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9)
2023(15777)
2022(13211)
2021(12349)
2020(10204)
2019(23552)
2018(23549)
2017(45063)
2016(24879)
2015(28168)
2014(28505)
2013(27692)
2012(25319)
2011(22783)
2010(22866)
2009(21323)
2008(21174)
2007(18940)
2006(16872)
2005(15273)
作者
(71932)
(59882)
(59485)
(56680)
(38315)
(28752)
(26929)
(23416)
(22912)
(21507)
(20508)
(20268)
(19095)
(19040)
(18673)
(18406)
(17873)
(17738)
(17207)
(17059)
(15033)
(14698)
(14512)
(13643)
(13423)
(13378)
(13304)
(13295)
(12120)
(11833)
学科
(98029)
经济(97883)
管理(75957)
(69861)
(59665)
企业(59665)
方法(42074)
数学(34934)
数学方法(34427)
中国(28012)
(27603)
(27384)
业经(24132)
(23315)
(22767)
地方(19367)
理论(18835)
农业(17857)
(16737)
财务(16653)
财务管理(16616)
(16495)
(16442)
贸易(16431)
(16234)
(16191)
银行(16190)
(15928)
企业财务(15787)
(15375)
机构
大学(359017)
学院(354282)
(138093)
管理(137829)
经济(134806)
研究(119284)
理学(118597)
理学院(117243)
管理学(115066)
管理学院(114434)
中国(88923)
(77583)
科学(73823)
(67586)
(59877)
(56189)
研究所(54160)
中心(53570)
(53298)
财经(52800)
业大(52035)
北京(49127)
(48230)
(47816)
师范(47781)
农业(43651)
(43356)
(42953)
经济学(41635)
财经大学(39149)
基金
项目(237437)
科学(186383)
研究(175145)
基金(171699)
(149225)
国家(147953)
科学基金(126863)
社会(110018)
社会科(103993)
社会科学(103971)
(91946)
基金项目(90632)
自然(81585)
教育(80640)
自然科(79636)
自然科学(79618)
自然科学基金(78174)
(77452)
编号(71935)
资助(70236)
成果(60174)
重点(52979)
(52281)
课题(50006)
(49785)
(48777)
(45563)
创新(45532)
教育部(45004)
国家社会(44980)
期刊
(158408)
经济(158408)
研究(108210)
中国(72826)
学报(57592)
(52880)
(52825)
管理(52610)
科学(52523)
教育(44338)
大学(44236)
学学(41313)
农业(35862)
(31090)
金融(31090)
技术(30534)
财经(26470)
业经(25114)
经济研究(24099)
(22622)
问题(20817)
图书(19412)
(17823)
理论(17673)
(17559)
科技(16938)
技术经济(16435)
现代(16369)
实践(16082)
(16082)
共检索到5313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宝海  
改革开放以来,制度二元论是中国二元结构成因的主流观点。从制度变迁入手推动结构转换成为学术界探索的热点。这种制度变迁理论在改革内容、改革方向和制度变迁决定力量方面达成了共识,建立了城乡制度变迁的分析范式和理论框架,但在理性人的适用范围、制度变迁成本支付问题和城乡居民利益博弈机制建设方面缺乏深入探讨。从理论演进角度总结这种制度变迁理论的进展、查找存在的问题、展望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对于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明  王泽彩  董敬怡  程瑜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要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并将新型城镇化确定为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而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强调,"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永平  徐盈之  
利用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和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始终对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三种制度(土地、户籍和社会保障)变迁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还存在阻碍作用;进一步利用滞后模型分析发现土地制度变迁的滞后作用明显,而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滞后作用为正但并不显著;通过考察新型城镇化与三种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增长的综合效应,得到的结果与理论预期有较大差距,可见当前的三种制度已成为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的瓶颈因素。因此,若要不折不扣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挥其刺激内需与推动消费增长的引擎作用,则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土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土地制度不仅事关社会长治久安,而且关系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土地制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城市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围绕市场化方向推进,逐步完善土地价格发现机制,凸显土地价值,实现以地生财,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建设资金,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方向演进,积极开展"还权赋能"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产权交易中收益分配比例,提升农民承担市民化成本的能力。两条路径取得了同样的结果,共同推动城镇化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温来成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之际,城镇建设和发展,对政府财政公共服务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为推动财政制度变迁的强大动力。在税收制度领域,需要整合现行地方税种,提升财产税地位,开征若干新税种,构成城镇主体税源,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工具;在城镇公共投资领域,建立与市场化改革趋势相适应的市场准入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和公共定价与收费制度,达到公共利益和投资者利益的均衡;在预算制度改革方面,解决城镇建设中的公共服务和专项资金安排问题;在社会保障领域,重点解决农民进城后所面临的养老、医疗、失业等问题。因而对政管理制度变迁,就是妥善处理城镇建设中各级政府的职责与利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只有把土地农转非的溢价增长过快和如何公平有效分配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进行顶层系统设计,才能真正有效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是改革我国的城镇化不仅长期滞后,而且质量和效率严重偏低,当前亟须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摒弃以土地扩张为核心、"见房不见人"的旧式城镇化模式,走一条以资源节约、效率优先、"见房见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农民工的市民化)、消费问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冬泳  
