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6)
2023(4959)
2022(3377)
2021(2914)
2020(2377)
2019(4941)
2018(5182)
2017(9627)
2016(5523)
2015(6260)
2014(6479)
2013(6104)
2012(5322)
2011(4647)
2010(4775)
2009(4319)
2008(4273)
2007(4168)
2006(3894)
2005(3621)
作者
(16193)
(13653)
(13453)
(12914)
(8369)
(6434)
(6077)
(5295)
(5204)
(4825)
(4713)
(4461)
(4417)
(4377)
(4251)
(4237)
(4016)
(3962)
(3958)
(3868)
(3487)
(3359)
(3305)
(3138)
(3121)
(3115)
(3086)
(2951)
(2777)
(2770)
学科
(22380)
经济(22264)
管理(14070)
(13620)
(10316)
中国(9873)
(9662)
企业(9662)
业经(7023)
农业(6334)
地方(6088)
(5523)
(5520)
方法(5260)
发展(4836)
(4833)
(4821)
数学(4249)
数学方法(4199)
产业(4091)
(3833)
(3732)
信息(3611)
城市(3518)
(3439)
银行(3424)
总论(3391)
(3391)
理论(3372)
信息产业(3344)
机构
学院(76828)
大学(76178)
(30373)
经济(29520)
研究(28728)
管理(26625)
理学(22103)
理学院(21842)
管理学(21339)
管理学院(21222)
中国(20937)
科学(17289)
(16672)
(15666)
(14607)
(14523)
(13346)
研究所(13161)
中心(13005)
农业(12030)
业大(11958)
(11418)
师范(11310)
财经(10934)
北京(10431)
(10401)
(10315)
(10305)
(9910)
经济学(9527)
基金
项目(50223)
科学(39101)
研究(37969)
基金(35044)
(31030)
国家(30752)
科学基金(25637)
社会(24502)
社会科(22968)
社会科学(22962)
(20137)
基金项目(18110)
教育(17043)
(16870)
编号(16005)
自然(15109)
自然科(14747)
自然科学(14737)
自然科学基金(14463)
成果(13547)
资助(13436)
(11860)
课题(11779)
重点(11703)
(10673)
国家社会(10380)
(10023)
(9665)
发展(9534)
(9531)
期刊
(39920)
经济(39920)
研究(24076)
中国(20948)
(16949)
学报(12829)
科学(11603)
教育(11278)
农业(11216)
(11070)
管理(10363)
大学(9818)
学学(9185)
(7669)
金融(7669)
业经(7061)
技术(6861)
经济研究(5792)
问题(5700)
(5699)
财经(5426)
(4740)
现代(4292)
(4265)
图书(4081)
(3785)
农业经济(3647)
农村(3647)
(3647)
世界(3589)
共检索到1242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锟  楚瑞  
文章通过对城镇化概念的比较梳理,论证了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是人的城镇化,根本诉求是以人为本。阐述了"以人为本"对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认为以人为本的缺失造成了城镇化制度设计、政策安排的偏差,是造成城镇化诸多问题的重要因素,并从转变发展战略、变革城乡二元制度、优化城市规划、科学制定公共政策、转变城市管理理念等方面提出城乡制度安排、城市规划、城市公共政策、城市管理等方面保障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健  
1.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在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是"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因此,我们应该着重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从而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及其保障水平。鉴于我国农村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民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不一样,因而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不可搞"一刀切"。在经济发达地区,应采取措施全面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丽芬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和内贸流通体制改革的双重国家战略叠加期。内贸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城镇经济运行、人口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居民福祉、丰富城市文化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内贸流通在效率、规模、设施、政策等方面仍然滞后于城镇化建设步伐。今后,要发挥内贸流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能动作用,坚持"城""市"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建立流通发展长效机制,使流通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产业、生活、文化建设相协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丘小维  
人的片面发展、群体的畸形发展、代际的差异发展是当下人发展的境遇。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人本取向,即坚持以人为本、制度公正、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的发展指向,重点关注失地农民、农民工、城市贫民三类人群的发展,通过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发展来突破人发展的内在限度。文章认为,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完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市镇体系和教育制度、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为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人的同步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新型城镇化建设课题组  
考虑到财政资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有限性,建议深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改革,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从而吸引信贷资金、社会资金等多元投资主体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同时,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推进房地产税改革试点,扩大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一、城镇化建设资金供求矛盾问题亟待解决历史经验表明,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需要追加近6万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强  
从我国国情出发,选择正确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城镇化模式不应局限于某一具体的发展模式,“发展是硬道理”,推进我国城市化应该走大中小城市并举发展的道路,并从观念更新、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制度创新、分类指导和政策调整等方面努力,从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人民  
