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63)
2023(19507)
2022(16190)
2021(15019)
2020(12606)
2019(28537)
2018(28095)
2017(54032)
2016(29541)
2015(33106)
2014(33032)
2013(32088)
2012(28993)
2011(25943)
2010(25487)
2009(22953)
2008(22297)
2007(19708)
2006(16997)
2005(14150)
作者
(85781)
(71297)
(70875)
(67391)
(45112)
(34384)
(32205)
(28205)
(27335)
(25195)
(24221)
(24123)
(22637)
(22137)
(22072)
(21900)
(21567)
(21296)
(20498)
(20386)
(17852)
(17457)
(17216)
(16291)
(16106)
(15804)
(15761)
(15707)
(14362)
(14188)
学科
(115179)
经济(115051)
管理(82243)
(76854)
(62679)
企业(62679)
方法(53029)
数学(46413)
数学方法(45826)
中国(33242)
(33195)
(28130)
业经(26187)
(25366)
地方(23117)
农业(22054)
(19883)
贸易(19873)
(19498)
(19299)
理论(19021)
技术(17919)
(17696)
环境(17643)
财务(17608)
财务管理(17575)
(17354)
企业财务(16651)
(16052)
银行(15972)
机构
大学(410245)
学院(408838)
管理(158846)
(157627)
经济(154206)
理学(138749)
理学院(137184)
研究(136972)
管理学(134375)
管理学院(133660)
中国(98981)
科学(88853)
(86750)
(74982)
(69910)
(68930)
业大(67815)
研究所(63609)
中心(62749)
(59295)
农业(59100)
财经(57309)
(54131)
北京(53734)
师范(53449)
(52477)
(50008)
经济学(47905)
(47539)
技术(45000)
基金
项目(292945)
科学(228918)
基金(211714)
研究(207571)
(187874)
国家(186326)
科学基金(158923)
社会(130472)
社会科(123505)
社会科学(123473)
(115107)
基金项目(112601)
自然(105827)
自然科(103425)
自然科学(103396)
自然科学基金(101511)
(97762)
教育(96506)
资助(86640)
编号(83582)
成果(66410)
重点(66259)
(63429)
(61925)
(60896)
课题(58100)
创新(56894)
科研(56855)
计划(54970)
大学(54260)
期刊
(163871)
经济(163871)
研究(113097)
中国(78436)
学报(74165)
(68161)
科学(64733)
管理(56035)
大学(55763)
学学(52598)
(52204)
教育(46855)
农业(46617)
技术(35406)
(31037)
金融(31037)
业经(28397)
财经(27015)
经济研究(26626)
(23766)
(23231)
问题(21992)
图书(21617)
(21163)
科技(20909)
业大(20022)
技术经济(18372)
理论(18168)
资源(17941)
商业(17585)
共检索到579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杨  仲崇文  
住房作为居民持有的重资产,对城市就业人口分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8年我国60个大中城市数据,对造成不同产业、不同类型就业人口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重点关注房价与工资变量,并将城市分为四类,考察回归结果在区域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城市房价升高会对第二产业就业人数造成挤入、对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造成挤出;但令人意外的是,房价升高反而引起科技从业人数和低门槛行业从业人数增加,且后者增加幅度高于前者,这种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即一线城市对于科技人才的吸纳程度反而不及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城市平均工资水平的上涨会造成对高低技能就业人口的挤出。因此,应"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对住房制度进行设计、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以吸引和留住就业人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峥  高红贵  
文章基于2003—2013年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借助动态面板广义矩模型,从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出发,实证分析城镇化与房价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全国层面上城镇化综合水平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不同区域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房价对居民消费增长存在正向作用,其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且具有滞后性;城镇化与房价的交互作用对促进居民消费呈显著正向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任伟  陈立文  
建立PVAR模型,采用2001年~2016年我国大陆30个省份的数据,分析了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和房价三者的互动关系。静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与房价之间存在着倒U型关系,房价与城乡收入之间存在着N型关系,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影响受房价调节。动态结果表明,城镇化、城乡收入差距和房价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在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地区,房价对城镇化的影响具有明显波动性。在房价较高地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波动性较强。在房价适中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波动对城镇化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永乐  刘建生  吴群  舒帮荣  
研究目的:建立房价与城镇化之间关系的逻辑分析框架,探讨不同类型房价对城镇化的作用机理。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利用2001—2012年中国28个省际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为2001—2005年和2005—2012年前后两个阶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从整个时间跨度来说,住宅价格提高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起抑制作用,且后一阶段影响更为显著;商业用房价格对城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显著性不高,自东向西呈梯度增大趋势;工业用房价格对城镇化的影响较为复杂,前后阶段出现了明显变化,主要是由于后一阶段工业用地市场化和产业梯度转移的结果。研究结论:为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谦  王成璋  
本文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历年我国各省域城镇化进程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对于房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小于预期价格变动、居民收入、成本以及周边房价波动等因素对于房价的影响。最后,本文基于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高立  王雪琪  邹伟  李发志  
