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9)
2023(13782)
2022(11236)
2021(10342)
2020(9033)
2019(20301)
2018(20356)
2017(38845)
2016(21882)
2015(24979)
2014(25378)
2013(24839)
2012(23203)
2011(20980)
2010(21526)
2009(20304)
2008(20315)
2007(18996)
2006(16978)
2005(15569)
作者
(64939)
(54746)
(54237)
(52004)
(34291)
(25953)
(24839)
(21308)
(20650)
(19510)
(18625)
(18239)
(17362)
(17346)
(17204)
(16859)
(16598)
(15856)
(15793)
(15679)
(13966)
(13625)
(13455)
(12631)
(12462)
(12433)
(12195)
(12109)
(11280)
(11128)
学科
(89242)
经济(89103)
(62559)
管理(58321)
(48465)
(41182)
企业(41182)
方法(34127)
农业(31788)
数学(29733)
数学方法(29402)
中国(26867)
(24796)
业经(23698)
(22563)
地方(19921)
(19522)
(16465)
(16052)
银行(16012)
(15442)
贸易(15435)
(15347)
(14991)
(14612)
金融(14603)
(14336)
理论(13433)
(12814)
(12291)
机构
学院(314744)
大学(313674)
(128141)
经济(125185)
管理(115155)
研究(110756)
理学(97628)
理学院(96556)
管理学(94799)
管理学院(94219)
中国(86301)
(73442)
科学(68028)
(67191)
(62684)
(57609)
农业(56783)
中心(53171)
业大(52752)
(52275)
研究所(51757)
财经(47685)
(43182)
(42490)
北京(42096)
师范(42026)
(40459)
经济学(39070)
(38770)
(38490)
基金
项目(202255)
科学(157001)
研究(149879)
基金(143916)
(125922)
国家(124761)
科学基金(104821)
社会(93881)
社会科(88401)
社会科学(88376)
(80514)
基金项目(75556)
教育(68305)
(67083)
自然(65545)
自然科(63963)
自然科学(63942)
编号(63267)
自然科学基金(62795)
资助(58490)
成果(53366)
重点(45693)
(44956)
(44799)
课题(44012)
(41187)
(38986)
(38783)
国家社会(38777)
创新(38635)
期刊
(153238)
经济(153238)
研究(95372)
(74626)
中国(71886)
学报(54075)
农业(49668)
(49616)
科学(47450)
大学(41217)
学学(38740)
管理(38680)
教育(37308)
(34870)
金融(34870)
业经(29428)
技术(26728)
(24734)
财经(23966)
经济研究(22358)
问题(21822)
(20589)
(18462)
世界(16274)
农村(16257)
(16257)
图书(16082)
农业经济(15097)
技术经济(15075)
经济问题(14664)
共检索到492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柏春  娄淑华  
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在于对国家现有利益的重新调整,既涉及直接相关者的农民利益,也涉及间接相关者的市民利益。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无论是作为公权力的政府还是作为政策受众的农民,都应当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惟其如此,才能凝聚共识共促发展,真正实现政府努力所向即是农民所望的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柏春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拉开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帷幕。紧随其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更是具体详尽地对乡村振兴进行了科学、系统地规划和设计,这必然会推进乡村发展,更好地塑造新型城乡关系,对于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的目的在于提升农民的切身利益,其要旨在于促使农民过上幸福生活。但乡村振兴不能自发地形成,也不能自动地实现,需要激发广大农民内生动力,不断壮大农民队伍,不断提升农民能力,不断调适和改进乡村振兴政策,引导亿万农民关注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融入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主体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洪炜杰  
通过城市扩张谋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改善社会福利,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应该同时兼顾效率、公平和安全等多重社会目标。本文基于宏观统计数据构建城镇化测度指标,并结合CLDS微观数据,讨论不同的城镇化模式特征对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幸福感和公平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心城市的扩张在提高城市居民福利水平的同时,会降低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和公平感水平;(2)改善城镇等级结构能够显著增进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公平感,但不会损害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3)县城人口规模扩大对于城乡居民的福利水平都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4)利用美国的新冠疫情数据发现,人口密度提高对疫情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更容易导致公共卫生危机的激化。本文认为,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宏观格局中,优化城市等级梯度,强化县城与县城经济发展,将是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可能性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柏春  娄淑华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分配正义问题,既涉及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直接利益,也是影响城镇化能否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症结,对于助推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分配正义不仅是形而上的价值引领,也是形而下的实践内容。分配正义不能自动生成,也不能自发实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能力不足和政策保障缺位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瓶颈。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精准剖析,寻良方、施良策,精准发力,迅速提升农民能力,迅速提升政策保障水平和质量,助推城镇化发展,进而助力于分配正义的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财政学会联合课题组  贾康  赵福昌  唐在富  程瑜  陈龙  龙小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于从农村到城市的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性问题。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农民权益保障等诸多问题的焦点。本文以首都北京为分析对象,从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一般情况与相关理论考察入手,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现状从集体土地征用、农村承包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农村宅基地流转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首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农民权益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子联  
