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6)
- 2023(16436)
- 2022(13768)
- 2021(12922)
- 2020(10813)
- 2019(24834)
- 2018(25121)
- 2017(47923)
- 2016(26698)
- 2015(30733)
- 2014(31133)
- 2013(30552)
- 2012(28339)
- 2011(25657)
- 2010(26053)
- 2009(23961)
- 2008(23657)
- 2007(21552)
- 2006(19412)
- 2005(17280)
- 学科
- 济(106691)
- 经济(106566)
- 业(74553)
- 管理(70559)
- 企(52368)
- 企业(52368)
- 农(49837)
- 方法(44523)
- 数学(38360)
- 数学方法(37898)
- 中国(32956)
- 农业(32817)
- 业经(27689)
- 财(24228)
- 学(23077)
- 地方(22928)
- 制(22274)
- 贸(19213)
- 贸易(19200)
- 理论(18836)
- 易(18681)
- 银(17542)
- 银行(17484)
- 行(16740)
- 教育(16720)
- 发(16591)
- 技术(16355)
- 和(16011)
- 环境(15880)
- 体(15869)
- 机构
- 学院(386172)
- 大学(385246)
- 济(149771)
- 管理(146985)
- 经济(146208)
- 研究(131129)
- 理学(126251)
- 理学院(124826)
- 管理学(122523)
- 管理学院(121853)
- 中国(99120)
- 京(83778)
- 科学(82932)
- 农(81264)
- 财(68401)
- 所(67403)
- 业大(64347)
- 农业(62796)
- 研究所(61072)
- 中心(60219)
- 江(59654)
- 财经(53926)
- 范(53392)
- 北京(52873)
- 师范(52861)
- 经(48922)
- 州(47824)
- 院(46548)
- 经济学(43352)
- 技术(43056)
- 基金
- 项目(255288)
- 科学(198068)
- 研究(189476)
- 基金(180620)
- 家(157653)
- 国家(156234)
- 科学基金(132232)
- 社会(115984)
- 社会科(109336)
- 社会科学(109305)
- 省(101830)
- 基金项目(96173)
- 教育(87657)
- 自然(84855)
- 划(84781)
- 自然科(82794)
- 自然科学(82772)
- 自然科学基金(81256)
- 编号(80614)
- 资助(73897)
- 成果(66528)
- 重点(57131)
- 部(55938)
- 课题(55788)
- 发(55412)
- 创(52292)
- 创新(48711)
- 科研(48117)
- 大学(47348)
- 教育部(47127)
- 期刊
- 济(174388)
- 经济(174388)
- 研究(115071)
- 中国(83202)
- 农(80609)
- 学报(65847)
- 科学(58609)
- 农业(54577)
- 教育(52851)
- 管理(52404)
- 大学(50211)
- 财(49150)
- 学学(46848)
- 融(36757)
- 金融(36757)
- 技术(35497)
- 业经(32609)
- 业(26525)
- 财经(25844)
- 经济研究(25084)
- 问题(24497)
- 图书(22454)
- 经(22047)
- 版(20526)
- 理论(18957)
- 技术经济(18779)
- 科技(18637)
- 业大(18182)
- 现代(17582)
- 实践(17357)
共检索到584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玉臣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农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农民公民素质的培育将有力提高新型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加强对农民公民素质的培育应把农民能力素质、文明素质、诚信素质和信息素质的培育作为重要内容;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加强对农民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二是通过各类培训工程和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行农民公民素质培育;三是搭建农民公共生活平台,促进农民积极参与,在实践中提高农民公民素质。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公民素质 培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胜军 邢敏村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直接导致了农村田地无人耕种的"农民荒"。"农民荒"表现为农业生产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农村土地撂荒严重;从而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就破解"农民荒"的两条可能路径而言,农民兼业化是破解"农民荒"的权宜之计,农民职业化方是破解"农民荒"的根本出路。然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注重培育对象的选择,还应结合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厘定培育重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思萍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速度加快,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已经或将更多由农村流向城镇。本文着眼于城镇化建设战略背景,立足解决"谁来种地?谁会种地?怎样把地种好?"的问题,研究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价值意义,提出了当前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现代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培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晓辉 刘亚荣 赵延安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通过对241名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调研分析,发现失地农民的生活满意度受到家庭经济收入、社会保障制度、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状况、社会支持网络、乡土情结及身份认同的影响,而身份认同在家庭经济收入和乡土情结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发挥了积极的中介效应。市民身份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和缓解因经济收入低、乡土情结浓厚对生活满意度的消极影响。建议城镇化建设中应注重提供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保障,并从心理层面推进失地农民的市民身份认同。
关键词:
失地农民 美好生活 身份认同 城镇化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凤梅
本文考察了国外农民培育的3种模式——北美模式、东亚模式、欧洲模式,这3种模式各有特点和优势。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培育的关系,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培育工作现状。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最后借鉴发达国家在农民培育中的经验来探索中国新型农民培育的路径。
