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52)
- 2023(16053)
- 2022(13078)
- 2021(11825)
- 2020(9908)
- 2019(21882)
- 2018(21349)
- 2017(40886)
- 2016(22098)
- 2015(23974)
- 2014(23394)
- 2013(22464)
- 2012(19739)
- 2011(17462)
- 2010(16725)
- 2009(15039)
- 2008(14068)
- 2007(11904)
- 2006(10176)
- 2005(8619)
- 学科
- 济(90605)
- 经济(90517)
- 管理(63729)
- 业(58675)
- 企(47389)
- 企业(47389)
- 方法(42284)
- 数学(38052)
- 数学方法(37610)
- 农(24828)
- 中国(23918)
- 财(22748)
- 地方(20518)
- 业经(20105)
- 环境(17319)
- 学(17288)
- 农业(16640)
- 贸(15313)
- 贸易(15307)
- 易(14866)
- 务(14664)
- 财务(14621)
- 财务管理(14595)
- 制(14417)
- 企业财务(13946)
- 技术(13843)
- 划(13182)
- 和(12631)
- 银(12067)
- 银行(12029)
- 机构
- 学院(298142)
- 大学(298131)
- 济(121471)
- 经济(119205)
- 管理(118220)
- 理学(104410)
- 理学院(103276)
- 管理学(101289)
- 管理学院(100769)
- 研究(97057)
- 中国(71411)
- 科学(62569)
- 京(61048)
- 农(52974)
- 财(52407)
- 业大(48725)
- 所(46984)
- 中心(46326)
- 研究所(43603)
- 财经(43577)
- 江(42297)
- 农业(41796)
- 经(39996)
- 经济学(38052)
- 范(38000)
- 师范(37508)
- 北京(36431)
- 院(36031)
- 经济学院(34719)
- 州(33284)
- 基金
- 项目(222073)
- 科学(176953)
- 基金(165086)
- 研究(154802)
- 家(146976)
- 国家(145855)
- 科学基金(126272)
- 社会(102762)
- 社会科(97783)
- 社会科学(97758)
- 基金项目(88478)
- 省(86436)
- 自然(83649)
- 自然科(81831)
- 自然科学(81810)
- 自然科学基金(80322)
- 划(73381)
- 教育(70217)
- 资助(65395)
- 编号(60149)
- 重点(50285)
- 部(48115)
- 发(47784)
- 创(46993)
- 成果(45392)
- 国家社会(44445)
- 创新(44095)
- 科研(43782)
- 计划(41846)
- 教育部(41150)
- 期刊
- 济(119316)
- 经济(119316)
- 研究(75550)
- 学报(51662)
- 中国(50836)
- 农(46830)
- 科学(46198)
- 管理(40469)
- 财(39783)
- 大学(39024)
- 学学(37136)
- 农业(31821)
- 技术(24623)
- 教育(23701)
- 融(22211)
- 金融(22211)
- 业经(20938)
- 财经(20315)
- 经济研究(20143)
- 经(17464)
- 业(16872)
- 问题(16682)
- 统计(15239)
- 版(15157)
- 资源(15127)
- 科技(14917)
- 策(14570)
- 图书(14433)
- 技术经济(13580)
- 业大(13427)
共检索到408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斌 范姿怡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测度了2000-2012年中国各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了区域环境效率,并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区域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呈逐年波动上升的趋势,地区差异明显,东部省份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地区环境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地区间呈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而新型城镇化水平积极地促进了地区环境效率的提升;FDI对地区环境效率并无显著正向效应,产业结构显著提升了地区环境效率,而政府规制、治污投资以及对外开放度会不同程度地降低区域环境的效率。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环境效率 空间集聚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志胜
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更大挑战在于如何实现城镇化格局的合理分布并在此过程中完成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案选择。利用2000~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分布与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地区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某种最优的城市首位程度,培育城市体系内部一定数量的中等城市成长为大城市对于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有利的。总体来看,现阶段中国的城镇化格局远没有达到最优的分布形态,但也未造成城市体系内部不同规模城市之间的收入分化,反而有助于抑制城市体系内部的空间不平等程度。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当前中国城市规模分布最优形态尚未形成之前,渐进的户籍制度改革是必要的,但政策...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空间效率 区域平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胡建辉 李博 冯春阳
本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方法测度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30个省份2005—2013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就公共支出政策在城镇化作用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的影响效应与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依靠规模化形式的城镇化发展对增进东西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但对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却有积极作用;仅仅依靠扩大政府干预程度和规模对三大区域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无益处,而从结构安排上看,提高福利性公共支出占比对增进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却明显有利于西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增加投资性领域的公共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智颖 钱崇秀 陈苗臻
区域均衡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在新时代继续助推经济增长的重要渠道。通过一个超边际——一般均衡模型论证了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31个省区市200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存在最优规模;城镇化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优规模,以及最优规模下的经济增长率;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开放度、教育以及交易效率等水平导致了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基础设施投入质量,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城镇化 经济增长 区域均衡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初善冰 黄安平
近年来,有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效应的研究和讨论不断涌现,然而现有研究大都集中于对FDI造成的环境污染绝对数量的研究,鲜有从"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对FDI对中国"又好又快"发展作用的探讨。本文首先利用DEA方法计算"区域生态效率"这一可持续发展衡量指标,然后使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Tobit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这种影响主要发生在东部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红 江可申
采用我国29个省(市、区)2001~2010年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与PM2.5之间的动态关系。面板单位根检验果显示各变量是I(0)过程;PedronI和Kao协整检验表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FMoLS回归发现,就我国总体来说,城镇化水平和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增加PM2.5浓度。从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加重雾霾污染问题,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反而会缓解雾霾污染问题。西部产业结构对PM2.5浓度的影响最大,其后依次为中部、东部。短期内,我国总体存在着从城镇化、第二产业比重到PM2.5的单向GranGer原因,从城镇化到第二产业比重的双向GranGer原因。东部与西...