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农地制度、户籍制度和支农政策的调整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机遇。机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有效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而制度调整的"增收效应"表现在:第一,由农地使用权期限的延长所带来的"收益保障效应"和"成本分摊效应"促进了农民增收,但该效应的发挥应以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为前提;第二,城乡分割的长期存在使得户籍放松政策难以发挥"增收效应",后续政策应进一步加大户籍制度改革的力度;第三,财政金融支农政策通过对经营环境改善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投入,促进了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第四,相较于"东中西部地区差异"而言,城镇化促进农民增收的"南北地区差异"更为明显,且南方农村具有较强的"增收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郝继伟  
通过对建国后历史的考察,我国政府对于农民创业的管理经历了从主导到引导的过程。在当前农民主体性日渐增强的情况下,为了摆脱温饱陷阱的制约以及对于农民弱势群体的支持的需要,政府仍然有必要介入到农民创业的管理中去,基本思路是分类指导、服务为主和市场导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留法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需要通过文化建设来实现城镇建设品质和整体质量。文章从分析城镇化和城镇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成果出发,分析新型城镇化文化具有整合、导向和负功能及其结构;概括文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繁荣文化产业、优化景观环境、提升文明程度和统筹城乡发展等作用;提出建设城镇文化的四个维度,即生态城市、美学城市、遗产城市、人本城市;归纳出城镇文化建设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主要战略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璇  张绍学  冉崇生  
据国家建设部2005年公布的数字,目前中国的城镇化率是41.8%。相比欧美的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时间较短、变化迅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圈地热”导致了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因征地引发的一系列上访、暴力冲突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事关社会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社会各界对政府责任充满渴望与期待。本文旨在探讨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时,政府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并将之引至和谐社会发展的主流构架中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覃扬庆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随之加剧,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保证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应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完善农村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立法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晓峰  曹聪敏  张丽  
以县城作为重要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基于西部地区陕西省合县县城城镇化的实践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打造城区”与农民“经营家庭”的双重经营行为共同推动了县城城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与农民的经营行为具有内在利益契合性,地方政府“打造城区”的内容正是农民“经营家庭”所需,这在无形中形成一股推动县城城镇化的集合力量。然而,由于缺乏产业支撑,县城城镇化经由地方政府和农民的双重经营已经达到接近饱和的临界状态,县域人口外流的趋势难以逆转。因此,在县城城镇化的发展实践中,地方政府应该立足现实,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新时期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有序推进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县域产业振兴为抓手,走以农民为主体的产业化和县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发展道路;二是打造村镇两级城乡融合发展节点,建立县城城镇化的梯度空间体系;三是推动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和均等化改革,为县域人民提供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樊继达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对于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应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包容持续、精明共享的城镇化新路,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政府一翼考察,需要以增进城乡居民福祉为根本,深化公共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制度创新,优化财税体制,科学规划,完善考核。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乔孟杰  
一般认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因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目标不一致而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同时私人购买公共服务受搭便车行为的影响而同样不足。新型城镇化导致的熟人圈破裂使得搭便车行为更加有利。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使得地方财政压力更大,同时使农村社区更加开放,搭便车行为更有利。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大量捐款的社会精英同样随新型城镇化进程而减少为出生地公共服务的捐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乔孟杰  
一般认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因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目标不一致而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同时私人购买公共服务受搭便车行为的影响而同样不足。新型城镇化导致的熟人圈破裂使得搭便车行为更加有利。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使得地方财政压力更大,同时使农村社区更加开放,搭便车行为更有利。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大量捐款的社会精英同样随新型城镇化进程而减少为出生地公共服务的捐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涛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广大农民传统知识结构和旧有观念难以适应土地集约经营和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发展需要,实施政府购买农民培训是改变现状的重要手段。文章在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民知识结构问题、影响农民培训效果原因、政府购买农民培训机理分析基础上,基于经济学视角,重点分析研究了完善政府购买农民培训手段,提高农民培训效果的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