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3)
2023(5240)
2022(3665)
2021(3427)
2020(2692)
2019(5768)
2018(5775)
2017(10752)
2016(5750)
2015(6273)
2014(6308)
2013(5810)
2012(4916)
2011(4328)
2010(4264)
2009(3979)
2008(3840)
2007(3654)
2006(3509)
2005(3272)
作者
(16244)
(13760)
(13652)
(12980)
(8680)
(6398)
(6134)
(5362)
(5308)
(4772)
(4706)
(4507)
(4419)
(4393)
(4251)
(4218)
(4031)
(3961)
(3884)
(3881)
(3385)
(3333)
(3326)
(3147)
(3140)
(3111)
(3059)
(2916)
(2829)
(2735)
学科
(22972)
经济(22931)
(18672)
管理(14835)
(13671)
(11338)
企业(11338)
农业(10104)
中国(9933)
业经(7504)
地方(6279)
方法(5732)
(5645)
(5607)
收入(5546)
(5373)
发展(4987)
(4980)
数学(4603)
数学方法(4550)
(4410)
分配(4335)
产业(4315)
(4025)
信息(3754)
(3718)
银行(3710)
(3571)
金融(3570)
(3565)
机构
学院(79841)
大学(79038)
(32014)
经济(31264)
研究(28525)
管理(28366)
理学(24362)
理学院(24059)
管理学(23470)
管理学院(23344)
中国(21552)
科学(17482)
(16710)
(16235)
(14716)
(14094)
中心(13058)
(12946)
研究所(12758)
业大(12469)
农业(12299)
(11721)
师范(11606)
财经(11313)
(10319)
(10290)
(10277)
北京(10234)
经济学(10174)
(9541)
基金
项目(54326)
科学(43297)
研究(40696)
基金(39359)
(34481)
国家(34131)
科学基金(29292)
社会(27379)
社会科(25696)
社会科学(25691)
(21730)
基金项目(20581)
教育(18389)
(17664)
自然(17488)
自然科(17124)
自然科学(17118)
编号(16828)
自然科学基金(16819)
资助(14564)
成果(13813)
(12783)
重点(12442)
课题(11982)
国家社会(11784)
(11459)
(11333)
创新(10618)
(10614)
发展(10418)
期刊
(40585)
经济(40585)
研究(24208)
中国(19380)
(18001)
学报(13517)
科学(12807)
农业(11775)
管理(10901)
大学(10858)
(10837)
教育(10418)
学学(10242)
(8293)
金融(8293)
业经(7992)
技术(6563)
经济研究(6204)
问题(5743)
财经(5646)
(5285)
(4904)
(4897)
现代(4178)
农村(4128)
(4128)
农业经济(4017)
科技(3964)
业大(3905)
世界(3696)
共检索到123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玉玲  程瑜  
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测度了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减贫效应。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减贫的作用并不显著,对降低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亦不显著。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程度所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凡  杨越  
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试图以国外新增长理论为研究出发点 ,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解释中国政府扶贫投资政策对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文秋良  
本文利用1993—2004年分省的经济增长和贫困数据分析了全国和不同地区经济增长和贫困人口变化的趋势,计算了总的经济增长和部门经济增长对不同地区贫困人口减少的弹性。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贫困人口的减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缓解贫困不仅要靠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减贫弹性,使穷人更多地从经济增长中受益,而农业部门的增长具有更高的减贫弹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朝明  
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古老的敌人。比起其他社会科学,经济学对贫困的解读要滞后一些,其研究历程在经过了古典经济学的自然结论、马克思经济学的制度批判和主流经济学的沉寂之后,开始注重贫困发生和缓解中的人文性、社会性、文化性等非经济因素分析与经济、技术因素的整合及运用。因此,破解亘古至今的贫困之谜,经济学必须张扬人文关怀的精神,这将对21世纪人类反贫困的制度安排、技术操作、组织构建和物质援助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飞  曾福生  
近年来,我国贫困对象向个体化、边缘化倾向发展,政府制度性扶贫瞄准机制有效性降低,扶贫难度逐步增大。本文基于贫困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的视角,建立了贫困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生产要素配置—农户收入增加的分析框架,并以贫困农户生存理性为逻辑起点,构建理论模型探析了农户市场参与程度对生产要素配置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贫困农户市场参与程度,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产出结构调整,实现贫困农户收入增加。因此,在贫困地区引入市场交易机制,引导贫困农户参与市场活动是对政府制度性扶贫方式的有益补充。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毅  韩琳玉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减贫作用弱化,资源开发成果的共享程度低,惠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贫困问题突出,反贫困已然成为民族地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分析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城乡差距与省际差距,综合探究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并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反贫困的新战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士军  陈传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管治华  蒋长流  
