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96)
2023(17333)
2022(14273)
2021(13406)
2020(11130)
2019(25453)
2018(25217)
2017(48146)
2016(26221)
2015(29926)
2014(30233)
2013(29560)
2012(27243)
2011(24376)
2010(24742)
2009(23145)
2008(22028)
2007(20253)
2006(17978)
2005(15881)
作者
(77099)
(63768)
(63398)
(60459)
(40603)
(30529)
(28987)
(24936)
(24530)
(23051)
(21958)
(21537)
(20323)
(20308)
(19883)
(19675)
(18979)
(18888)
(18377)
(18304)
(15971)
(15741)
(15656)
(14592)
(14347)
(14276)
(14274)
(14141)
(13102)
(12747)
学科
(101115)
经济(100985)
管理(75754)
(71019)
(59072)
企业(59072)
方法(43090)
数学(36511)
数学方法(36052)
中国(35642)
(29938)
(29160)
金融(29151)
(27947)
银行(27894)
(27712)
(26881)
业经(24727)
(24083)
(23294)
地方(23169)
理论(19787)
农业(19527)
(17758)
贸易(17739)
(17484)
财务(17393)
财务管理(17358)
(17169)
(16600)
机构
大学(370197)
学院(369487)
(142307)
管理(141335)
经济(138782)
研究(125305)
理学(120409)
理学院(119054)
管理学(116777)
管理学院(116128)
中国(100376)
(80379)
科学(77551)
(68808)
(63464)
(62442)
中心(59000)
研究所(57402)
(56626)
业大(55137)
财经(54075)
北京(51081)
(49700)
师范(49147)
(48989)
农业(48708)
(46543)
(45697)
经济学(42648)
技术(41168)
基金
项目(245630)
科学(191166)
研究(181451)
基金(175047)
(152425)
国家(151057)
科学基金(128847)
社会(111649)
社会科(105514)
社会科学(105483)
(97156)
基金项目(92263)
教育(83723)
自然(83176)
自然科(81258)
自然科学(81235)
(81144)
自然科学基金(79727)
编号(75830)
资助(72411)
成果(62784)
重点(54697)
(53133)
课题(52914)
(52076)
(50693)
创新(47241)
项目编号(46735)
科研(46594)
大学(45941)
期刊
(164325)
经济(164325)
研究(112627)
中国(80461)
学报(61179)
(57922)
科学(54243)
管理(53288)
(52846)
教育(48156)
(46775)
金融(46775)
大学(46267)
学学(43082)
农业(38834)
技术(32897)
业经(27404)
财经(26813)
经济研究(25574)
(22913)
图书(22193)
问题(20864)
(19664)
理论(19202)
(17780)
实践(17550)
(17550)
科技(17007)
技术经济(16830)
现代(16601)
共检索到568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然  桑铁柱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认识和理解消费金融对内需拉动和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扩大内需的角度分析了消费金融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作用机理,认为必须加快消费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以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发现,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各类消费需求并不匹配,亟需优化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效消费金融市场体系构建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翠玲  安玉洁  纪俊霞  
本文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主要特征的分析入手,简要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金融支持的作用机制和意义,并进一步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在金融支持上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增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宋晓薇  
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构成进行分析,探究农村金融需求的新特点,找出了传统农村金融体系与新兴农村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建议构建"需求追随型"的农村金融体系,试图找到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路径,以为推动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助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建军  周妹妹  
新型城镇化发展会带来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巨大融资需求,而金融深化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有序推进。研究金融体系在哪些环节以及多大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以及如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梳理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深化之间的作用机理,设计相关的指标体系,选取1995201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首先,以改进熵值法衡量出新型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其次,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约束程度进行量化测度,并对这种约束力度及其内在原因进行分析;最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建军  周妹妹  
新型城镇化发展会带来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巨大融资需求,而金融深化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有序推进。研究金融体系在哪些环节以及多大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以及如何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梳理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深化之间的作用机理,设计相关的指标体系,选取1995~201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首先,以改进熵值法衡量出新型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其次,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约束程度进行量化测度,并对这种约束力度及其内在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金融供给的角度出发,构建真正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的现代金融深化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姚会元  杨森  张伟  
去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城镇化工作的重要政策,其中一条是"建立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最近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再次强调,要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今年两会上,财政部受国务院委托所作的《关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明确提出,发挥财政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建立多元可持续的城镇化建设资金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赫  
<正>通过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可以更充分地激发金融市场功能和活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匹配、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已建成全球最大的银行市场,全球第二大股票、债券和保险市场;但与此同时,金融市场在结构上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各细分市场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现象。通过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融资结构、资金结构、机构结构,
关键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先明  肖太寿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中,新型城镇化将成为结构调整的主战场。新型城镇化既能拉动当期需求、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又能改善经济发展基础、优化居民扩大消费的环境。当前我国财税体制成为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农民变市民"也对税收政策和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型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之间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应积极发挥财税支持体系的杠杆功能,以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深化税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依托,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可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广谦  
建设高标准金融市场体系,应该重在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法律和规则。货币市场改革重点在于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利率的形成机制,资本市场改革应以新修订的《证券法》为指引,最紧迫的是加快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实施并确保审核制向注册制转变的有效衔接。同时,需要特别重视完善企业上市退市制度和破产清算机制、建立严格的企业资本补充机制和投资人资产收益保障机制、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金融市场的改革还要与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相匹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方茂扬  古学彬  
新型城镇化将加快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农民市民化的发展,引致金融支农异质性需求。当前供给领先型金融支农制度、定价机制、主体和客体等金融供给都不能满足异质性金融需求。因此,新型城镇化需要对需求追随型金融支农制度设计、市场化定价机制设计、金融功能化的金融主体、金融支农的产品和服务完善四位一体的金融支农体系进行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应韵  
金融是支持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因素,当前金融支农体系中的相关制度、定价机制等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而产生了制度、功能、担保、服务体系以及融资渠道等方面的供求矛盾。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重构金融支农体系,争取在制度上改革创新,在定价机制上进行合理的补偿,在主体上解决金融支农体系的融资、管理、结算等问题,加强金融支农产品的研发、服务和定价等功能来进行金融支农体系重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封北麟  
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长期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与市场的发展,金融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其关键原因在于,我国尚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市场体系,不能为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的长期有效融合提供一个市场驱动的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本文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三级市场体系建设,并就该体系的深化发展提出相应的财政支持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肖振宇  孟德锋  张杰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利益诉求多元,矛盾冲突频仍,信用缺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关系的大变革、主流价值观的缺乏、个别政府榜样作用的削弱、社会失信惩戒机制的失效等。因此,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体来说,应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加强诚信教育宣传,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和组织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雨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事实上,对于正处在经济转型关键阶段的中国而言,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切实保障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资金需求,成为下阶段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一、城镇化新战略阶段的融资挑战自1998年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逐步形成了社会的共同愿景。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21日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总体规划。"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同时,全球可持续发展进入了以绿色经济为主驱动力的新阶段。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贷款、私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