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94)
- 2023(13127)
- 2022(10562)
- 2021(9539)
- 2020(7954)
- 2019(18041)
- 2018(17791)
- 2017(34102)
- 2016(18995)
- 2015(21240)
- 2014(21373)
- 2013(20885)
- 2012(19141)
- 2011(17194)
- 2010(17168)
- 2009(16089)
- 2008(16189)
- 2007(14766)
- 2006(12878)
- 2005(11548)
- 学科
- 济(80394)
- 经济(80300)
- 业(53695)
- 管理(52827)
- 企(42063)
- 企业(42063)
- 方法(36525)
- 数学(31542)
- 数学方法(31293)
- 农(25130)
- 中国(23197)
- 财(21191)
- 业经(18694)
- 学(18118)
- 农业(17078)
- 贸(15658)
- 贸易(15655)
- 地方(15261)
- 易(15196)
- 制(14894)
- 务(13123)
- 财务(13099)
- 财务管理(13066)
- 理论(12636)
- 企业财务(12449)
- 银(12113)
- 银行(12058)
- 融(11752)
- 金融(11750)
- 和(11673)
- 机构
- 大学(281616)
- 学院(279350)
- 济(115779)
- 经济(113495)
- 管理(104492)
- 研究(96207)
- 理学(91006)
- 理学院(89948)
- 管理学(88378)
- 管理学院(87870)
- 中国(70895)
- 科学(61336)
- 京(58715)
- 农(56721)
- 财(52238)
- 所(50207)
- 业大(46837)
- 研究所(46063)
- 农业(45134)
- 中心(43711)
- 财经(42377)
- 江(41969)
- 经(38640)
- 经济学(36884)
- 北京(36276)
- 范(36242)
- 师范(35757)
- 院(34014)
- 经济学院(33566)
- 州(32711)
- 基金
- 项目(189805)
- 科学(148289)
- 基金(138295)
- 研究(132601)
- 家(123385)
- 国家(122332)
- 科学基金(103233)
- 社会(85911)
- 社会科(81326)
- 社会科学(81300)
- 省(74234)
- 基金项目(73659)
- 自然(67521)
- 自然科(65995)
- 自然科学(65969)
- 自然科学基金(64833)
- 划(63157)
- 教育(60656)
- 资助(55340)
- 编号(52276)
- 重点(43414)
- 成果(42149)
- 部(41916)
- 发(41206)
- 创(39524)
- 科研(37045)
- 创新(37032)
- 课题(36268)
- 计划(36204)
- 国家社会(36103)
- 期刊
- 济(123894)
- 经济(123894)
- 研究(77078)
- 中国(52360)
- 农(52339)
- 学报(52059)
- 科学(44706)
- 财(40668)
- 大学(38177)
- 学学(36376)
- 管理(35365)
- 农业(34816)
- 教育(25756)
- 融(23303)
- 金融(23303)
- 技术(21502)
- 财经(21438)
- 业经(20600)
- 经济研究(20374)
- 业(18875)
- 经(18442)
- 问题(17401)
- 版(15436)
- 技术经济(13707)
- 贸(13419)
- 商业(13263)
- 业大(13252)
- 科技(13129)
- 理论(12287)
- 世界(12204)
共检索到400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青山 吴玉鸣 郭琳
本文从劳动力错配视角入手,以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取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新型城镇化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劳动力错配存在显著的缓解作用,且经过平行趋势假设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人口规模较小等地区劳动力错配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优化劳动力结构和加快劳动力流动是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发挥缓解效应的主要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怡虹 李峰
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日益注重提质增效,坚持民生优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是转变"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的关键。文章通过构建两区域两要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模型,理论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劳动力要素流动的积极效应,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纠正财政性移民导致的劳动力资源无效率流动,提高地方居民的福利水平,有利于区域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城乡差距具有收敛作用。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需要以城乡统筹为契机,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二元体制,建立和完善普惠、可及、有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苏芳 周亚雄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家庭决策的角度出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户发展生计的"能力",影响着农户对各种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有助于农户快速地积累和形成生计资本组合并呈多样化。劳动力转移这一行为和经历构成了家庭成员进行新的生计选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在资本变动和要素约束下,农户进行着不同的生产决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计策略。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为基础,探讨甘肃省农村居民可行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以农村非农劳动力流动与城镇流动为对象,定量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率、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与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累积的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与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当采取混合型生计策略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利于混合型收入的提高。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苏芳 周亚雄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家庭决策的角度出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户发展生计的"能力",影响着农户对各种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有助于农户快速地积累和形成生计资本组合并呈多样化。劳动力转移这一行为和经历构成了家庭成员进行新的生计选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在资本变动和要素约束下,农户进行着不同的生产决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计策略。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为基础,探讨甘肃省农村居民可行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以农村非农劳动力流动与城镇流动为对象,定量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丽莎 李金梁
本文构建了城镇化与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关系模型,通过河北省面板数据从人口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城镇化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率的增长、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对河北省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产生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劳动力成 本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丽莎 李金梁
本文构建了城镇化与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关系模型,通过河北省面板数据从人口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城镇化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率的增长、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对河北省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产生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劳动力成 本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 王莉
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制度性"溢价",将成为我国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 王莉
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静文 王明雁
对中国劳动力集聚经济增长效应定量测算,研究发现:2000—2015年期间,中国劳动力集聚红利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14. 05%。其中,劳动力集聚度最适宜地区包括北京、天津等。随后进一步纳入地区异质性视角并发现,各地区的劳动力集聚对其经济的影响并非一致,适宜的集聚区间也不相同,其中地区经济实力是影响其劳动力集聚经济增长效应的关键因素,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集聚红利期更长,能够承受的劳动力集聚上限更高。目前,仅就经济效应来看,上海仍然具有继续吸纳劳动力的空间和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健
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本投资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具有缓和及降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功能,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异进行关联分析,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提高人力资本投入和加大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缩小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具有正向作用,并且演算出中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异的弹性比例关系,即把中部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缩小1%,将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0.4689%。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春香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2年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的相关性随着时间推移在逐渐增强,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和科技投资对城镇化的解释力比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各省市区人力资本投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化相关性差异比较大。国家应加大科教文卫等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力资本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涛
本文运用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乡镇企业城镇化集聚现象进行了分析 ① 。随着技术进步、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 ,乡镇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但乡镇企业所处的高技能劳动力市场具有明显的分割特性。这种分割特性使得乡镇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城镇化集聚正是缓解这种供需矛盾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乡镇企业 城镇化集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永良
城镇化是我国新时期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实现人口最终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目前,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但人口彻底转移现象却十分缓慢,分析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与特点,对于实现人口城镇化意义重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赖作莲 王征兵
对陕西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和空间转移的分析表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陕西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质量都呈上升趋势,但是,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率的相关性不太显著,相当一部分非农就业转移在农村内部实现,从而影响了城镇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发挥。此外,不同时期、不同规模和不同区位的城镇发展对劳动力转移的作用不同。
关键词:
陕西 城镇化 劳动力转移 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秀霞 邢顺福
基于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城镇化改造后状况的调研,剖析了城镇化后劳动力就业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提高新型城镇化后再就业指数,政府必须搭建政策平台,社区要不断创新组织形式,社区居民应充分利用好"第一桶"金,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活质量改善有可持续性。此文旨在对城镇化后得失进行反思,作为新型城镇化借鉴参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劳动力 现状 再就业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