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96)
- 2023(20453)
- 2022(17228)
- 2021(15778)
- 2020(13380)
- 2019(30243)
- 2018(29934)
- 2017(57572)
- 2016(31344)
- 2015(35096)
- 2014(34934)
- 2013(34314)
- 2012(31007)
- 2011(27818)
- 2010(27904)
- 2009(25462)
- 2008(24417)
- 2007(21393)
- 2006(18866)
- 2005(16403)
- 学科
- 济(138388)
- 经济(138246)
- 管理(88395)
- 业(83604)
- 企(68474)
- 企业(68474)
- 方法(59558)
- 数学(52377)
- 数学方法(51576)
- 农(35381)
- 中国(34292)
- 财(30862)
- 学(29575)
- 业经(29354)
- 地方(29288)
- 农业(23916)
- 制(22337)
- 贸(22057)
- 贸易(22042)
- 易(21337)
- 理论(21177)
- 环境(19699)
- 和(19432)
- 技术(19242)
- 务(19181)
- 财务(19089)
- 财务管理(19051)
- 企业财务(18014)
- 银(17852)
- 银行(17780)
- 机构
- 大学(443880)
- 学院(443764)
- 济(180753)
- 经济(177001)
- 管理(171965)
- 研究(151047)
- 理学(149857)
- 理学院(148136)
- 管理学(144955)
- 管理学院(144168)
- 中国(110024)
- 科学(96240)
- 京(94149)
- 财(79310)
- 农(78260)
- 所(76347)
- 业大(71038)
- 研究所(70058)
- 中心(67899)
- 江(64557)
- 财经(64179)
- 农业(61367)
- 北京(58692)
- 经(58457)
- 范(57378)
- 师范(56698)
- 经济学(55141)
- 院(54878)
- 州(51631)
- 经济学院(49457)
- 基金
- 项目(309430)
- 科学(242404)
- 基金(224620)
- 研究(218256)
- 家(198879)
- 国家(197294)
- 科学基金(168773)
- 社会(138246)
- 社会科(131097)
- 社会科学(131060)
- 省(121452)
- 基金项目(118758)
- 自然(112350)
- 自然科(109828)
- 自然科学(109799)
- 自然科学基金(107784)
- 划(102515)
- 教育(101035)
- 资助(93225)
- 编号(87482)
- 重点(69715)
- 成果(69065)
- 部(66870)
- 发(65902)
- 创(64013)
- 课题(60570)
- 创新(59822)
- 科研(59567)
- 计划(57651)
- 国家社会(57359)
- 期刊
- 济(196641)
- 经济(196641)
- 研究(126566)
- 中国(81728)
- 学报(76944)
- 农(71125)
- 科学(68329)
- 管理(63553)
- 财(60176)
- 大学(57849)
- 学学(54972)
- 农业(48368)
- 教育(45528)
- 技术(39939)
- 融(34903)
- 金融(34903)
- 经济研究(32936)
- 业经(31560)
- 财经(31140)
- 经(26799)
- 问题(25563)
- 业(25026)
- 技术经济(22453)
- 统计(22205)
- 版(21834)
- 科技(21797)
- 图书(20550)
- 策(20356)
- 业大(20293)
- 商业(19642)
共检索到640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范兆媛 周少甫
利用熵权法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基于2004到2014年的30个省域数据,在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新城镇化指标,选取短面板动态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对中部及西部的影响比东部更大;初期收入对全国以及区域经济增长符合收敛水平,且对东部区域的影响更大;人口增长率对全国及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储蓄率对全国及东部区域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影响;基于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坤 黄震方 余凤龙 曹芳东
在理论分析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空间效应基础上,利用2000—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探讨了城镇化规模和质量对旅游经济影响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1)城镇化规模、城镇化质量和旅游经济发展都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传统面板数据模型因忽略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而高估了城镇化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2)城镇化规模和城镇化质量均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旅游经济发展不仅受到本地区城镇化的影响,也会受到邻近地区城镇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毅祥 刘贽源 宋博伟 高尚 任思雨
为了正确认识可再生能源消费与新型城市化之间的关联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选取2006—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香港、澳门、台湾)的面板数据,运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算,并构建动态面板门限模型以分析可再生能源消费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非线性影响。研究表明:(1)整体上,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东北、中、西部地区递减的发展态势,区域发展梯级格局明显。(2)可再生能源消费能显著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3)可再生能源消费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具体而言,以绿色投资、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为门限变量,跨越门限值后可再生能源消费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效应逐渐增强。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新型城镇化 门限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稳海 陈立文 赵桂玲
文章选取1999-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根据住宅投资结构的数据特征,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两个阶段,并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比较分析了在两个不同阶段住宅总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之比、商品房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经济适用房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别墅和高档公寓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这两阶段中,住宅总投资与房地产投资之比、经济适用房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别墅和高档公寓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均由负向变为正向;而商品房投资与住宅总投资之比对经济增长影响却由正向变为负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小勇
本文通过引入空间联系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为当期效应和回响效应,当期效应和回响效应又分为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因此,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总效应可以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Durbin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省际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986-2009年和1994-2009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当期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都为负,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都为负,但是1986-1993年间,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的当期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都为正,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也都为正。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修彪 齐春宇