基于长江经济带12个省份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动态修正的协调度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并通过构建商品房价格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的空间动态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商品房价格对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2001—2005和2006—2015年前后两个阶段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度的发展呈阶段性特征;住宅价格和商业营业用房价格的提升均会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办公用房价格的上涨会阻碍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不同类型房价对城镇化协调度的影响存在时段差异。因此,对房价的调控应采取差异化政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春风  陈乐一  刘建江  
本文将房价、住房面积、消费习惯及借贷约束等变量引入消费者最优选择模型中,构建出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条件下,能够检验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动态系统广义矩阵方法,采用我国29个省市的年度数据进行多角度的实证分析。研究显示:①我国城镇居民受到较强消费习惯与收入敏感性的影响;②房价波动对居住消费的影响为负,对非居住消费的影响为正,且均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③中东西部地区房价波动对居住消费的影响均为负,但影响系数差异较大;对非居住消费的影响差异更为明显,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为正,对中部地区为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叶杰  王国松  
预期作为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逐渐受到市场的关注。本文从一致性预期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的预期特征,结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采用2002-2014年季度数据,实证考察了一致性预期对房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和房地产商对房价的一致性预期显著存在。当市场形成一致性预期时,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对房价波动影响最大,此时政府出台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童伟  张居营  
本文基于人口老龄化、房价波动与我国居民部门资产债务结构的基本事实及相关文献研究,探讨人口老龄化与房价对居民部门债务潜在风险的影响,并以世代交叠模型为基础,论证人口老龄化对房价及其居民杠杆率的影响机制,最后构建相关变量与误差修正模型等进一步考察了三者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长期内人口老龄化加剧与房价下跌都会加大居民部门的债务风险,短期内人口老龄化对居民部门债务风险有正向影响但不如长期显著,房价下跌对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加剧效应也不会短期内显现出来。这说明居民部门仍存在潜在的债务风险,且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孔艳芳  
文章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市民化转化率与迁移率之间的人口城镇化缺口问题,发现飞涨的房价和居民消费能力不足是造成城镇化缺口持续扩大的关键因素,2013年城镇化缺口为18%。文章通过构建基本模型和交叉项模型,使用1999~2013年31个省份的数据分析了房价、消费能力和城镇化缺口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房价与中国人口城镇化缺口呈正相关,但这种效应受到租房群体的抑制,房价每提高1%,城镇化缺口会增加1.05%;农村居民城镇消费能力的提高增加了迁移率,但消费能力增长的滞后性使其与转化率的差距扩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镇化缺口。因此,只有提高已转移人口的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结构,才能有效地缩小人口城镇化缺口。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时筠仑  雷星晖  苏涛永  
从房地产价值的自然增长、市场供求关系和心理预期三个方面探讨了房价波动的构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房价调控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怀  何富彩  
当前一二线城市房价的普遍快速上涨引起普遍关注。本文选取了全国31个省份1999-2014年商品房平均实际销售价格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激励以及城镇化水平与房价上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此外,诸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口增长率等基本经济因素对房价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不过,关于全国范围内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可能掩盖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分地区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西部以外地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激励对房价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在西部以外地区,城镇化水平对于房价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继玲  
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是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从人口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房地产行业因素、市场需求因素四个方面,收集2005-2015年与商品房价格有关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地产施工面积与商品房价格呈负相关,并非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城镇化水平、房地产国内贷款额和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与商品房价格正相关,是推动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其中城镇化水平影响最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继玲  
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是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从人口因素、宏观经济因素、房地产行业因素、市场需求因素四个方面,收集2005-2015年与商品房价格有关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房地产施工面积与商品房价格呈负相关,并非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城镇化水平、房地产国内贷款额和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与商品房价格正相关,是推动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其中城镇化水平影响最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冲  
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本文通过面板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检验。基于房价影响居民消费总量的研究发现,当期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影响并不显著,短期内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呈现显著的"财富效应"。但长期来看,房价上涨的"挤出效应"逐步显现。同时,收入水平和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具有滞后性影响。基于房价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发现,房价上涨拉动了居民非住房消费,对居民必需性消费的影响不大,但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居民非必需性消费。分区域看,在东部和东北地区房价上涨对居民非住房消费的影响较小,但在西部地区房价上涨能够显著增加居民的非住房消费,中部地区则只有滞后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