危机的产生机理,探讨了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分析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形势企稳向好的情况下,我国应如何通过优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强化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来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在新中国成立60年后保持和谐发展。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股市 出口 企稳 内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澜飚 宫跃欣 张靖佳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已经由应对金融危机时的积极扩张转向抑制通胀稳定产出的适度紧缩。本文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财政政策三个政策实施的角度,对中国近期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动因、实施方式、可能效果等因素进行了梳理、分析,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已经由"宽财政、紧货币"的调控态势转向了"财政货币双退出",同时,汇率政策由稳中有升日益转向加速升值,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自主性受到国际因素的诸多干扰,因此需要对大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的协调问题予以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 财政政策 紧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军 马翠
宏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具有体制转换与结构变化的特征,从而有越来越多的文献采用马尔科夫转移DSGE模型进行理论研究,应用单调映射法、最小状态变量法或扰动法实现脉冲结果。本文通过梳理其中货币政策区制设计、财政政策区制设计及政策组合范式的体制转换等主要的研究脉络,总结了马尔科夫转移DSGE模型中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国际动态特征,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拓展的方向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三位经济学家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阿里恰(Giovanni Dell'Ariccia)和摩罗(Paolo Mauro)发表了一份《反思宏观经济政策》的报告(SPN/10/03),在学术界和宏观决策部门引起了极大反响。这篇报告首先回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荣景
理性预期的假说有两个基本假设。其一是理性预期,即假定经济主体(这里指微观层面,下文也是指同一层面的)对未来作出的预测是理性的。其二是持续的“市场出清”,也就是假定,无论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产品价格和货币工资将适应供求状况迅速调整,使市场供给和需求平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华 张艳
宽松货币政策下释放的巨大流动性推动通胀预期不断升温,加之股价、房价大幅快速上升,以及黄金、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虚高,并通过传导机制向PPI和CPI传递。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通胀预期的关系,是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难题。考量通货膨胀不仅要盯住CPI,同时要充分考虑大宗商品资产价格走势。2010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逐步发生动态微调,经济刺激计划也应适时退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逐步走向中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也逐步走向稳健,将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倾斜,强化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保持经济持续科学发展。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政策取向 问题研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旭
本文分析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及存在问题,通过探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目标及其政策搭配,提出了世界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首要目标不应是经济高增长而是国际收支平衡,世界金融危机时期应实施低水平的国际收支平衡和内外均衡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国际收支平衡 金融危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彦斌 陈小亮
加速城镇化议题当前备受关注,其初衷是通过加速城镇化来扩大内需进而确保宏观经济的增长态势。笔者认为,需要从比经济增长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待城镇化问题。因为除了潜在经济增长率下滑,中国所面临的中长期宏观经济困境还表现在居民消费不足、通货膨胀频发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方面。在以政府主导、出口导向和投资拉动经济为特征的增长主义发展模式下,当前宏观经济困境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和长期性。传统的城镇化主要以投资为主导,隶属于我国的增长主义发展模式,无法破解当前宏观经济困境。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困境,农民市民化主导的城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这一目的的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本文分析了2015年前三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认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在波动中实现平稳增长,继续处于合理区间;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困难,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然向好;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加速积聚,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有坚实基础。文章提出,要继续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以改革创新落实好稳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一是创新调控方式,增强宏观政策的效力;二是促进有效投资,挖掘扩大内需的潜力;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经济增长的动力;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五是提升开放层次,打造合作竞争的助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连城 郎丽华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中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无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因此,2012年及其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政策选择的目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勇
在一系列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和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良好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 2000年越南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关键词:
越南 经济走势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晓青 谢静
本文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和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我国1985-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要高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关键政策并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是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