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57)
- 2023(5130)
- 2022(3592)
- 2021(3074)
- 2020(2454)
- 2019(5098)
- 2018(5360)
- 2017(10030)
- 2016(5588)
- 2015(6371)
- 2014(6444)
- 2013(6076)
- 2012(5192)
- 2011(4566)
- 2010(4572)
- 2009(4105)
- 2008(4102)
- 2007(3723)
- 2006(3497)
- 2005(3298)
- 学科
- 济(22765)
- 经济(22737)
- 业(13457)
- 管理(12904)
- 企(9656)
- 企业(9656)
- 农(9489)
- 中国(9346)
- 业经(6842)
- 农业(6043)
- 地方(5994)
- 方法(5951)
- 学(5911)
- 制(5483)
- 发(5386)
- 财(4950)
- 数学(4846)
- 数学方法(4795)
- 发展(4632)
- 展(4625)
- 产业(4113)
- 体(3916)
- 信息(3628)
- 银(3547)
- 银行(3538)
- 城市(3506)
- 税(3452)
- 行(3407)
- 总论(3362)
- 信息产业(3317)
- 机构
- 学院(78266)
- 大学(78222)
- 研究(30723)
- 济(30338)
- 经济(29543)
- 管理(26725)
- 中国(22800)
- 理学(22469)
- 理学院(22159)
- 管理学(21633)
- 管理学院(21497)
- 科学(19712)
- 京(17154)
- 农(15945)
- 所(15877)
- 研究所(14550)
- 财(14508)
- 中心(14007)
- 江(13442)
- 业大(12261)
- 农业(12213)
- 范(11925)
- 师范(11794)
- 院(11459)
- 财经(11211)
- 北京(10603)
- 省(10330)
- 经(10242)
- 州(10095)
- 师范大学(9635)
- 基金
- 项目(54173)
- 科学(42925)
- 基金(39244)
- 研究(39003)
- 家(35389)
- 国家(35115)
- 科学基金(29423)
- 社会(25286)
- 社会科(23840)
- 社会科学(23834)
- 省(21137)
- 基金项目(20665)
- 自然(18585)
- 自然科(18149)
- 自然科学(18145)
- 划(18093)
- 自然科学基金(17810)
- 教育(17163)
- 编号(15885)
- 资助(14695)
- 成果(13003)
- 重点(12972)
- 发(12692)
- 部(11458)
- 课题(11434)
- 国家社会(10934)
- 创(10802)
- 科研(10309)
- 创新(10207)
- 计划(9985)
共检索到121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付敏杰 张平
新型城镇化是针对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弊病而提出的,首要的目的是纠错纠偏,纠正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中过度强调速度、忽视效益和福利分割问题。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和福利共享。1.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是新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桂婵 胡卫东
新型城镇化是在传统城镇化基础上提出的,得到了国家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学术界当今研究的热点,因此,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并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经济规律和现实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城市发展趋势的观点;其后从数据角度对传统城镇化道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上述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传统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发展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亚平 陈瞻 谢来荣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工业化,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其中,城镇化过程中低质量的"异地城镇化"现象非常明显。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城镇化数量与城镇化质量"的健康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城镇化差距,提高后发地区城镇化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针对"异地城镇化"的特点和问题,重点探索新时期"异地城镇化"出路,推进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异地城镇化 本地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徐敏 张雅文
探索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苏州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对苏州城镇化过程的分析与回顾有助于厘清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路径特征。苏州城镇化经历了镇、城、城镇群几个阶段,对几个阶段的分析可知,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具备组织保障、规划引导、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四化同步、传承文化等路径特征。
关键词:
城镇化 实践 路径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俊梁 徐敏 陈瑜
生态文明是新形势下中国实现城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特征。中国走生态文明型城镇化道路应当借鉴国外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中国沿海地区城镇化发育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依靠科学规划的引领,凸现以人为本的特色,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要抓手,要注重发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引导的作用,实现绿色低碳的城镇化。
关键词:
城镇化 中国特色 生态文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菁 刘卫
文章从民生、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构建湖北省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三个城市圈(群)的12个地市2007~2013年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7~2013年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从0.34上升到0.56,整体呈现东高西低;7年间各地市民生城镇化发展和质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一致,可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受质量发展影响较大;全省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从0.54提高到0.58,耦合程度逐年提高,处于基本耦合阶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选国 杨君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与以往学界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本质等观点进行再对话,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与实践,重新厘定了新型城镇化即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的本质意涵;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现的过程整合性、任务艰巨性、主体多元性,以及本质人本性的基本特征。最后,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运作机制、实施路径和制度保障等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能路径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当下及未来科学有序推进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助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茹伊丽 林仲豪