本文从历史的维度详尽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过程及其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归纳与发掘了其中的历史背景、现实约束,并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将对未来农地非农化制度的创新产生有益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彩梅  
一、现行征地补偿办法及其特征根据《土地管理法》,我国确定征地补偿费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补偿标准是依据该土地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产值。该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与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妍蕾  
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已被提到了中国决策层各个层面的议事日程,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大的系统工程,如何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当前决策层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入手,明确了"人"、"地"、"钱"是新型城镇化的三大核心要素,提出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宁宁  李国锋  袁王月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变迁可以看作是原有的行政力量在稳定的前提下有序退出,而参与农村社区管理的其他主体有序进入,并形成"遵从"导向下符合社会效率和各方利益的系列制度演化活动,这个过程受到乡村社区中面临的行政压力,社区自身的利益基础水平以及社区内部的社会结构状况的综合影响。本文回溯了不同农村社区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治理模式状况,利用多案例比较的方法,将相应治理机制的制度选择概括为代理型自治、竞争型自治、操作型自治、行政供给四种模式,为如何整合农村社区管理秩序,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实施效果等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冀福俊  
文章利用1990—2013年128个样本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对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钱纳里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基本符合国家一般规律,相较于国际一般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路径,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略显滞后。通过对固定效应模型个体效应的分析表明,中国的城镇化滞后主要是由阻碍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安排所导致,且这种制度障碍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因此,要使中国的城镇化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在加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政府的政策制度安排进行不断变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霍晓英  
2014年3月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改革和优化。剖析当前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难题,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化变迁是完成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课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永健  耿弘  孙文华  
农地城镇化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构建SCP分析范式,以产权弱化及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入手,重点分析了农地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租值的产生及利益各方为争夺土地租值所造成的制度绩效下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农地城镇化制度的变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产权弱化造成农地征收价格偏离市场价格,形成土地租值。(2)利益各方采取隐性价格机制及非价格机制对土地租值展开争夺并造成租值耗散,诱发社会矛盾。(3)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农地损失过度、社会福利损失是产权弱化背景下农地城镇化制度绩效低下的主要表现。(4)中国农地城镇化制度变迁的历程是土地产权管制不断放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目前已展开试点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上市流转制度,在农地城镇化制度设计方面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杰  张光宏  
本文对各时期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与城镇化发展特征进行了考察,总结了土地制度变迁与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农村土地制度通过对土地配置与劳动力配置的重组间接影响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迁与城镇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形成了农地制度与城镇化相互作用的历史演进过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琳琳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引入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使得土地制度内部权利体系更加精细化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农地自身具有独特的属性:土地的边际递减规律对农地使用权制度设计的影响,中国当代农村土地状况对农地使用权制度设计的影响,农地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这些决定了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模型无法全部适用。因此,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农地私有化行不通,土地私有化不利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农地的利用规律决定了不适用农地的私有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