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91)
- 2023(17993)
- 2022(14971)
- 2021(13799)
- 2020(11333)
- 2019(25876)
- 2018(25725)
- 2017(50079)
- 2016(27437)
- 2015(30826)
- 2014(31072)
- 2013(30376)
- 2012(27970)
- 2011(25250)
- 2010(25448)
- 2009(23313)
- 2008(22831)
- 2007(20540)
- 2006(18502)
- 2005(16404)
- 学科
- 济(108783)
- 经济(108635)
- 管理(85032)
- 业(76075)
- 企(63158)
- 企业(63158)
- 方法(44003)
- 数学(37637)
- 数学方法(37171)
- 中国(33257)
- 农(31826)
- 财(30599)
- 业经(26032)
- 制(25222)
- 地方(24241)
- 学(22813)
- 环境(20596)
- 农业(20557)
- 贸(18829)
- 贸易(18819)
- 易(18255)
- 理论(18220)
- 银(18163)
- 银行(18120)
- 务(18025)
- 财务(17935)
- 财务管理(17899)
- 和(17681)
- 行(17285)
- 体(17128)
- 机构
- 大学(388874)
- 学院(387743)
- 济(156255)
- 经济(152557)
- 管理(152042)
- 研究(131763)
- 理学(130385)
- 理学院(128938)
- 管理学(126787)
- 管理学院(126074)
- 中国(98543)
- 京(83608)
- 科学(79360)
- 财(75883)
- 所(64909)
- 农(60059)
- 中心(59616)
- 江(59217)
- 财经(59117)
- 研究所(58526)
- 业大(55422)
- 经(53701)
- 北京(52868)
- 范(52142)
- 师范(51714)
- 院(48539)
- 经济学(47273)
- 州(47132)
- 农业(46404)
- 财经大学(43751)
- 基金
- 项目(260665)
- 科学(206027)
- 研究(194579)
- 基金(188751)
- 家(162982)
- 国家(161604)
- 科学基金(139694)
- 社会(123367)
- 社会科(116843)
- 社会科学(116819)
- 省(101331)
- 基金项目(99783)
- 教育(89381)
- 自然(89154)
- 自然科(87035)
- 自然科学(87019)
- 自然科学基金(85422)
- 划(85156)
- 编号(80040)
- 资助(76704)
- 成果(66196)
- 重点(58267)
- 部(57769)
- 课题(55889)
- 发(55822)
- 创(53692)
- 制(50613)
- 国家社会(50590)
- 创新(50125)
- 教育部(49921)
- 期刊
- 济(177889)
- 经济(177889)
- 研究(120593)
- 中国(79022)
- 财(57753)
- 学报(57477)
- 管理(57102)
- 农(55943)
- 科学(53970)
- 教育(47310)
- 大学(44520)
- 学学(41457)
- 农业(37962)
- 融(37161)
- 金融(37161)
- 技术(33737)
- 业经(29221)
- 财经(28884)
- 经济研究(27436)
- 经(24740)
- 问题(24416)
- 图书(21008)
- 业(18801)
- 理论(18586)
- 现代(18473)
- 科技(18005)
- 技术经济(17925)
- 版(17319)
- 贸(16996)
- 实践(16865)
共检索到5842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沅刚 李振涛 油建盛 董会忠
识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碳减排与碳增汇双重效应,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选取2007—2020年中国277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区域碳排放与植被碳汇的角度构造城市碳平衡指数,并借助多期DID模型实证考察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市碳平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政策与碳平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新型城镇化政策通过减碳效应、节能效应、止损效应和增汇效应四条路径促进了城市碳平衡。异质性结果表明,在资源禀赋、行政等级、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下,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市碳平衡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改革
[作者]
宣宇
新型城镇化是新常态下释放我国最大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的关键抓手,承载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深入分析传统城镇化规模化冲动的根源和"人地钱"挂钩政策内生作用机理,为确保正确激活"人地钱"内生机制,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加强监测评估监督,狠抓政策落实问责;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杜绝庸政懒政怠政;建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便于公众监督和信息沟通;加强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转移人口融入城镇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丽琴 李琳 王天娇
我国新型城镇化政策旨在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等方式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以新型城镇化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断点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表明:(1)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共同富裕总指标、物质经济富裕和公共服务普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提升了2.7、3.6和4.3个百分点;(2)目前新型城镇化政策还未在拉近城乡、区域差异的共享富裕方面表现出明显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各维度的推动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中,对东、西部公共服务普惠提升效果明显,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和政策倾斜,而对西部地区物质经济的拉动作用都不显著。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共同富裕 断点回归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建强 郭险峰
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要明显提高。当前中国改革正进入深水区,新型城镇化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国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要避免走传统的政府主导城镇化的老路,不再以政府计划的方式来推进城镇化,而要由市场主导城镇化的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主导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萌
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表现出动态演进性,其动力机制也经历了由一元化、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之中,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是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加城镇经济张力;彰显人文精神,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培育文化生态,推动城镇文明发展;塑造软实力,加速城镇现代化进程等来驱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提升城市文化动力,应从五个方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文化 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鲍桂楠 阮浩 刘新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提高城镇化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高质量的城镇化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发挥应有作用,同时提升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的能力更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研究了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机制与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新型城镇化 路径 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城镇化之路在中国已推行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旧的城镇化道路是以运营土地为核心,最终受益的是一些部门或群体,社会阶层中的大部分人群成为受损群体,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因此,改革城镇化道路已经成了一道必须面对的难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胜武 韩日 李小胜 宋马林 刘海猛