该文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87年到2013年的教育统计数据,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城镇化对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收敛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存在绝对收敛;且在控制了城镇化后,收敛系数β值下降,说明城镇化具有教育收敛效应;此外,教育的空间溢出效应也促进了省域间人均教育水平的收敛。实证结果还表明,在教育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低城镇化陷阱"现象;当城镇化率高于42.3%时,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边际递增;反之,边际递减。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咬亮 程凯
本文首次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在非线性的框架下对我国30个省份2000~2015年的财险需求变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影响财险需求的关键因素,在不同的城镇化变化过程中,经济增长对财险需求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同时,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不同省份保险需求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说明要促进不同区域保险业的平衡发展需要兼顾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城镇化阶段对财险需求均有正影响,而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对财险需求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促进保险业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浩 李瑞晶 安明
结合我国城镇化特征,构建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我国内地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人口、资本和土地三重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时空双向正相关;人口城镇化和资本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土地城镇化则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邻接距离和地理距离的空间溢出是各变量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的主要渠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少甫 王亚南
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横截面单元,将全国分为三个部分,利用各横截面单元2000~2011年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工业化、城镇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在东部地区,提高城镇化水平能有效降低能源强度,而就全国范围和中西部地区而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阻碍了能源强度的降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能源强度的上升。根据得出的结论,文章还对降低能源强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小刚 薛莲 许洋 陈璐
文章探讨了公共产品供给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构建公共产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出公共产品供给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然后建立动态面板GMM模型,验证了城镇化存在自我强化和路径依赖。进一步分析表明:公共产品总体上对加速城镇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西部地区公共产品对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显著,存在明显的公共产品促进城镇化提升效应,但东部地区公共产品的城镇化效应并不显著。由于不同公共产品外溢性的特征差异,公共产品中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公共教育和环境保护对城镇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公共设施和公共安全对城镇化的影响并不显著。据此,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升公共服务产品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成刚
采用改进的自组织数据挖掘算法(Log-GMDH)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2007~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自动客观地筛选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这些因素对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变迁、金融机构发展以及民生财政支出,且这五大因素均对城镇化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滞后一期的城镇化投资效率对当期城镇化投资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前期的城镇化投资效率将显著地促进今后城镇化投资效率。因此,应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增加民生财政支出,提升中国城镇化投资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稳海 陈立文 赵桂玲
基于全国住宅总投资规模的数据特征,将住宅投资的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利用1999-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住宅总投资、商品房投资、经济适用房投资、别墅与高档公寓投资在两个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两个阶段中,住宅总投资、商品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均由正向变为负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渐恶化;经济适用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负向变为正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断好转;别墅与高档公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为正向,但影响程度在高速增长阶段略有降低。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婷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过程,但城市化一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吗?本文选取战后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19个国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二者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经济增长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原因,但城市化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二者呈现弱正相关,相互解释程度极低。本文认为单纯将城市化作为政策工具用以推动经济增长,很难实现。一者,借鉴拉美地区发展中国家经验,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的城市化使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风险极大;二者,发达国家往往收入差距小,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城市化更多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最后,给...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含桦
产业结构变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不仅仅是单向的影响关系,而且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循环统一体。本文通过建立固定效应下的省域数据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结构性冲击且外溢效用明显,经济增长空间依赖性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逆向结构冲击可能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含桦
产业结构变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不仅仅是单向的影响关系,而且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循环统一体。本文通过建立固定效应下的省域数据空间误差模型,对“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结构性冲击且外溢效用明显,经济增长空间依赖性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方向,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逆向结构冲击可能是由于其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造成。在经济“新常态”下,各地应把握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效应,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