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17)
- 2023(2887)
- 2022(2542)
- 2021(2366)
- 2020(1894)
- 2019(4002)
- 2018(3883)
- 2017(7751)
- 2016(4176)
- 2015(4709)
- 2014(4469)
- 2013(4163)
- 2012(3317)
- 2011(2952)
- 2010(2933)
- 2009(2632)
- 2008(2633)
- 2007(2299)
- 2006(2176)
- 2005(1828)
- 学科
- 济(16117)
- 经济(16095)
- 管理(15378)
- 业(14261)
- 企(12998)
- 企业(12998)
- 方法(6790)
- 数学(5834)
- 数学方法(5810)
- 农(5736)
- 财(5654)
- 制(5241)
- 中国(4984)
- 业经(4324)
- 划(3949)
- 地方(3844)
- 体(3789)
- 发(3728)
- 务(3403)
- 财务(3400)
- 财务管理(3393)
- 人事(3276)
- 人事管理(3275)
- 农业(3253)
- 企业财务(3249)
- 发展(3247)
- 展(3245)
- 技术(3160)
- 体制(3052)
- 镇(2976)
- 机构
- 学院(54012)
- 大学(53553)
- 管理(24347)
- 济(22407)
- 经济(21821)
- 理学(21569)
- 理学院(21392)
- 管理学(21209)
- 管理学院(21096)
- 研究(16091)
- 中国(11617)
- 财(11120)
- 京(10250)
- 财经(8756)
- 科学(8291)
- 经(7991)
- 江(7981)
- 中心(7807)
- 范(6971)
- 师范(6937)
- 农(6786)
- 所(6734)
- 业大(6675)
- 经济学(6556)
- 财经大学(6517)
- 商学(6422)
- 商学院(6354)
- 州(6157)
- 院(6113)
- 研究所(5992)
- 基金
- 项目(38620)
- 科学(31937)
- 研究(29808)
- 基金(29373)
- 家(24885)
- 国家(24667)
- 科学基金(22188)
- 社会(21568)
- 社会科(20336)
- 社会科学(20330)
- 基金项目(15809)
- 省(15354)
- 教育(13421)
- 自然(12982)
- 自然科(12708)
- 自然科学(12707)
- 自然科学基金(12489)
- 划(12255)
- 编号(11675)
- 资助(10681)
- 成果(9301)
- 国家社会(9192)
- 部(8952)
- 创(8564)
- 重点(8421)
- 制(8292)
- 发(8201)
- 课题(8173)
- 人文(8124)
- 教育部(8069)
共检索到75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素侠 朱方霞
新型城镇化阶段,社区快速发展。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对其治理效果开展绩效评价,能有效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文章根据已有社区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统计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把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因素,确定评语等级,对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评价。运用现代通讯工具,让专家和社区居民参与测评,采集评价数据。通过运算,得出测评的具体结果。通过此方法能有效对社区进行测评,以促进社区治理做针对性改进。
关键词:
社区 治理绩效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峰 叶剑平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低价征地建设用地扩张模式,现阶段许多地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透支严重,陷入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两难困境,传统征地模式不可持续,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迫在眉睫。文章基于亨利·乔治涨价归公理论,对该理论的产生、发展与实践进行总结与归纳,并选取几种典型改进模式(台湾市地重划、区段征收及深圳整村统筹土地整备)进行重点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时期建设用地拓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为破解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的土地困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叶剑平 杨乔木 宋家宁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逐渐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重要渠道,以土地为支撑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弊端和风险开始显现。在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及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提出政府监管下市场化运营的农村建设用地融资机制,以农村建设用地抵押贷款担保证券和土地债券为例,对融资平台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了模式转型的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曹飞
在城镇化人口比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和提升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空间集约、城乡统筹指标七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纵向测度表明:中国从2004年到2012年城镇化总体质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其中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社会发展、经济绩效,起伏较小及环比增速比较慢;而生态环境、人民生活与空间集约则起伏较大及环比增速较快。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对中国城镇化质量进行训练与仿真,表明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提升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需要统筹改善城镇化专项指标、稳步提升城镇化总体质量。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测度 仿真 提升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秀彬
自1980年代中期起,中国就进入了城镇化加速中期阶段。该阶段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征为: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耕地大量减少;种植业土地集约度出现拐点。影响未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最主要的因素包括:城镇化进程、农业劳动力的变化、政府生态保护的政策。从宏观角度看,中国土地政策存在"三元悖论",即在满足粮食安全、城镇化发展、生态保护三者的土地需求之间,存在冲突。粮食安全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属于生存与发展之间的矛盾;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之间,属于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之间的矛盾;而生态保护与城镇化发展之间,是经济与生态效益间的矛盾。统筹和协调土地利用冲突,关键是把握土地的合理需求、集约用地的规律以及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效应...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需求冲突 研究重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银安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政府遵从城镇化、工业化规律,针对城镇化滞后问题,主导、推动城镇化的过程,必须按照新型城镇化的理念、站在新型城市化全局的角度,以提高城镇化水平为目的,以农民市民化和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就业为先的原则,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尤其是走活土地增值这步棋,并发挥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同时要立足现实,不急躁,不折腾,完善配套制度改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汪涵 汪杰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目标导向为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人本目标可细化为新型社区居民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五个方面。新型城镇化人本目标的实现与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息息相关。然而当前我国新型社区社会资本呈现缺失状态。其具体体现为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信任度不高、新型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不健全以及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关系网络有待拓展。新型社区社会资本缺失原因分析为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路径探索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新型社区社会资本构建路径有三:一是提升新型社区治理主体间的信任度;二是完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本目标 新型社区 社会资本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红玲