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来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在解析城镇化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006—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均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城镇化先抑制、达到一定阈值后转为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的人口城镇化在2014年皆达到拐点值,而综合城镇化水平尚未达到拐点值,需要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3)淮河生态经济带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倒“U”型溢出效应,同时,在当前研究期内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负向外溢效应。论文为深入解析城镇化与水资源互动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深化新型城镇化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经验证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来成 魏松
本文简述了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税收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并对我国社区公共卫生、公共文化、老年服务、劳动就业、慈善捐赠等公共服务税收政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增强社区公共服务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支持社区公共服务发展、将社区公共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完善专门税收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健全完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税收政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公共服务 税收政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秀艳 孙涛 高明
构建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进行了测度;对kaya模型进行了修正,选择五个自变量构建了多元线性检验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滞后阶数检验和协整检验,确定了实证均衡方程和误差修正方程。研究发现:变量PG-1和UER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呈现逆向影响,UR、PEC和CD呈现正向影响,在全部影响因素中,CD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UR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小,其他依次为PEC、UER和PG-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职建仁 王紫燕
新型城镇化是以低碳经济为引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特色建设之路。文章采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以低碳理念引领城镇化发展,在农村人口转移、基础产业发展等方面均有显著成效。但由于区县经济发展严重失衡,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城乡结构体系偏差大,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极大阻碍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鉴于此重庆市应坚持联动、绿色、创新发展路径,以产业集群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基础产业的竞争优势;明确城镇生态化发展规律,做好生态区域保护与资源节约工作,构建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格局;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不断完善相关...
关键词:
低碳经济 新型城镇化 困境 创新 重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卓 李敏 张耀宇 陈利根
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的逐步开展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稀缺度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稀缺度,年均缓解率达1.77%,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较弱,对中小城市没有产生影响。从作用机制来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用地效率提升可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稀缺度。基于上述结论,建议从优化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分配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以及健全新型城镇化成本分担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平衡人地关系,以持续推动城市建设用地的高效利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岭
城市公用事业是为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提供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管道燃气、公共交通等行业。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城市公用事业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市场竞争难以发挥作用,并主张在一定地域内由一家或少数几家国有企业垄断经营。但在传统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垄断经营普遍存在竞争活力不足、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较低、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城市公用事业部分领域具有可经营性,这些领域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润,这意味着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可经营性的城市公用事业领域。通常,民营企业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跃 袁雪娇 叶宇梅
基于静态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利用我国2007-2013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信息化和新型城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我国不同地区间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之间的互动效应差异,剖析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间两者的互动作用路径。结果显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效应呈现出"倒U型"结构;新型城镇化对信息化的推动效应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总体上,信息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效应在其互动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的具体作用路径随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
信息化 新型城镇化 互动效应 路径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刚 李润琴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无疑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2013~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水平指数研究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并引入技术创新和碳减排分析数字经济驱动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新型城镇化水平低的省(区、市)与中部地区提升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和碳减排是数字经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传导机制;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因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呈现出先正后负的特征。研究结论可为加速释放数字经济红利,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