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63)
- 2023(14005)
- 2022(11602)
- 2021(10964)
- 2020(9078)
- 2019(21221)
- 2018(21363)
- 2017(41320)
- 2016(22549)
- 2015(25712)
- 2014(25966)
- 2013(25292)
- 2012(22610)
- 2011(20270)
- 2010(20391)
- 2009(18371)
- 2008(17875)
- 2007(15850)
- 2006(13914)
- 2005(11975)
- 学科
- 济(90083)
- 经济(89985)
- 管理(63306)
- 业(59344)
- 企(49350)
- 企业(49350)
- 方法(42364)
- 数学(36862)
- 数学方法(36167)
- 农(25858)
- 中国(25410)
- 业经(21267)
- 财(19988)
- 地方(19422)
- 学(19137)
- 农业(16924)
- 理论(16870)
- 制(15545)
- 和(14590)
- 贸(14275)
- 贸易(14265)
- 技术(13905)
- 易(13811)
- 环境(13369)
- 教育(12902)
- 银(12471)
- 银行(12435)
- 务(12331)
- 划(12286)
- 财务(12235)
- 机构
- 大学(314233)
- 学院(313391)
- 管理(125913)
- 济(118407)
- 经济(115573)
- 理学(109260)
- 理学院(108071)
- 管理学(105745)
- 管理学院(105196)
- 研究(101344)
- 中国(74459)
- 京(67841)
- 科学(64705)
- 财(52914)
- 所(50031)
- 农(49588)
- 业大(47717)
- 中心(46178)
- 江(46095)
- 研究所(45761)
- 范(42829)
- 北京(42780)
- 财经(42598)
- 师范(42440)
- 经(38715)
- 农业(38461)
- 州(37738)
- 院(37312)
- 技术(35094)
- 经济学(34554)
- 基金
- 项目(217802)
- 科学(170668)
- 研究(160245)
- 基金(155941)
- 家(135350)
- 国家(134216)
- 科学基金(115844)
- 社会(98662)
- 社会科(93313)
- 社会科学(93286)
- 省(86192)
- 基金项目(82542)
- 自然(76041)
- 教育(74969)
- 自然科(74311)
- 自然科学(74297)
- 自然科学基金(72905)
- 划(72141)
- 编号(67009)
- 资助(64897)
- 成果(54225)
- 重点(48590)
- 部(47126)
- 课题(46475)
- 发(45880)
- 创(45033)
- 创新(41930)
- 科研(41388)
- 项目编号(40985)
- 大学(40648)
- 期刊
- 济(129981)
- 经济(129981)
- 研究(90258)
- 中国(61811)
- 学报(49307)
- 管理(46657)
- 农(46110)
- 科学(45527)
- 教育(42129)
- 财(38736)
- 大学(37857)
- 学学(35115)
- 农业(32079)
- 技术(30369)
- 融(24020)
- 金融(24020)
- 业经(22606)
- 经济研究(20333)
- 图书(19817)
- 财经(19789)
- 问题(17040)
- 经(16806)
- 业(16353)
- 科技(15608)
- 技术经济(15286)
- 理论(15049)
- 版(14667)
- 现代(14208)
- 统计(14091)
- 实践(13953)
共检索到453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成斌 陈清华
新型城镇化是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引擎"。本文提出由线性思维向辩证思维、由条块思维向系统思维、由策略思维向战略思维、由人治思维向法治思维和由粗略思维向精准思维转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关键词:
新型 城镇化 思维模式 转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姚会元 杨森 张伟
去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城镇化工作的重要政策,其中一条是"建立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最近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再次强调,要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今年两会上,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明确提出,发挥财政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闻海燕 陈飞跃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决定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推进人的城镇化。浙江店口、江苏华明、天津新桥三个小城镇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为新时期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借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一是差异化推进市民化;二是促进产城融合;三是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化建设;四是加快中心镇建设。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建设模式 小城镇 样本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丛茂昆 张明斗
以政府全面主导的城镇化思路与实践是一种外生型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市场主体的自主性,造成城镇化效率低下。在我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应选择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内生型城镇化模式。本文通过城镇化发展模式全面梳理,系统分析了我国内生型道路及其要素,提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的逻辑关系、强化新型城镇化包容性的发展力度、合理有效分配城市级差地租收益等一系列的内生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克强 路江林 李岳存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能否践行以人为核心是其质量评判的重要标准。创新性地基于产城融合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PPP模式如何通过宏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研究发现:①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PPP模式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提升了项目建设效率、强化了政府监督职能、增强了公众参与水平,整体促进了产城融合,有助于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质增效。②PPP模式既直接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又通过宏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间接影响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③生态环境保护和优秀文化传承对宏观层面产城融合具有较好的解释力,而公众生活便利性和生活水平改善则较好地解释了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④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PPP模式显著增强了宏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水平,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宏观层面的产城融合不直接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而是经由微观层面的产城融合间接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因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PPP模式的优点,又要重视宏微观层面产城融合的作用,从多方面提升公众生活质量,进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国贞
