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48)
- 2023(14872)
- 2022(12346)
- 2021(11467)
- 2020(9341)
- 2019(21376)
- 2018(21424)
- 2017(41002)
- 2016(22756)
- 2015(25469)
- 2014(25790)
- 2013(24817)
- 2012(22577)
- 2011(20184)
- 2010(20121)
- 2009(18311)
- 2008(17712)
- 2007(15570)
- 2006(13793)
- 2005(12072)
- 学科
- 济(86521)
- 经济(86405)
- 管理(63743)
- 业(58335)
- 企(48105)
- 企业(48105)
- 方法(36169)
- 数学(30694)
- 数学方法(30349)
- 中国(27463)
- 农(25552)
- 财(21513)
- 业经(20843)
- 学(20396)
- 地方(19718)
- 制(18905)
- 农业(16532)
- 理论(15840)
- 体(14230)
- 和(13930)
- 环境(13870)
- 银(13517)
- 银行(13468)
- 教育(13112)
- 务(13105)
- 贸(13051)
- 贸易(13044)
- 财务(13029)
- 财务管理(13002)
- 技术(12994)
- 机构
- 大学(315848)
- 学院(313716)
- 管理(123201)
- 济(118273)
- 经济(115203)
- 研究(107765)
- 理学(106380)
- 理学院(105147)
- 管理学(103237)
- 管理学院(102672)
- 中国(78137)
- 京(68602)
- 科学(68295)
- 财(54940)
- 所(53634)
- 农(53101)
- 研究所(49070)
- 业大(48479)
- 中心(48312)
- 江(46629)
- 范(43776)
- 财经(43713)
- 师范(43334)
- 北京(43085)
- 农业(41397)
- 院(40011)
- 经(39798)
- 州(37789)
- 师范大学(35105)
- 经济学(34861)
- 基金
- 项目(219589)
- 科学(172180)
- 研究(161108)
- 基金(157834)
- 家(138151)
- 国家(136945)
- 科学基金(117162)
- 社会(100568)
- 社会科(94952)
- 社会科学(94927)
- 省(85973)
- 基金项目(84133)
- 自然(76006)
- 自然科(74212)
- 自然科学(74192)
- 教育(73868)
- 划(72828)
- 自然科学基金(72810)
- 编号(66489)
- 资助(63410)
- 成果(54639)
- 重点(48863)
- 部(47613)
- 发(46562)
- 课题(46460)
- 创(45128)
- 创新(42083)
- 科研(41387)
- 国家社会(40977)
- 教育部(40570)
共检索到458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辉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以农转非新移民构成的城市拆迁安置社区是外在宏观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拆迁安置社区的治理格局,实质就是社区内治理主体运行机制的交互表现。通过重庆的实证研究发现,居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作为城市拆迁安置社区治理体系的核心主体,在社区运行机理中分别承担了代理人、合伙人和代言人的角色,社区内"三驾马车"基于利益彼此协调以达到权力的相互强化,从而维持社区内权力结构的平衡状态。城市拆迁安置社区要实现治理的精细化,应以协调与合作为原则,重塑社区治理主体的角色与功能,构建"小联合,大网络"的协作机制,通过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制度创新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促进城市拆迁安置社区的良善治理。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拆迁安置社区 治理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喆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迅猛推进,拆迁安置社区不断涌现。S新村社区由XL农牧场转变而来,过去,XL农牧场社区管理结构是以"场带队"形式实现,行政管理与社区管理高度统一。转变为新型社区后,社区居民的生计来源多样化,社区由物业进行管理,但居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并没有随之改变,这大大增加了社区管理难度,也由此带来了"社区失灵"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高拆迁安置社区治理水平,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发挥好社区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功能,大力培育社区自治组织,统筹处理好社区管理、社区自治和社区物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使社区治理走上善治的发展之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喆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迅猛推进,拆迁安置社区不断涌现。S新村社区由XL农牧场转变而来,社区居民也即农场职工。过去,XL农牧场社区管理结构是以“场带队”形式实现,行政管理与社区管理高度统一。转变为新型社区后,社区居民的生计来源多样化,社区又物业进行管理,但居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并没有随之改变,这大大增加了社区管理的难度,也由此带来了“社区失灵”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高拆迁安置社区治理水平,就必须要:发挥好社区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功能,大力培育社区自治组织,统筹处理好社区管理、社区自治和社区物业之间关系,从而使社区治理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海萍
本文从拆迁安置房交付的经济实质剖析和收入确认会计依据探讨入手,通过对中国恒大集团龙岗南联拆迁安置房收入确认的三种会计处理方式的比较评析,揭示其中存在的偏差谬误,进而采用基于新收入准则的收入确认"六步法"模型对之进行优化提升,并结合实际向政府有关部门和房地产企业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拆迁安置房收入确认、强化相关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拆迁安置房 收入确认 会计处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明