关键词:
农民培育 城镇化 新型农民 路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传文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如何实现治理现代化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乡绅之治是古代中国农村治理的有效方式。当代中国同样存在乡绅群体,但现代乡绅具有与古代乡绅相区别的现代性特征。当代中国需要发挥乡绅的作用以实现农村治理的现代化,为达此目的,政府对乡绅的培育规制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乡绅 乡村治理 新型城镇化 新农村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覃扬庆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随之加剧,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保证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应建立职业农民准入制度,完善农村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和立法力度。
关键词:
城镇化 职业农民 现实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开鹏 张军
高素质农民是新兴的“绿领”阶层,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基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基础而作出的科学决策,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高素质农民要适应时代需求,必须把绿色安全的责任意识、科学发展的现代理念、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作为神圣的职业使命,致力把高素质农民这个新兴职业从“飞鸽牌”打造成“永久牌”。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素质农民 职业使命 职业精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开鹏
高素质农民是新兴的“绿领”阶层,有严谨的科学内涵和职业性、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基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基础而作出的科学决策,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高素质农民要承担起乡村振兴宏伟战略的职业使命,既需要足够的知识技能,更需要强烈的职业精神。在新时代,要把亲农爱农的职业情感、尊农敬农的职业道德、兴农强农的职业理想作为高素质农民职业精神培育的关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素质农民 职业使命 职业精神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牛海花 张雪
2012年以来,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出了重要部署。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就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存在的农民观念落后、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民培育体系不健全、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精选培育对象、整合培育资源、落实各项政策等解决对策,全力保障农民培训工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谭璐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农业现代化生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新型农民的支持,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新型农民培训作为准公共产品,制度、经费、师资等方面的供给不足直接影响到新型农民培训的质量提升;同时,农民的潜在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激发,农民的培训需求与职教资源承载力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都已成为困扰新型农民培训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打通多元主体供给通道,理顺培训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激发农民的培训需求。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新型农民培训 农村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华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和根本所在,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树立农村新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强文化建设,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最终达到理想的新面貌。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新型农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运普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着力从新型农民的内涵上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即: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民的身心健康;通过发展村级文化事业,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只有把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民才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建富
留守农民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形成的特殊群体。我国留守农民呈现了以老弱妇孺为主体,就业以农业为主,缺乏心理安全等综合性特征。留守农民人力资本不足,缺乏职业培训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培训设计,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必须研究留守农民需求,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培训;必须建立具有公益性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俊杰
目前,我国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还存在着参与度低、效果不佳等问题。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首先要关注农民观念和文化教育问题,要充分发挥新型农民教育与培训的自组织性,吸引大学生投身到新型农民教育与培训中来。新型农民教育与培训研究要坚持以产业研究为底色,应在宏观基础上细化,并将新型农民教育与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结合起来。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型农民 教育与培训 机制 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