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0)
- 2023(6329)
- 2022(4715)
- 2021(4197)
- 2020(3320)
- 2019(7443)
- 2018(7649)
- 2017(14982)
- 2016(8028)
- 2015(9273)
- 2014(9331)
- 2013(9100)
- 2012(8191)
- 2011(7089)
- 2010(7252)
- 2009(6611)
- 2008(6319)
- 2007(5644)
- 2006(5182)
- 2005(4800)
- 学科
- 济(34455)
- 经济(34419)
- 业(22574)
- 管理(20777)
- 企(15765)
- 企业(15765)
- 中国(12896)
- 方法(12831)
- 贸(12743)
- 贸易(12737)
- 易(12559)
- 农(11910)
- 出(11290)
- 业经(10775)
- 财(9352)
- 数学(9335)
- 数学方法(9282)
- 制(8102)
- 口(7955)
- 出口(7953)
- 出口贸易(7953)
- 地方(7659)
- 服务(7469)
- 农业(7326)
- 工作(7040)
- 理论(6447)
- 发(6166)
- 和(5881)
- 学(5536)
- 发展(5288)
- 机构
- 大学(110544)
- 学院(109129)
- 济(47994)
- 经济(46841)
- 管理(41894)
- 研究(37225)
- 理学(35299)
- 理学院(34955)
- 管理学(34467)
- 管理学院(34259)
- 中国(28675)
- 京(23531)
- 财(23153)
- 科学(20625)
- 江(18300)
- 所(17820)
- 财经(17597)
- 中心(17409)
- 农(16929)
- 经(16048)
- 经济学(15805)
- 研究所(15780)
- 范(14735)
- 师范(14612)
- 北京(14584)
- 经济学院(14363)
- 业大(14197)
- 州(14102)
- 院(13666)
- 财经大学(12843)
- 基金
- 项目(73188)
- 科学(57803)
- 研究(56821)
- 基金(53122)
- 家(45534)
- 国家(45159)
- 科学基金(38773)
- 社会(38615)
- 社会科(36367)
- 社会科学(36356)
- 省(27823)
- 基金项目(27651)
- 教育(24507)
- 编号(23995)
- 划(22864)
- 自然(21945)
- 自然科(21470)
- 自然科学(21467)
- 自然科学基金(21093)
- 资助(20488)
- 成果(20345)
- 国家社会(16749)
- 发(16612)
- 部(16210)
- 重点(16018)
- 课题(15771)
- 项目编号(14978)
- 创(14806)
- 制(14564)
- 性(14197)
共检索到176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任晓辉 朱为群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政府和市场分工不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错位的背景下,我国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在于:按照"先国家后地方"的原则,首先在国家层面上,规范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统一建立各类基本公共服务最低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清楚界定政府和市场、各级政府间的支出责任,以确保各地政府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家标准,实现"底线公平"。
关键词:
城镇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支出责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付焕 张萌 王静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支出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城镇化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基础设施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与推动效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性效应,住房与基础设施支出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因此,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探索宏观调控政策的供给侧改革与创新,深化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付焕 张萌 王静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支出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城镇化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基础设施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与推动效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性效应,住房与基础设施支出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因此,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探索宏观调控政策的供给侧改革与创新,深化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童光辉 赵海利
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将城市非户籍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之内,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对主流财政学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进行反思和重新解读的基础上,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流动性程度和边际成本高低来对其进行分类,并据此来确定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及成本分担机制。其中,流动性高且边际成本高的公共服务应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供给责任,同时考虑到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允许地方在全国统一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反之,则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供给责任,而上级政府则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财力补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曾繁荣 李玲蔚 贺正楚 王志锴
将新型城镇化分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简称"三维新型城镇化")三个子系统,进而研究基本公共服务与三维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Johansen协整性检验和VECM模型,从三维新型城镇化视角分析2008—2017年四川省18个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本公共服务与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趋于良好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与人口城镇化趋于勉强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与三维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协整关系发现,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降低了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因此需要找出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的均衡点,以便协调发展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此,要持续优化四川省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夯实社会基础,从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明珠
基本公共服务为社会民众生存和发展所必需,是新型城镇化的现实基础。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广大农业转移人口难以享受到和城镇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对此,应从财权、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出发,合理分担公共服务成本,进一步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标准和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基本公共服务 城乡一体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畔