恰当的社会治理能够为拆迁安置社区实现从农村向城市平稳过渡、从传统向现代彻底转换创造条件。实证研究表明,当前部分拆迁安置社区存在正式治理体系冗余、股份社运行不畅、居民强认同与弱参与对冲、村庄依附性向社区传递等问题。要消除此类社区存在的治理模式缺陷和治理困顿问题,需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适应城镇化要求的社区治理模式,并且推动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
拆迁安置社区 过渡型社区 社区治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梅家骝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吴福象 段巍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对被拆迁户的动态租金剩余予以适度补偿,不仅是获得土地开发权的公平需要,也是合理平衡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效率使然。本文在融合租金分离和投标竞租理论模型基础上,引入不可再生资源土地开发模型的动态租金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中被拆迁户的福利补偿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土地的位置租金上涨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边际区位租金上涨远快于成熟区租金上涨;土地开发增速主要取决于需求拉动及拆迁补偿成本收益比;被拆迁户的福利损失主要源自于动态福利补偿机制的缺失,单一的静态货币补偿容易导致土地城镇化过度超前人口城镇化的土地开发锦标赛。为此,降低土地囤积率,提高入口、土地、产业的匹配程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钟炜菁 王德 张敏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以镇江新区平昌新城拆迁农民集中安置社区为研究个案,揭示包括地方政府、开发企业、村集体组织和居民这些主要参与主体在安置社区空间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行动与作用,探讨安置社区空间生产的综合动力机制。实证表明,安置社区空间的生产是结合地方政府的公共权力运作、市场和原村集体组织的资本运作、以及居民对空间使用权益的博弈、平衡的复杂产物。地方政府通过权力和资本的结合加强对空间的控制,居民被规训的同时也进行抵抗,对空间进行重塑,构成了安置社区空间生产的基本运作逻辑。
关键词:
安置社区 空间生产 参与主体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高金平
房地产开发企业发生的搬迁补偿与拆迁安置业务涉及的税务会计问题很多。本文重点讨论了企业取得搬迁补偿收入的会计处理,单位(或个人)取得搬迁(或拆迁)补偿费的税务处理,房地产企业拆迁安置业务的会计及税务处理。
关键词:
搬迁补偿 拆迁安置 税务处理 会计处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步雄
安置房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笔者现以福建省莆田市为例,就如何做好拆迁安置房用地保障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谈几点意见。拆迁安置房用地存在的问题目前莆田市存在较多历史遗留的拆迁安置房两证办理进度缓慢等问题,群众意见大,在社会造成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拆迁安置房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复杂。安置房建设审批手续复杂,涉及选址意见书、用地预审、环评、立项、用地规划、用地报批及安置房地质勘察、设计、总平及建设方案报批、施工图审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烊 刘祖云
解决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安置问题,需要深入考察拆迁安置社区的变迁逻辑并把握其发展方向。"制度-生活"作为一种动态的分析范式,其对处在过渡形态中的拆迁安置社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从安置社区"创制秩序"与"日常生活"的视角分析了二者的互动机制。互动过程包括:创制秩序的生成与注入,社区实践的日常反抗,创制秩序的自我捍卫与妥协,阶段性后果的产生。文章指出,中国安置社区建设的理想状态是"现代性"注入的同时保持对"传统性"的敬畏,并试图寻求一种"创制秩序"与"自发秩序"分工与合作的模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东丽 蔡银莺
通过比较两种拆迁补偿模式下居民在安置前后的住房财产持有分化程度,运用夏普利值回归分解法分析了家庭生计禀赋对住房财产分化的具体贡献和相对重要程度。结果显示:补偿模式对居民住房财产持有具有显著的分异影响,设置房屋补偿最高基线的青年城小区居民的住房财产持有量较拆迁前显著减少,而未设置住房补偿限制的西苑小区则有显著增加;城中村居民家庭的住房财产分化程度较为明显,还建后青年城小区居民的住房财产分化缓解程度、财产流动性及流动性带来的社会福利水平均大于西苑小区,青年城居民住房财产较易向下移动,而西苑则更易向上移动;物质资本是居民住房财产分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住房初始禀赋对安置后住房财产分化的贡献率大于58%。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吕斌 江南 胡映洁
1993年以来,北京地区经历了重点项目搬迁、绿化隔离地区搬迁腾退、奥运平衡资金用地搬迁、城中村搬迁等拆迁安置政策。因搬迁时期不同,所执行政策也不同。目前北京各地的拆迁政策都基本上是参照绿化隔离地区搬迁腾退政策而制定的,主要分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集体资产处置政策、绿化隔离区政策、重点村改造政策四大类。其中前两项是适用于北京所有城乡接合部的政策,后两项则是针对特殊地区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方茂扬 古学彬
新型城镇化将加快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农民市民化的发展,引致金融支农异质性需求。当前供给领先型金融支农制度、定价机制、主体和客体等金融供给都不能满足异质性金融需求。因此,新型城镇化需要对需求追随型金融支农制度设计、市场化定价机制设计、金融功能化的金融主体、金融支农的产品和服务完善四位一体的金融支农体系进行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应韵
金融是支持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因素,当前金融支农体系中的相关制度、定价机制等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而产生了制度、功能、担保、服务体系以及融资渠道等方面的供求矛盾。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重构金融支农体系,争取在制度上改革创新,在定价机制上进行合理的补偿,在主体上解决金融支农体系的融资、管理、结算等问题,加强金融支农产品的研发、服务和定价等功能来进行金融支农体系重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