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29)
- 2023(18337)
- 2022(15052)
- 2021(13887)
- 2020(11678)
- 2019(26517)
- 2018(26470)
- 2017(50905)
- 2016(27710)
- 2015(31231)
- 2014(31176)
- 2013(30594)
- 2012(27779)
- 2011(24845)
- 2010(24966)
- 2009(23143)
- 2008(22690)
- 2007(20522)
- 2006(17838)
- 2005(15401)
- 学科
- 济(118521)
- 经济(118398)
- 业(82198)
- 管理(75017)
- 企(59995)
- 企业(59995)
- 方法(52934)
- 农(52191)
- 数学(47082)
- 数学方法(46364)
- 农业(34392)
- 业经(31067)
- 中国(29953)
- 财(27514)
- 地方(24318)
- 学(22557)
- 贸(21205)
- 贸易(21196)
- 制(20943)
- 易(20546)
- 技术(18566)
- 理论(17213)
- 务(16991)
- 财务(16923)
- 财务管理(16883)
- 发(16561)
- 银(16525)
- 银行(16465)
- 环境(16093)
- 产业(15995)
- 机构
- 学院(399713)
- 大学(392809)
- 济(161479)
- 经济(158272)
- 管理(153813)
- 理学(134313)
- 理学院(132871)
- 研究(130814)
- 管理学(130124)
- 管理学院(129415)
- 中国(98220)
- 农(87842)
- 科学(84243)
- 京(81421)
- 财(69450)
- 业大(68892)
- 农业(68464)
- 所(66798)
- 中心(62166)
- 研究所(61200)
- 江(59896)
- 财经(56145)
- 经(51098)
- 范(50061)
- 北京(49848)
- 师范(49409)
- 经济学(48773)
- 州(47302)
- 院(46398)
- 经济学院(44338)
- 基金
- 项目(276044)
- 科学(216342)
- 基金(199471)
- 研究(195550)
- 家(176357)
- 国家(174855)
- 科学基金(149417)
- 社会(124150)
- 社会科(117531)
- 社会科学(117496)
- 省(111347)
- 基金项目(105952)
- 自然(98745)
- 自然科(96519)
- 自然科学(96491)
- 自然科学基金(94752)
- 划(92532)
- 教育(89632)
- 资助(81136)
- 编号(79151)
- 重点(62400)
- 成果(61859)
- 发(60756)
- 部(59610)
- 创(58170)
- 课题(54411)
- 创新(54311)
- 科研(53383)
- 计划(52326)
- 国家社会(51321)
- 期刊
- 济(176113)
- 经济(176113)
- 研究(104660)
- 农(87363)
- 中国(74353)
- 学报(69181)
- 科学(61983)
- 农业(59035)
- 财(53248)
- 管理(53000)
- 大学(52253)
- 学学(50086)
- 教育(36584)
- 业经(36119)
- 技术(35710)
- 融(34670)
- 金融(34670)
- 业(29676)
- 经济研究(27311)
- 财经(26711)
- 问题(24825)
- 经(22978)
- 版(22425)
- 统计(20506)
- 技术经济(20103)
- 科技(19403)
- 业大(19211)
- 策(19120)
- 商业(19012)
- 世界(17868)
共检索到568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舒建玲 张晔
城镇化是现代商品流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文章基于VAR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的分工效应、集聚效应和需求效应将会给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农村流通产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并大力发展农村流通产业:加快制度改革,落实人口城镇化;构建完善的城镇体系,提升商品流通网络;发展村镇连锁经营和农村第三方物流。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流通产业 VAR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茉莉 吴敏
本文抓住新型城镇化以实现农民工达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实质,从农民工市民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和协整方程表明,新型城镇化和流通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会促进流通产业的发展,而流通产业的发展同样会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流通产业 农民工市民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宁
公共财政支出作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资金来源,是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构建财政支出与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模型,分析了财政对带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通过构建VAR模型与实证分析,结果证明:1.公共财政支出是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力量,滞后一期的公共财政支出扩大1%可以促进城镇化率提高0.0375%;2.公共财政支出对城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时滞性,财政支出在长期对城镇化率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3.公共财政支出在短期会促进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但公共财政支出长期内会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滞后二期的公共财政支出增长1%可以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减少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娟 宋婷婷 胡洋
流通产业发挥着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大产业和经济发展主力军。流通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在多大程度上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直接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潜能的激发。根据集聚理论、分工理论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流通产业集聚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对周边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控制变量教育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显著;工业水平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省份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区域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正效应,对周边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具有显著负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流通产业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城乡融合、激发城乡消费潜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集聚 新型城镇化 空间计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志刚
本文利用1995-2010年农村流通业发展和城镇化率相关数据,分析农村流通业对我国城镇化进程影响机理和数量关系。结果表明:农村流通业的投资和农村流通业规模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显著;农村流通业组织和渠道的发展状况也对城镇化起到积极作用。据此提出了继续加大对农村流通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以"农超对接"为契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互动的双向流通系统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通产业 城镇化 农村 影响机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远 龚新蜀
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新疆1970—2007年的样本数据,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之上,采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三者之间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互促进作用,从长期来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农业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同样对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具有正效应,对城镇化的影响会受到户籍政策、结构性失业等问题的影响出现短暂为负的情况,对农业现代化则具有持续的正向拉动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慧芳 德娜·吐热汗