关键词:
PM2.5 城镇化 产业结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卫斌 周晔馨 苏剑
城镇化进程既是人口由农村转移至城市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过程,其对"生活用能需求"的影响相应地有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文章据此构建了一个包含控制变量的城镇化率与人均GDP交互作用的"生活用能需求"模型,并运用中国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初期,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对生活用能具有正效应,但会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结构效应为负。(2)人均GDP对"生活用能需求"的正向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步减弱,但收入效应始终为正。因此总体看,城镇化会提高"生活用能需求",但这主要是由于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仅从人...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活用能 结构效应 收入效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修彪 齐春宇
省际教育的均衡发展既有利于经济增长,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1987-2014年的教育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收敛模型来考察城镇化的教育收敛效应和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教育存在绝对收敛,且城镇化和教育的空间外溢性均有利于省际教育相对差距的缩小;另外,在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中,存在着"低城镇化陷阱"现象;当城镇化率高于43.1%时,城镇化的教育增长效应边际递增;反之,边际递减。
关键词:
教育水平 城镇化 空间溢出效应 收敛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娟 宋婷婷 胡洋
流通产业发挥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大产业和经济发展主力军。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在多大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潜能的激发。根据集聚理论、分工理论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周边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控制变量教育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工业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省份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通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城乡消费潜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
关键词:
城镇化 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 金融规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霍炳男
区域城镇化发展差距的日益加大给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扩大内需带来了严重挑战。文章在修正城镇化率指标的基础上,利用1992-2015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作用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提升的作用最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水平、经济开放度、金融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都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政府作用对东部和西部地区影响最大,职业教育水平对中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产业发展水平阻碍了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重视职业教育对城镇化水平提升的影响,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
城镇化 政府作用 职业教育 金融规模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优树 罗运兰
在分析贸易便利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8—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这一影响。研究发现:省际贸易便利化水平逐年稳步提升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不同地区差距明显,呈现东中西梯级递减的不均衡格局;贸易便利化是产业结构的重要驱动力,能显著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且具有稳健性;贸易便利化各维度的改善也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作用大小依次为制度环境的优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海关效率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治春
制造业的集聚和城镇化的推进不仅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而且城镇化的空间相关性随着各地区间空间关联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显著。考虑这一特征后的空间计量模型不仅证实了这一空间相关性,而且还表明制造业地区集聚对城镇化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外资流入加快、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均能推进城镇化水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研究结论对产业政策及城镇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有积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制造业 制造业集聚 城镇化 空间计量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天龙 范静
针对已有文献并未将"空间因素"纳入到"保险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范式的事实,文章以梳理保险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为基础,运用2007-2014年全国31个省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财产保险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验证保险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保险业市场结构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得出研究结论:财产保险业可以通过稳定第二产业的经营助力经济增长,而且经济开放程度、人力资本、财政支出、通货膨胀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研究最后提出降低保险市场的垄
关键词:
财产保险 市场结构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姜天龙 范静
针对已有文献并未将"空间因素"纳入到"保险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范式的事实,文章以梳理保险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为基础,运用2007-2014年全国31个省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财产保险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验证保险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保险业市场结构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得出研究结论:财产保险业可以通过稳定第二产业的经营助力经济增长,而且经济开放程度、人力资本、财政支出、通货膨胀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研究最后提出降低保险市场的垄断程度、提高经济的开放程度、提升人力资本、增加财政支出、降低通货膨胀等建议,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关键词:
财产保险 市场结构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保险业市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
技术进步、新型城镇化和就业——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区域城镇化差异对FDI空间集聚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GMM估计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新型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
城镇化影响了粮食安全吗?——来自1462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城镇化、空间溢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全国和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
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互动效应研究——基于2004—2015年276个地级市数据的异质性面板Granger因果检验
区域环境差异与创业质量的“马太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SYS-GMM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