1.统筹城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统筹推进城乡建设。要将人口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衔接起来,协调好人口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既要防止出现"城市病",也要防止出现农村逐步衰落、"空心村"等"农村病"。为此,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要尽快在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做到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正权  吴虑  
职业教育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引擎,其基于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和人力资本结构的改善功能,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产业链攀升、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和提升市民化能力的作用显著。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助推器作用,不仅要实现城镇与农村、专业与产业、中职与高职、项目与群体四个对接,使职业教育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驱动产业结构升级,输送高技能型人才,高效开发人力资源;还必须基于入口、过程和出口"三位一体",构建面向人人、面向市场和面向社会的三层保障机制,扩大人力资本供给,充分释放人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刘国斌  毛晓军  
【目的/意义】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这与公共信息服务保障的理念相契合。【方法/过程】围绕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信息服务保障提出了对策建议,主要有坚持多主体参与公共信息服务、提高服务对象的信息意识、丰富公共信息服务内容以及规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结果/结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信息服务保障是建设智慧城市、统筹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手段。
[期刊] 改革  [作者] 宣宇  
新型城镇化是新常态下释放我国最大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的关键抓手,承载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深入分析传统城镇化规模化冲动的根源和"人地钱"挂钩政策内生作用机理,为确保正确激活"人地钱"内生机制,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加强监测评估监督,狠抓政策落实问责;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杜绝庸政懒政怠政;建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便于公众监督和信息沟通;加强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转移人口融入城镇能力。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汪涵  汪杰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目标导向为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人本目标可细化为新型社区居民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方面。新型城镇化人本目标的实现与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息息相关。然而当前我国新型社区社会资本呈现缺失状态。其具体体现为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信任度不高、新型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以及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网络有待拓展。新型社区社会资本缺失原因分析为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路径探索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路径有三:一是提升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的信任度;二是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莉  
中共十七大创造性地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基本内容之一。中共十八大又将其调整为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并进一步强调"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围绕"人"这一主题开展新城镇化建设,需坚持以马克思的人本理念为指导,即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以关注人的需求为前提,以实现社会的公平为保障,以打造生态城镇、文化城镇为重要内容,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人的幸福感指数为价值诉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选国  杨君  
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政府、学界和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与以往学界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本质等观点进行再对话,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与实践,重新厘定了新型城镇化即农村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和市民化的本质意涵;揭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现的过程整合性、任务艰巨性、主体多元性,以及本质人本性的基本特征。最后,从发展理念、发展目标、运作机制、实施路径和制度保障等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能路径进行了论述,以期对我国当下及未来科学有序推进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助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佩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从而促进城镇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城乡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谢来位  
新型城镇化具有五大基本内核:农民工市民化是核心,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壮大二、三产业是基础,城乡协调发展是根本,城市文化建设是灵魂。推进新型城镇化主要面临五大制度诉求:土地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专项转移支付到一般性转移支付,身份制度从身份特权到契约平等,府际关系从竞争到合作,决策制度从个人决策到民主决策。因此,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要求处理好五大关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土地、人力、资本三大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推进上、下级政府间权责合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