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57)
- 2023(14689)
- 2022(12316)
- 2021(11889)
- 2020(9505)
- 2019(21583)
- 2018(21557)
- 2017(42249)
- 2016(22631)
- 2015(25493)
- 2014(25260)
- 2013(24264)
- 2012(22195)
- 2011(19885)
- 2010(20103)
- 2009(18358)
- 2008(18029)
- 2007(15958)
- 2006(14269)
- 2005(12475)
- 学科
- 济(88605)
- 经济(88508)
- 管理(65778)
- 业(61290)
- 企(49688)
- 企业(49688)
- 方法(39052)
- 数学(34076)
- 数学方法(33592)
- 农(28232)
- 中国(28138)
- 财(25527)
- 业经(20535)
- 制(20386)
- 地方(18063)
- 农业(18008)
- 贸(16854)
- 贸易(16839)
- 易(16446)
- 银(16240)
- 银行(16233)
- 理论(15727)
- 行(15552)
- 务(14809)
- 财务(14755)
- 财务管理(14725)
- 策(14616)
- 学(14578)
- 融(14274)
- 金融(14271)
- 机构
- 学院(308695)
- 大学(305964)
- 济(130105)
- 经济(127269)
- 管理(121593)
- 理学(103963)
- 理学院(102965)
- 管理学(101334)
- 管理学院(100730)
- 研究(97788)
- 中国(77425)
- 财(65093)
- 京(63390)
- 科学(53880)
- 财经(50602)
- 江(47242)
- 中心(47186)
- 经(45981)
- 所(45191)
- 农(41337)
- 范(40979)
- 师范(40653)
- 经济学(40330)
- 研究所(40111)
- 北京(39925)
- 业大(39146)
- 州(37629)
- 财经大学(37588)
- 院(36772)
- 经济学院(36403)
- 基金
- 项目(200566)
- 科学(159310)
- 研究(156996)
- 基金(144020)
- 家(122199)
- 国家(121087)
- 科学基金(105488)
- 社会(99777)
- 社会科(94451)
- 社会科学(94430)
- 省(78332)
- 基金项目(75048)
- 教育(74526)
- 编号(66412)
- 划(65333)
- 自然(64267)
- 自然科(62705)
- 自然科学(62692)
- 自然科学基金(61551)
- 资助(58520)
- 成果(54934)
- 课题(46267)
- 部(45949)
- 重点(45040)
- 发(43864)
- 创(42369)
- 国家社会(40919)
- 教育部(40535)
- 项目编号(40491)
- 性(39778)
- 期刊
- 济(146451)
- 经济(146451)
- 研究(95882)
- 中国(61517)
- 财(49934)
- 管理(46382)
- 教育(41502)
- 农(38456)
- 学报(36942)
- 科学(36661)
- 融(33154)
- 金融(33154)
- 大学(30888)
- 技术(30571)
- 学学(28508)
- 农业(26100)
- 业经(25116)
- 财经(24900)
- 经济研究(23226)
- 经(21475)
- 问题(19719)
- 贸(16007)
- 图书(15600)
- 理论(15396)
- 技术经济(14532)
- 现代(13996)
- 商业(13897)
- 实践(13882)
- 践(13882)
- 统计(13861)
共检索到467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峰 叶剑平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低价征地建设用地扩张模式,现阶段许多地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透支严重,陷入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两难困境,传统征地模式不可持续,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迫在眉睫。文章基于亨利·乔治涨价归公理论,对该理论的产生、发展与实践进行总结与归纳,并选取几种典型改进模式(台湾市地重划、区段征收及深圳整村统筹土地整备)进行重点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时期建设用地拓展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为破解我国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的土地困境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素侠 朱方霞
新型城镇化阶段,社区快速发展。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对其治理效果开展绩效评价,能有效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文章根据已有社区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统计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把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因素,确定评语等级,对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评价。运用现代通讯工具,让专家和社区居民参与测评,采集评价数据。通过运算,得出测评的具体结果。通过此方法能有效对社区进行测评,以促进社区治理做针对性改进。
关键词:
社区 治理绩效AHP 模糊综合评价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翠仙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人口市民化积极性不高、城镇化建设中面临质量和效率矛盾、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上"欠账"较多、城镇化建设规模和结构不均衡等。我国要通过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发挥绿色经济的带动作用,构建起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机制以及坚持市场主导、完善公平竞争机制等措施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
城镇化 “十三五” 协调发展 城市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竞 曹珂
结合宏观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别从中央政府的分税改革、城市政府的空间营销以及各级政府对国家公共资源与权力的现实运作三方面,对快速城镇化阶段我国城市发展政策工具的理论原型、现实逻辑与价值导向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在被移植和引入我国制度土壤的过程中,许多西方经济学源理论被各级的政策设计与执行者基于自身主观的政治图谋与利益诉求肆意改装、拼贴,被剥离了原生的价值伦理,只剩下工具效用。而这种因"体道失位"而诱发的"器用断章"也逐渐成为了诱发当前不断显现的各种城市发展问题的病灶根源。
关键词:
工具理论 制度环境 过程逻辑 价值立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徐敏 张雅文
探索立足于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中国面临的紧迫任务。苏州城镇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对苏州城镇化过程的分析与回顾有助于厘清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路径特征。苏州城镇化经历了镇、城、城镇群几个阶段,对几个阶段的分析可知,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具备组织保障、规划引导、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四化同步、传承文化等路径特征。
关键词:
城镇化 实践 路径特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陆仰渊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要求,之后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实行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佳路径。该文从分析不同层级的城市功能入手,认为新型城镇化应当根据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功能、不同性质,有梯度地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中去,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 中国经济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苏新泉 武永义 周正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推进城镇化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财政作为党和政府施政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和监管手段,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近年来,陕西财政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加快推进陕西城镇化进程,是亟待深入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课题组在系统梳理陕西财政支持政策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调研,提出了新时期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财政及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财政政策 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四化"论,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如果把中国经济比作一辆马车,则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就是这辆马车的四个轮子,消费、投资、出口就是拉动马车的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谢地 张巧玲
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的战略部署。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国土空间合理有序开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明确产业兴城、四化同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要素自由流动、城乡融合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关键;以人为本、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保障;优化空间布局,以城市群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发展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在实践中,要加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制度藩篱、优化空间结构、生态文明建设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佩卿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农村建设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联系和路径选择的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融入新型城镇化,要以城镇建设的理念改造提升农村,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使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共同统一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即应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着力从建立以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等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佩卿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农村建设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联系和路径选择的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融入新型城镇化,要以城镇建设的理念改造提升农村,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使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共同统一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即应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着力从建立以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等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玲杰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急需研究和破解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剖析城镇化演进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挑战基础上,从城镇体系建设、产业发展、人口和生态发展等为切入点,展开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分析,并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应防止的几个发展失衡,为新型城镇化道路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路径 重点难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本文基于西欧国家、美国、日韩、拉美国家4种城镇化模式的经验及教训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经验对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应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城市布局,以产业支撑城镇化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推进制度改革以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士杰 李勇刚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以2000-2014年中部六省的相关数据为例,采用熵值法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城镇化质量逐年增长,且呈趋同趋势。将城镇化动力因子分为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和内源力,多元线性回归与空间面板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场力是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真实动力。据此,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综合解决准市民、市民、农民"三类人"的发展问题是未来中部六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 动力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