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30)
2023(5637)
2022(3948)
2021(3523)
2020(2577)
2019(5798)
2018(6063)
2017(10847)
2016(6205)
2015(7099)
2014(7225)
2013(6666)
2012(5939)
2011(5061)
2010(5262)
2009(4684)
2008(4598)
2007(4055)
2006(3848)
2005(3610)
作者
(17275)
(14429)
(14302)
(13749)
(9518)
(6940)
(6571)
(6025)
(5570)
(5445)
(5172)
(5010)
(4835)
(4761)
(4693)
(4638)
(4589)
(4364)
(4258)
(4217)
(3851)
(3650)
(3575)
(3509)
(3465)
(3338)
(3316)
(3213)
(3004)
(2949)
学科
(24793)
经济(24761)
(13561)
管理(13514)
(10770)
中国(10181)
地方(9630)
(9210)
企业(9210)
业经(7420)
农业(7118)
(5855)
方法(5698)
(5270)
(5064)
发展(4908)
(4900)
理论(4672)
数学(4654)
数学方法(4614)
(4476)
教学(4475)
产业(4185)
教育(4026)
地方经济(3994)
(3990)
环境(3755)
(3636)
金融(3635)
信息(3591)
机构
学院(81861)
大学(79820)
研究(30569)
(30378)
经济(29583)
管理(27392)
理学(22780)
中国(22690)
理学院(22466)
管理学(21946)
管理学院(21811)
(21221)
科学(19101)
(18307)
(16071)
(15228)
中心(14354)
(13860)
研究所(13832)
(13193)
师范(13006)
业大(12645)
农业(12163)
(12094)
(11943)
(11476)
技术(10776)
财经(10470)
师范大学(10415)
北京(10213)
基金
项目(55585)
研究(43348)
科学(43345)
基金(37640)
(32748)
国家(32429)
科学基金(27582)
社会(26837)
社会科(25199)
社会科学(25193)
(24682)
教育(20464)
基金项目(19717)
(18912)
编号(18866)
自然(16395)
自然科(15939)
自然科学(15935)
自然科学基金(15634)
成果(15395)
课题(14375)
资助(14183)
(13466)
(13276)
重点(13271)
(11973)
(11592)
(11584)
国家社会(10904)
(10880)
期刊
(40529)
经济(40529)
研究(25129)
中国(22693)
(16082)
教育(15215)
学报(12697)
科学(11715)
管理(11152)
农业(10716)
(10261)
大学(9796)
技术(9115)
学学(8950)
(8783)
金融(8783)
业经(7788)
(5670)
职业(5614)
经济研究(5603)
问题(5564)
图书(5296)
资源(5268)
财经(4972)
现代(4354)
(4329)
(4287)
(4204)
(4182)
论坛(4182)
共检索到133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  徐枫  
吴江把推进新型城镇化置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通盘谋划,坚持布局集中助推城乡规划一体、产业集群助推城乡经济一体、农经集合助推城乡发展一体、资源集约助推城乡生态一体,以及服务集成助推城乡保障一体。但目前面临土地瓶颈问题突出、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农村资源和农民资产市场化程度较低、新型城镇化改革的法制空间不够明确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吴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万峰  
吴江城镇化发展历史悠久,是苏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撤销吴江市设立吴江区,可进一步优化苏州市区行政区划结构,促进苏州城区与吴江统一建设和管理,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区镇合一"体制的发展,取决于对城镇化的推进程度,以及行政区划的改革空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苏斯彬  张旭亮  
特色小镇是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生事物。依托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探索推进"小城镇大发展、小区域大平台、小空间大集聚、小载体大创新"的城市新空间发展思路,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开放型小镇,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焜  李林  
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慢城起源于意大利的慢餐运动,代表着一种新的城市形态,是西方国家对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所造成的系列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慢城倡导快与慢的平衡,主张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强调保持传统文化和城市个性。随着国际慢城联盟的建立和对慢城的推广,其范围和影响日益扩大,逐步从欧洲发展成为全球化的慢城运动。慢城是一种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其核心思想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有相通之处,近20年的全球性慢城实践对我国新型城镇化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发展以及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徐敏  张雅文  
探索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苏州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对苏州城镇化过程的分析与回顾有助于厘清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路径特征。苏州城镇化经历了镇、城、城镇群几个阶段,对几个阶段的分析可知,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具备组织保障、规划引导、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四化同步、传承文化等路径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山清  许桢  
一、新型城镇化在中原大地生根开花近年来,河南持续探索、拓展和丰富城镇化思路和内涵,不间断地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城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一是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工业小省、财政穷省,如何在不牺牲农业的同时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始终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森  
2013年3月1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5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新型城镇化:中国的现实选择"。河南新乡市副市长刘森表示,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能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红利。新型城镇化应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与工业化相协调,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应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乡市正努力构建中心城区、县城、集约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现代城镇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四化"论,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辆马车,则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就是这辆马车的四个轮子,消费、投资、出口就是拉动马车的三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庄少勤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上海进一步改革国土资源管理思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推行新的土地综合整治的方式助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了一条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坚持城乡平衡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伴随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相对于中心城、新城的资源集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旭章  龙小燕  
一、成都、驻马店新型城镇化试点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都和驻马店两地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都十分注意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起来。(一)走向成熟的成都城乡统筹模式。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治本之策需统筹城乡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就把城乡统筹作为地方施政纲领,立足于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启动了统筹城乡"自费改革"。2007年6月,国家批准成都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仪青  
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一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从全域协调发展的视角深入阐述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详细梳理了国外城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全域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市场主导的土地流转全域流通机制,制订新型城镇化全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以产城联动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全域协调发展,建立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全域协调发展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杰义  
本文基于浙江省15个中心镇的调研,梳理了浙江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践路径,并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研究表明,可以以中心镇为战略节点,通过联动推动中心镇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投融资体系、财税体系等六大关键领域的改革,释放出新的"改革红利",有力地推进新型城镇化。相对于传统城镇化模式,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的经验模式突显了"人的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从片面追求规模型城镇化向质量型城镇化的转型,是从粗放型社会管制到高效型社会治理的提升。要有效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基于各地的特色与实情,注重各项改革的联动协调以形成改革合力,并确保农民能得到改革的净利益增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展  彭补拙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现状利用方式的调整和治理。本文从土地整理的内涵出发 ,对土地整理的理论依据及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而后针对吴江市的土地整理实践 ,论述了其土地整理的程序、土地整理的实际运作模式 ,并展望了其土地整理的前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仲德涛  
我国城镇化在新时代的实践客观上呼唤新的理论指导。习近平城镇化思想既源于新时代城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又回应了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城镇化的理论,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更是一个内容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产业发展是城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和根本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协调是新时代城镇化建设两个重点内容和重要抓手,以人为核心是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制度创新是完成上述任务、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习近平城镇化思想具有时代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我国城镇化实践指明了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飞  罗挽澜  
乡村规划的兴起与发展与国家大政方针息息相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规划建设是实现城乡互补及协调发展的关键。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来,乡村规划受到了各领域特别是规划界的空前关注。进入“十四五”,我国乘势而上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是扭转了之前以城市为核心的规划理念。由此,乡村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日益活跃。由南阳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闫欲晓执笔、吉林人民出版社发行的《现代城乡规划设计与创新应用研究》一书,对城乡规划设计展开了系统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