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惠民工程,首当其冲关涉的是人的城镇化,它不仅意味着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转移、农民职业的转换,即把农村的户籍变成城市户籍,还意味着农村人口从价值观、生活观到思想理念、思维模式以及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彻底发生质变,真正转为市民。基于社区教育所禀具的开放性、全纳性、覆盖性、渗透性、庶民性、公平性的功能属性,当前,需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社区教育 推进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嬛
文章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方法对快速城镇化时期我国城市体系构成及动态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我国超大城市数量由3个增加至10个,人口占比由6.7%上升至16.3%;特大城市数量由7个增加至28个,人口占比由8.6%上升至20.6%;中等规模城市、Ⅰ型和Ⅱ型小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口外流现象,其中Ⅱ型小城市的人口外流问题最为严重。(2)2010—2020年,超大城市中,成都和西安人口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9%和7.6%;上海和北京人口增速出现明显放缓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8%和1.4%。(3)2010—2020年人口净流入量排前十位的城市全部位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深圳、上海和北京是三大城市群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城市,珠三角城市群中东莞和深圳城区流动人口占比最高。(4)我国城市体系规模分布总体呈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位序-规模”分布指数值由2000年的0.867下降至2020年的0.748,与Zipf定律下的帕累托最优分布存在偏离且具有加剧趋势;不同规模城市与城市增长之间不存在趋势性比例关系,城市体系演化遵循Gibrat定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青云 左健
在快速城镇化时期,韩国住房领域出现了城市住房短缺和房价阶段性快速上涨两大突出问题。住房领域缺乏资金支持、住房建设用地供给增长相对缓慢、公共住房建设力度不足等原因,导致了住房短缺;住房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引发的市场垄断、不稳定的住房政策引发的市场投机共同造成了房价阶段性快速上涨。进入城镇化后期,韩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了城市住房短缺,但住房自有率仍处于低位,同时房价阶段性快速上涨问题依然存在,导致普通居民购房困难,进而造成了家庭债务严重和社会两极分化等问题。韩国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政府采取何种力度和方式介入住房领域资源配置需要深入研究,住房政策的稳定性需要长期坚持,住房制度和政策对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需要得到重视。
关键词:
城镇化 住房 土地 城市房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辉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以农转非新移民构成的城市拆迁安置社区是外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拆迁安置社区的治理格局,实质就是社区内治理主体运行机制的交互表现。通过重庆的实证研究发现,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作为城市拆迁安置社区治理体系的核心主体,在社区运行机理中分别承担了代理人、合伙人和代言人的角色,社区内"三驾马车"基于利益彼此协调以达到权力的相互强化,从而维持社区内权力结构的平衡状态。城市拆迁安置社区要实现治理的精细化,应以协调与合作为原则,重塑社区治理主体的角色与功能,构建"小联合,大网络"的协作机制,通过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制度创新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促进城市拆迁安置社区的良善治理。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拆迁安置社区 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藻 冷天
作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与中国独特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相结合的产物,各地蓬勃兴起的农村新型社区正在成为集聚和承接各类农业转移人口及城市流动人口的重要空间。本文在对于成都市不同农村新型社区类型进行分析并结合在成都市温江区展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新型社区未来治理方向及发展对策:积极探索构建"三社互动"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以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推动实现"复合共治"。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农村新型社区 人的城镇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辉云 李莜蓓
在传统的权重—TOPSIS法、权重—灰色关联—TOPSIS法与线性加权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余弦相似性的改良型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2006年~2015年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分异研究中.结果表明:1)该方法切实可行,评价结果真实客观.2)研究期内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波动趋势各异.3)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两极分化现象严重.4)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布格局既相对稳定又相对紊乱.
关键词:
余弦相似性 中部六省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振华 慈福义 张佳文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绿色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指数增长迅速,而绿色创新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指数增长缓慢;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平稳增长,已由濒临失调阶段进入基本协调阶段,但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特征,江苏、广东的发展成果尤为突出,且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但相关性逐渐减弱,局部空间集聚特征以东部“高-高”集聚区与西部“低-低”集聚区为主;耦合协调度受到三个系统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绿色技术创新、市场发育程度、政府调控能力是驱动三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朝娟 贺高祥 程莉 文传浩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改进的TOPSIS法、重心模型、重心耦合模型刻画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演变特征、重心迁移路径及耦合态势,结果发现:(1)研究期内我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各省份存在较大差距。(2)变异系数逐年减小,且乡村振兴的变异系数大于新型城镇化,各地区乡村和城镇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现象趋于缓和,乡村振兴的区域差异大于新型城镇化。(3)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重心均位于河南,分别呈现向西南方和西北方移动的趋势,东西方向的移动距离远大于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更容易产生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乡村振兴重心的移动幅度大于新型城镇化重心的移动幅度,但乡村振兴重心的移动方向更稳定。(4)两个重心空间耦合态势呈现波动式靠近,空间距离整体缩短,空间重叠性上升,但变动一致性指数在正负之间来回波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