[目的]从人口、经济、生态、社会城镇化等4个方面选取30个指标研究其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为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方面的政策性引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94—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熵值法对4类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测算,并建立LA-AIDS拓展模型,实证分析4类城镇化对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结果]人口城镇化对居住、文教娱乐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食品、家庭设备及服务和医疗保健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城镇化对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生态城镇化对家庭设备消费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城镇化显著促进衣着和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结论]不同类型的城镇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新疆农村居民的消费类型逐步从生存型趋向于发展型与享受型消费。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跃 徐波 周文
收入差距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为研究出发点,选取中国1993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来定量考察在城镇化及经济增长外部条件下,财产性收入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及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拉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落入"财产性贫困"陷阱的风险正在加大。据此,文章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视角提出,应尽快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跃 徐波 周文
收入差距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以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为研究出发点,选取中国1993~2011年相关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来定量考察在城镇化及经济增长外部条件下,财产性收入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及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拉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落入"财产性贫困"陷阱的风险正在加大。据此,文章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视角提出,应尽快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改革土地征用和流转制度,建立和发展农村房产租赁和买卖市场,构建异地(跨区域)宅基地、土地、房屋等财产收益分享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文柳 赵艳霞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从要素集聚走向结构优化,逐步形成目前的新型城镇化方案。在这一过程中,要素所表现出的路径依赖性对区域内部的产业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考察新型城镇化和区域流通业发展的内生经济关系,本文结合静态时点、动态时变和灰色度模型展开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新型城镇化能有效助力流通产业发展,其特点是通过城市生态空间的优化梳理实现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流通业的外部经济性。第二,人力资本要素和金融资本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有利于流通产业发展,但人口的过度集中和过度投资都不利于流通产业发展,而技术资本的持续投入则始终有利于流通产业发展。第三,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投入都会对新型城镇化和流通产业发展造成路径依赖,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之间的“黏性”滞后阶为3,东部地区相对较低,但也存在2阶滞后,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是降低新型城镇化对流通业发展滞后效应的最佳方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良举 王永培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基于2000~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农村流通产业的技术效率,并考察了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流通产业存在显著的技术非效率现象,但这种非效率现象有降低的趋势,地区间农村流通产业效率差异也有逐步缩小的趋势。研究认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提高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水平。
关键词:
农村流通产业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璐
消费需求是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人口的城镇化拉动了农产品消费需求,进而推动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农产品流通的发展成为城镇化人口扩张的重要保障,二者的耦合性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本文通过耦合度模型测试了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效率等与城镇化人口扩张之间的耦合度关系,并就分析结果提出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桂琴 赵连阁 王学渊
人口城镇化的扩张是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的动力,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提高是城镇人口扩张的有力保证,两者在时空上的耦合水平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质量。本文运用DEAMalquist及耦合度模型系统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2005-2015年农产品流通产业的技术效率、全要素生率变化及其分解,以及与人口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流通产业低技术效率与人口城镇化高增长并存;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推动了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人口城镇化发展与农产品流通产业效率增长的耦合程度在时空的轮动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区域间差异明显。因此,在低耦合区要充分发挥城市的溢出效益,提高农产品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在高耦合区应加快城镇化步伐,此外,还需推动与电子商务的融合,优化农产品流通环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成
本文揭示了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城镇化质量提高有利于聚集社会资源降低流通费用、扩大社会商品需求;而流通产业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协同产业发展和提供新型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最后,本文在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可通过构造现代化流通体系、发展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流通产业 互动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成
本文揭示了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城镇化质量提高有利于聚集社会资源降低流通费用、扩大社会商品需求;而流通产业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协同产业发展和提供新型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最后,本文在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可通过构造现代化流通体系、发展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流通产业 互动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