随着新型城镇化阶段的到来,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实现新时期社会公平与正义,保障民生与民权的重要内容登上历史舞台。从逻辑上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与制约关系,但实际情况表明:全国有超过半数的省、直辖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城镇化水平脱节;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例,10年来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并没有因为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到来而稳步上升,却出现了与城镇化率明显的错位不协调与梯度差异,违背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序幕刚刚拉开,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基本公共服务 江苏省 民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怡虹 李峰
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日益注重提质增效,坚持民生优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是转变"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的关键。文章通过构建两区域两要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模型,理论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劳动力要素流动的积极效应,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纠正财政性移民导致的劳动力资源无效率流动,提高地方居民的福利水平,有利于区域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城乡差距具有收敛作用。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需要以城乡统筹为契机,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二元体制,建立和完善普惠、可及、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明斗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新思想和新战略,符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初衷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助推实现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本文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属性及多重实践模式进行全面阐释的基础之上,从逻辑起点、基本特征、本质要求及重要目标四个方面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核做了分析,并通过国际经验的借鉴和启示,提出建立均衡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走内生型的城镇化道路,降低城镇化成本、提升城镇化效率及完善公共政策、规范公共管理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永平 王可苗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作用机理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供给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日趋增强。教育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作用,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但并不显著,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抑制作用。进一步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服务供给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在三大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区域要基于公共服务供给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的特点制定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包括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区域性医疗卫生条件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婷月
本文基于近年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从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压力着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各方利益冲突和我国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划分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城镇化改革意见。研究表明,城镇化的财税分担机制设计应避免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政府应从区域间产业结构发展调节各地区人口均衡流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与人的良好匹配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旭章 龙小燕
一、成都、驻马店新型城镇化试点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都和驻马店两地在推行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都十分注意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起来。(一)走向成熟的成都城乡统筹模式。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治本之策需统筹城乡发展。四川省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就把城乡统筹作为地方施政纲领,立足于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启动了统筹城乡"自费改革"。2007年6月,国家批准成都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尹鹏 李诚固 陈才 段佩利
以吉林省为例,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脱钩模型,分析2003年以来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关系。结果表明:1吉林省人口城镇化发展呈现空间非均衡性和时间稳定性状态,高值分布于东部沿边地区和中部核心城市,低值分布于西部内陆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2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呈现递增态势(吉林市和四平市除外),基本教育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地域分异明显,医疗卫生服务和市政设施服务的地域差异不大,文化体育服务的极化特征突出;3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始终处于拮抗耦合阶段,协调度较差,人口城镇化与文化体育服务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呈下降趋势;4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呈现以强脱钩、弱脱钩、强负脱钩和弱负脱钩为主的脱钩状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梅建明 熊珊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重点是农民工的市民化。无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是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一不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但非农户籍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仅为35.29%,这一差异主要来源于2亿多处于"半城镇化"的农民工。如果说过去的城镇化道路以经济发展的效率为目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建立 赵哲
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对碳减排发挥关键作用。基于200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进行检验,考察了财政支出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提高非经济性公共支出占比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非经济性公共支出通过规模效应、预算效应与替代效应对碳排放保持促进作用,而直接效应与环境规制效应对碳排放保持抑制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财政支出影响碳排放的重要路径,利用经济城镇化指标衡量中介效应时,发现非经济性公共支出与碳排放存在负向关系,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稳定经济发展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碳排放;利用人口城镇化指标衡量中介效应时,发现非经济性公共支出与碳排放存在正向关系,通过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来调节城镇人口和就业水平,实现碳减排目标。因此,需推进财政支出政策向绿色低碳、生态协调发展模式转型,发挥财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导向作用并加快产业绿色升级,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