针对镇域新型城镇化研究缺失的现状,以广东省中心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镇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6年、2009年、2012年中心镇新型城镇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大幅度提升,且区域间差异持续缩小,但仍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总体来说,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镇新型城镇化质量较高且呈空间集聚态势,粤东次之,粤西粤北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最低且有小规模低质量集聚区。(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交通区位等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上级政府的推力及本地政府的拉力等对其时空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广东省中心镇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茹伊丽 林仲豪
针对镇域新型城镇化研究缺失的现状,以广东省中心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镇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6年、2009年、2012年中心镇新型城镇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大幅度提升,且区域间差异持续缩小,但仍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总体来说,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镇新型城镇化质量较高且呈空间集聚态势,粤东次之,粤西粤北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最低且有小规模低质量集聚区。(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交通区位等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上级政府的推力及本地政府的拉力等对其时空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广东省中心镇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智彬 石伟平
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的产业发展、新市民群体崛起及新型城镇社会结构形成的进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职业教育的院校结构布局与新型城镇规划战略不匹配、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办学水平与培养质量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要通过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展基于新型城镇的社区学院,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鼓励企业参与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推动职业培训与创业培训并重,形成服务"人的城镇化"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结构 社会结构 职业教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华 李咏
文章基于对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的辨析,构建由人口、经济、生态、空间因素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6-2015年安徽市域层面的统计数据,通过运用信息熵技术支持下的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对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及筛选,并通过客观权重赋值critic法对所构成的评价指标要素赋予权重,对安徽省16地级市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并运用ArcGIS处理软件,对2006年、2010年、2015年市域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水平空间格局进行可视化表达,进而运用OpenGeoda空间计量软件,分析与检验安徽省市域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总体呈现中东部片区高于西北片区,且差异性较明显;城镇化质量空间差异因素主要由人口与经济方面所形成,而质量评价的驱动因子中主要以生态与经济要素驱动贡献值最高,表明在新型城镇化质量推进的过程中,仍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导动力,生态因素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丰富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的思路与方法,为安徽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质量评价 时空特征 安徽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男 董啸楠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四化”同步等新的发展特征。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需要坚持“三起来”“三环节”以及“三区三线”“四级四同”等要求,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地落实。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特征 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利娜
城镇化推动住宅投资高速增长,但城乡二元市场结构、"双轨"特色及地域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住宅资源的错配和结构性短缺。从我国城镇住宅价格上涨的轨迹来看,总量上供需失衡和结构性短缺可能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而其背后是土地、财税和金融三大制度的缺失。构建维系住宅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应构建面向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供给体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破解二元土地住宅市场结构;完善住宅市场信息指标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
城镇化 住宅市场 宏观调控 房地产业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剑波 涂建军
新型城镇化是人口、土地、经济、生态、社会五大要素协调推进的统一整体,本文运用层次分析一熵值法、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并结合障碍度模型对2005-2014年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时序变化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①2005-2014年成渝城市群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上升,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是影响成渝城市群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②研究时段内成渝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不断增长,子系统的两两协调关系变动趋势基本与之一致,其中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城镇化间的协调水平最高,城镇人口比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社会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两者间协调水平最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人均城市道路面积。③城镇人口比重、人均GDP、职工平均工资、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比例、非农人口规模等成为影响研究区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主要障碍因子。成渝城市群应重点突破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壮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控制农地过度非农化,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和提升新型城镇化协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协调度 新型城镇化 时序特征 成渝城市群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琳 李冠杰
运用熵值法,依据新型城镇化质量内涵,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环境建设、城镇化效率、城乡统筹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评价2014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研究表明:①城镇化质量整体处于良好状态,呈显著"哑铃型"分化;②城镇化质量呈明显空间集聚特征,且殊三角地区的城镇化质量领衔全省。③城镇化效率偏低、城乡统筹滞后于城镇化质量的发展。④城镇化质量与城镇规模无关,但与FDI有一定对应关系。⑤政府调控、经济驱动及发展要素是影响城镇化质量的三大因素,其中政府调控是可为城市带来发展机遇的外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