城镇化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可持续的投融资模式可以实现城镇化发展融资需求和资金供给的有机结合,更好地支撑城镇化发展,发挥城镇化的经济社会效应。本文梳理了新型城镇化投融资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历程,针对上海新型城镇化投融资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围绕投融资主体、机制、模式和金融创新等角度,提出新形势下城镇化投融资转型思路和配套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投融资模式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渔樵 方俊 吴春虹
文章基于PPP模式分别从不同阶段对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运行体制框架进行了构建,并从不同方面对其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保障PPP模式创新机制有效运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PPP模式 机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严昕 郑建明
[目的 /意义]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是我国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从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互动模式入手,揭示"两化"融合发展的具体内容。[方法 /过程]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文献和国家相关文件的查阅、梳理,在回顾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从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两化"互动模型、要素模型以及目标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互动模式。[结果 /结论]在新型城镇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两化"应该从要素、目标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对接,通过"两化"良性互动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智慧城市是"两化"良性互动的初级产物,也是今后一段时期"两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 智慧城市 互动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云廷
本文从地方化经济效应和城市化经济效应这两种聚集经济效应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了中国农村城镇化模式转换的方向、条件和路径。本项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聚集效应主要来源于同一产业或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所带来的地方化经济效应,而由产业空间集中产生的地方化经济效应不一定必然地导致城市化经济效应的结果,二者需要有一个转换过程。
关键词:
城镇化 聚集效应 模式转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宇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一系列问题,致使城镇化水平较低、质量不高。文章在厘清新城镇化发展模式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目标和原则,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构建路径: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生态建设优先、强化产业支撑、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以及统筹城乡发展等,以期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发展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庆华 周志波 陈丽华
本文基于市场和政府发挥的作用,比较研究国外几种典型的城镇化模式,分析各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在中外对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内城镇化的几大模式和典型案例,进而提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必须尊重基本经济规律,借鉴国外经验,立足我国自身实际,突破国内外城镇化模式的发展瓶颈,在政府调控与市场运行之间寻求合理平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态型、集约化、包容性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城市化 新型城镇化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秀娥 李冬艳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金融支持机制不完善、农民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山东、吉林、湖南等地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探索,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应制定县域城镇化发展规划,发挥县域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保障农民进城就业;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创新融资渠道,破解资金投入难题;培育新型城镇化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模式 发展问题 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秋实 陈萍
以国外城镇化发展的3种模式为出发点,分析了中国当前城镇化道路在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方向上进行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最后指出,基于人口、土地、环境的约束,城乡统筹与人口、土地、工业三者并进的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及建设路径。
关键词:
城市化 新型城镇化 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燕
党的十八大之后,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本文抓取临沂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中的两个亮点——新农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结合具体案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临沂模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将新型城镇化建设"临沂模式"的显著特征总结为:政府强力介入,城乡一体化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覆盖,解决好拆迁上访与政府负债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旭辉 陈熹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的投融资模式,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效举措。PPP模式有助于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建设资金缺口大"、"融资平台债务高"、"民间资本进入难"、"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等突出问题,被视为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的一种有效制度设计。目前,江西省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资金从哪里来"和"存量债务怎么化解"是在这个阶段中避不开、绕不过的重大问题。切实抓好PPP模式的推广运用是推进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要准确把握模式适用性、合作伙伴选择、项目定价、财政风险防范等关键问题,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