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68)
2023(17049)
2022(13841)
2021(12508)
2020(10515)
2019(24052)
2018(23586)
2017(45552)
2016(24622)
2015(28065)
2014(28373)
2013(27928)
2012(25808)
2011(23206)
2010(23241)
2009(21555)
2008(21058)
2007(18957)
2006(16773)
2005(14692)
作者
(70901)
(59636)
(59470)
(56810)
(37926)
(28508)
(27227)
(23230)
(22709)
(21131)
(20276)
(19993)
(18898)
(18720)
(18670)
(18371)
(17646)
(17537)
(17210)
(17157)
(14758)
(14544)
(14541)
(13734)
(13579)
(13464)
(13117)
(12993)
(12129)
(11694)
学科
(124852)
经济(124739)
管理(71919)
(66338)
(53094)
企业(53094)
方法(52257)
数学(46705)
数学方法(46239)
中国(32353)
(30549)
地方(28197)
(27772)
业经(24540)
(21940)
农业(20564)
(19378)
(18469)
贸易(18457)
(17807)
(17289)
财务(17229)
财务管理(17188)
环境(16695)
企业财务(16349)
(16153)
理论(16140)
(15715)
金融(15712)
地方经济(15602)
机构
大学(357348)
学院(357199)
(156924)
经济(153685)
管理(137940)
研究(120126)
理学(118799)
理学院(117517)
管理学(115454)
管理学院(114788)
中国(90263)
(74647)
科学(70757)
(70101)
(58988)
(56455)
中心(56317)
财经(56143)
(54521)
研究所(53200)
(51009)
业大(50679)
经济学(49783)
北京(46456)
(45897)
师范(45445)
经济学院(44712)
农业(43871)
(43556)
(42809)
基金
项目(237827)
科学(188414)
基金(173644)
研究(173478)
(150207)
国家(149024)
科学基金(129404)
社会(112923)
社会科(107107)
社会科学(107080)
(92865)
基金项目(91487)
自然(82624)
自然科(80749)
教育(80741)
自然科学(80730)
自然科学基金(79278)
(77459)
资助(71336)
编号(69698)
成果(56055)
重点(53669)
(53094)
(51966)
(48642)
课题(48542)
国家社会(47322)
教育部(46093)
创新(45613)
科研(45480)
期刊
(174904)
经济(174904)
研究(106705)
中国(68707)
(55767)
学报(51820)
(51065)
管理(50650)
科学(48275)
大学(40220)
学学(37855)
教育(35495)
农业(34169)
技术(33937)
(32002)
金融(32002)
经济研究(28826)
财经(28689)
业经(26971)
(24735)
问题(24290)
统计(19625)
技术经济(19344)
(18045)
(17416)
(17316)
图书(16309)
商业(16226)
理论(16045)
(15980)
共检索到532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安印  杨志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城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构建了一个准自然实验,并利用2011~2016年全国地级市数据以及双重差分法分析方法,识别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因果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增长,并且这种政策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通过要素驱动提高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驱动和结构驱动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弱,工资增长带来的激励作用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贡献;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省会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非省会城市,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小城市的影响则不明显。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提高了东部地区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的政策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治栋  赵必武  
基于中国2006~2017年16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且基于PSM-DID方法验证了结论的稳健性;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动能、经济增长成果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经济增长结构的优化作用不显著;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外部性,不仅促进本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能够显著促进邻近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对新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五线城市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滨   马永红  
基于2004-2019年中国26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法(SDID)分析该倡议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倡议不仅显著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还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有利于沿线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但对非沿线城市则具有“虹吸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资源禀赋和综合发展水平的城市的影响存在差异,对资源型城市和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政策效应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在“一带一路”倡议对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因此,地方政府应当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中;沿线城市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应,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推进建设统一大市场;各地应当制定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莉  滕祥河  文传浩  
文章在梳理人口城镇化质量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1978—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城镇化和以质量提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基本相同,但前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系数弱于后者;从长期来看,人口城镇化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一种正向线性关系,短期内,由于体制弊端和传导机制的滞后性和复杂性等因素,这种线性关系暂时性发生逆转;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人口城镇化质量借助消费扩大升级路径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更强的作用力,说明新常态时期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莉  滕祥河  文传浩  
文章在梳理人口城镇化质量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1978—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城镇化和以质量提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基本相同,但前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系数弱于后者;从长期来看,人口城镇化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一种正向线性关系,短期内,由于体制弊端和传导机制的滞后性和复杂性等因素,这种线性关系暂时性发生逆转;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人口城镇化质量借助消费扩大升级路径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更强的作用力,说明新常态时期通过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可以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续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春雨  潘采伟  
基于2005—2017年太湖流域两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评估了国家加强地区环境管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运用合成控制法对政策影响的异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论表明,环境管制显著降低了整个区域的环境污染,并同时改善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经济水平。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城市有正向影响,对于小规模城市有负向影响。总体来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这一环境管制政策显著促进了太湖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春雨  潘采伟  
基于2005—2017年太湖流域两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评估了国家加强地区环境管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运用合成控制法对政策影响的异质性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论表明,环境管制显著降低了整个区域的环境污染,并同时改善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城市的经济水平。但是对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大中规模城市有正向影响,对于小规模城市有负向影响。总体来说,《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这一环境管制政策显著促进了太湖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贺茉莉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并呈现出总体稳步上升的态势。在大力推动经济增长发展过程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备受人们关注。城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时代与社会稳步发展的强有力措施,可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稳步强化居民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浅谈了经济增长质量与新型城镇化二者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鹏  刘曙光  段佩利  
文章运用传统DEA模型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算2000年、2008年和2016年中国18大城市群城镇化效率特征,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厘清城市群城镇化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发现: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时,城市群城镇化综合效率整体递增,纯技术效率差异不大,规模集聚水平相对较高;考虑非期望产出时,城市群城镇化效率低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时的城镇化效率,环境污染给城镇化发展带来效率损失;城市群城镇化效率与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的拮抗耦合阶段和初级协调类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志毅  陈儒  
文章基于1978—2012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年度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教育投入、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为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互为双向因果关系,教育投入与新型城镇化为双向因果关系。因此,增加教育投入对于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正向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晓梅  崔海潮  何磊  
陕西省榆林市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榆林市经济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尤其是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城镇化演进的主要动力,榆林市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呈反向变化,这是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过程的独特现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莎莎  张东辉  张伟  
文章结合新型城镇化特征,聚焦民生短板问题,利用2007-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经济增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两者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型城镇化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其门槛效应不显著;民生财政支出以及具体项目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当经济增长水平超过单一门槛值时,民生财政总支出以及教育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程度得到显著减弱;交通运输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转向显著缩小效应;医疗卫生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转向缩小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技术的吸收能力,创新与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慧  苗洪亮  曾冰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创新和城镇化引入经济增长空间扩展模型,在揭示创新产出通过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控制劳动、资本、土地、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后,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对创新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创新驱动命题成立;(2)就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大区域而言,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3)我国省域间存在技术溢出,城镇化的创新效应存在并具有门槛特征,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镇化水平会影响地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靖学青  
采用1978—2011年中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产业城镇化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人口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对江西、河南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对山西、湖南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城镇化对安徽、湖北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山西、江西、河南、湖南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