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1)
2023(8368)
2022(6375)
2021(5425)
2020(4304)
2019(9473)
2018(9492)
2017(18558)
2016(9807)
2015(11153)
2014(11255)
2013(10867)
2012(10038)
2011(9278)
2010(9557)
2009(8902)
2008(8566)
2007(8029)
2006(7726)
2005(7256)
作者
(28288)
(23910)
(23654)
(22757)
(15390)
(11149)
(10751)
(9156)
(9079)
(8473)
(8344)
(7869)
(7813)
(7738)
(7547)
(7299)
(7120)
(6876)
(6719)
(6456)
(6223)
(5839)
(5704)
(5553)
(5493)
(5470)
(5186)
(5021)
(4803)
(4641)
学科
(67816)
经济(67769)
管理(28062)
(26047)
(20968)
企业(20968)
地方(19933)
中国(17448)
方法(16635)
(14507)
业经(14482)
数学(14105)
数学方法(14023)
地方经济(13271)
(10367)
(10037)
(9969)
农业(9793)
(8619)
产业(8586)
(8126)
环境(8080)
发展(7814)
(7801)
(7736)
(7724)
银行(7719)
(7715)
金融(7714)
(7478)
机构
学院(149654)
大学(147357)
(74940)
经济(73510)
研究(56498)
管理(54130)
理学(45414)
理学院(44883)
管理学(44240)
管理学院(43925)
中国(42143)
(31092)
(30789)
科学(30405)
(27889)
研究所(24925)
经济学(24605)
财经(24485)
(24133)
中心(24033)
(22031)
经济学院(21652)
(20493)
(20087)
(20069)
师范(19940)
北京(19583)
(18798)
财经大学(17681)
业大(17156)
基金
项目(90628)
科学(72209)
研究(69422)
基金(65565)
(55814)
国家(55348)
科学基金(47645)
社会(47546)
社会科(45054)
社会科学(45042)
(35318)
基金项目(33327)
教育(30748)
(28696)
编号(27844)
自然(27077)
自然科(26439)
自然科学(26434)
资助(26196)
自然科学基金(25965)
成果(22941)
(22588)
重点(20621)
课题(20300)
国家社会(20272)
(19727)
发展(19406)
(19116)
(18361)
(17587)
期刊
(97368)
经济(97368)
研究(51774)
中国(31580)
管理(23884)
(22993)
(21044)
科学(19034)
学报(17982)
经济研究(16674)
(15623)
金融(15623)
大学(14571)
业经(14554)
教育(14338)
技术(14082)
学学(13739)
农业(13726)
财经(13427)
问题(12484)
(11868)
技术经济(9318)
(9135)
世界(8795)
国际(8245)
现代(8203)
商业(8026)
经济问题(7881)
改革(7716)
(7716)
共检索到243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郑之杰  
加快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央提出,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并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摆在了突出的战略位置,强调必须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新型城镇化是实现经济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抓手,只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立春  
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对推动经济社会进步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能够把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结合,释放更为充足的经济发展效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经济发展中的新型城镇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面阐述,引申出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并对其内在支撑依据和战略意义进行了总体说明,多维度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推进产城融合模式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羽  成金华  戴胜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未来我国发展的核心策略。虽然我国的城镇化起点低、起步晚,但是发展空间比较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地位。目前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这将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首先分析了矿业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矿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矿业城市转型提出的要求以及矿业城市实现转型的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英华  
"人民主体"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平等城镇化、绿色城镇化、均衡城镇化和协同城镇化的有机统一,是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力和红利。新型城镇化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过程和发展要求等方面与分享型经济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一致性,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分享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澄清两者的内涵、明晰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分享型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付红丹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乡村旅游的经济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问题日益突出,经济的生态化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乡村旅游经济模式同样也正面临着生态化转型的巨大压力,它所带来的"反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经济生态化的转型与发展,所以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生态化转型是转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内容。根据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经济生态化转型的内在要求与动力分析,提出经济转型的具体路径,以期满足乡村旅游的生态经济发展需求,从而实现绿色乡村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祖才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实施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我国城镇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一、"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5年来,各部门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制度和政策体系全面确立,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凤娇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经济新常态的深刻内涵,从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出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手段,而农村经济新常态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新常态的过程中,我国农村经济也应该积极发展,实现持续稳定。探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就要充分认清农村经济新常态的战略走向,我国农村经济新常态战略走向呈现出经济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宏观政策由刺激增长转向区间调控四大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史静静  谈镇  
旨在研究新型城镇化与共享经济的互动关系,认为新型城镇化为共享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共享经济又为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动力。剔除体制障碍,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从而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对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发展理念,扶持共享经济的发展,则从供给侧的角度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二者最终都将落脚点放在了提升居民幸福感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娟锋  俞婷  赵国超  
本文从内生性视角构建城镇化区域人口与土地两个系统的三组联立方程模型,利用长三角城市群42个城市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人口与土地的互动关系,反思现有的城镇发展战略。研究发现:以土地开发带动人口集聚的"主动战略"是长三角城市群普遍采取的城镇发展模式,通过预期性的土地开发推动人口密度偏离最优密度线,产生人口集聚效应;而在二三产业内"主动战略"的集聚效应难以得到验证,产业用地供给与人口变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蕴含土地与人口脱节以及产业空心化的风险;人口密度长期偏离最优密度线将导致城镇活力降低与资本闲置,前期投入的资本将给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带来财务风险。因此,实现由"主动战略"向土地与人口协同发展的战略转变是"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性决策的需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恩泽  汪沅  尹立颖  
我国传统城镇化进程中累积了诸多与建设生态文明相悖的"非生态"难题,主要是资源消耗过度、人居质量恶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加剧、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破解这些难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生态化转型势在必行。新型城镇化的生态化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契合,协调发展,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有效路径。因此,需要构建合理布局、集约、低碳、循环、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环境友好的新型城镇,实现空间结构、经济和产业结构、制度与文化结构以及人的生态化转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沈滨  赵蕾  
本文在考察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得出结果,城镇化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虽统计上显著,但程度微乎其微。最后指出,传统城镇化模式已成为阻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因素,必须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本文为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内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红霞  
第一,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可能不是先消除城乡差别的问题,而是要尽快消除城和镇的二元差异问题,以有利于人口和城镇科学合理布局。中国不仅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别,而且在大城市和小城镇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二元差别(突出表现在就业机会、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和小城镇二元差别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口的有序流动,进而加剧了人口分布的不合理性。而且,客观来讲,"城""镇"差别的存在也是造成当前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留法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需要通过文化建设来实现城镇建设品质和整体质量。文章从分析城镇化和城镇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成果出发,分析新型城镇化文化具有整合、导向和负功能及其结构;概括文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繁荣文化产业、优化景观环境、提升文明程度和统筹城乡发展等作用;提出建设城镇文化的四个维度,即生态城市、美学城市、遗产城市、人本城市;归纳出城镇文化建设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主要战略价值。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付敏杰  张平  
相对于以"土地扩张为载体、以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为依托、强调速度胜过质量和明显存在福利分割"的传统城镇化模式,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和福利共享。财税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要点是:(1)提高居民和自然人对税收的直接贡献份额,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和企业的依赖,消除税收中的企业中心主义;(2)编制城镇资产负债表,打破公共资源分割,促进城镇公共资源的统一、跨期配置,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3)改革税收筹资功能过强、社会功能过弱的情况,使财税制度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挥应有的作用;(4)打破社会福利分割,推动财政支出逐步从补贴供给方走向补贴需求方,推动社会福利共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霍晓英  
2014年3月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改革和优化。剖析当前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难题,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化变迁是完成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