新型城镇化建设,县级政府是重要执行主体之一。通过选取的样本县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建设支出的结构以及保障机制面临的压力和困境的基本面分析,构建以政府性基金收入、税收和非税收收入以及转移支付收入对县级财政年度城乡社区事务支出规模影响的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县级政府的"城乡社区事务支出"的财力保障,依赖和受制于土地出让金收入与上级政府返还和补助收入,这两类收入的取得反促成了此类支出的刚性增长。故为确保新型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建议可通过"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和"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体制调整"两个层面的改革确保城镇化事权支出的保障需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辉  
贫困边缘户贫困的预防与应对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相对贫困治理目标群体之一,贫困边缘户社会网络资源匮乏,生活幸福感有待提升;经济社会低,政治参与度低;就业能力有限,非农就业困难;医疗、教育负担沉重,收支保持平衡困难。为解决贫困边缘户的发展困境,一些地区制定了贫困边缘户的帮扶政策。然而,在救助过程中仍面临着治理主体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救助政策不健全、帮扶政策缺失等困境。为缓解贫困边缘户相对贫困,需完善事前预防与事中救助相结合的贫困预防、救助机制,以及健全贫困边缘户脱贫致富的保障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崔学刚  王成新  王雪芹  王波涛  
我国城市存在着贫困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贫困阶层内卷化、贫富空间割据化等贫困现象,这主要由于市民谋生能力不强、原有家庭基础不雄厚、日常支出趋于刚性、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不健全等原因所致。面对城市贫困问题及其社会影响,应当大力提升市民自身素质,不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切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联  姚绍群  杨成喻  吉路涵  
相对贫困是我国未来贫困治理的重点。数字普惠金融目标是更有利于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实现了其普惠性,缓解了相对贫困呢?文章基于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从是否能获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受益程度两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不利于减缓相对贫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了城镇和农村的相对贫困;第二,低收入家庭缺乏数字工具,难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购买理财产品便捷性获得更多的收入增长,是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第三,数字工具的普及、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缓解相对贫困。据此,文章提出应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改革,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低收入者教育水平。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建立应对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联  姚绍群  杨成喻  吉路涵  
相对贫困是我国未来贫困治理的重点。数字普惠金融目标是更有利于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实现了其普惠性,缓解了相对贫困呢?文章基于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从是否能获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受益程度两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不利于减缓相对贫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了城镇和农村的相对贫困;第二,低收入家庭缺乏数字工具,难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购买理财产品便捷性获得更多的收入增长,是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第三,数字工具的普及、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缓解相对贫困。据此,文章提出应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改革,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低收入者教育水平。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建立应对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有重要启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莎莎  郑循刚  
基于农户相对贫困缓解的内生动力视角,引入非认知能力和生计策略选择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非认知能力的增强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所有解释变量中影响系数最大,各维度按照影响程度高低依次为积极自我、情绪稳定和社交能力;与纯粹农业策略相比,选择非农就业策略或农工兼业策略的农户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分析影响机制发现,非认知能力通过非农就业策略和农工兼业策略影响农户相对贫困。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户非认知能力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加其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引导农户优化生计策略,最终实现相对贫困的缓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立安  钟方雷  苏芳  
随着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补偿现已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生态补偿项目社会公平性考虑和项目实施的客观扶贫效果,有关贫困参与者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外生态补偿研究中普遍关注的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研究的基础上,从生态补偿对贫困参与者的筛选及其影响和评价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研究西部生态补偿与缓解贫困关系的框架体系。最后提出了我国西部生态补偿项目设计中亟需改善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