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6)
- 2023(16864)
- 2022(13930)
- 2021(12445)
- 2020(10480)
- 2019(23747)
- 2018(23525)
- 2017(44642)
- 2016(24406)
- 2015(27559)
- 2014(27363)
- 2013(26962)
- 2012(25449)
- 2011(23130)
- 2010(23419)
- 2009(21690)
- 2008(21537)
- 2007(19779)
- 2006(17517)
- 2005(15982)
- 学科
- 济(108931)
- 经济(108834)
- 业(72734)
- 管理(71804)
- 企(57989)
- 企业(57989)
- 方法(44756)
- 数学(38949)
- 数学方法(38641)
- 中国(33607)
- 农(32130)
- 地方(27707)
- 财(25785)
- 业经(25614)
- 技术(21778)
- 农业(21774)
- 制(20303)
- 学(20130)
- 贸(19723)
- 贸易(19707)
- 易(19020)
- 银(18166)
- 银行(18113)
- 融(17525)
- 金融(17522)
- 行(17413)
- 理论(16247)
- 发(16184)
- 环境(15745)
- 务(15638)
- 机构
- 学院(352445)
- 大学(351344)
- 济(147493)
- 经济(144405)
- 管理(133976)
- 研究(122455)
- 理学(114479)
- 理学院(113154)
- 管理学(111380)
- 管理学院(110694)
- 中国(92544)
- 京(74808)
- 科学(73802)
- 财(67839)
- 农(62640)
- 所(62157)
- 中心(56590)
- 江(56433)
- 研究所(56032)
- 财经(53253)
- 业大(52260)
- 农业(48865)
- 经(48255)
- 范(47748)
- 师范(47246)
- 北京(47224)
- 经济学(45326)
- 州(44626)
- 院(43902)
- 经济学院(40978)
- 基金
- 项目(230273)
- 科学(181951)
- 研究(170210)
- 基金(165026)
- 家(143399)
- 国家(142113)
- 科学基金(122080)
- 社会(109021)
- 社会科(103430)
- 社会科学(103401)
- 省(92932)
- 基金项目(87349)
- 教育(79501)
- 划(77123)
- 自然(76802)
- 自然科(75108)
- 自然科学(75089)
- 自然科学基金(73818)
- 编号(69188)
- 资助(66462)
- 成果(56756)
- 发(54549)
- 重点(52352)
- 创(52103)
- 部(50897)
- 课题(49391)
- 创新(48026)
- 国家社会(45006)
- 发展(43981)
- 教育部(43717)
- 期刊
- 济(168803)
- 经济(168803)
- 研究(106678)
- 中国(78477)
- 农(58303)
- 学报(54453)
- 财(52453)
- 管理(50887)
- 科学(50604)
- 教育(44766)
- 大学(41453)
- 农业(39334)
- 学学(38685)
- 融(35894)
- 金融(35894)
- 技术(32329)
- 业经(29146)
- 经济研究(27124)
- 财经(26821)
- 经(23135)
- 问题(22535)
- 业(21994)
- 技术经济(19030)
- 科技(17727)
- 贸(17582)
- 图书(17530)
- 商业(17133)
- 版(16518)
- 统计(16082)
- 坛(15761)
共检索到541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玲 叶露迪
文章构建"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出2000—2015年江、浙、沪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状况。依据三个地区"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随机效应变截矩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机构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创新驱动因素对江、浙、沪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发展质量 创新驱动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雪玲 叶露迪
文章构建"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测算出2000—2015年江、浙、沪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状况。依据三个地区"创新驱动"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随机效应变截矩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机构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创新驱动因素对江、浙、沪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发展质量 创新驱动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晶
文章基于熵值法测度2003—2019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探究新型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的空间来源和结构来源,并利用QAP分析法考察新型城镇化发展地区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但空间非均衡性显著。东部地区地区内差异最大,东-西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社会发展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都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的主要结构来源和驱动力。居民生活差异在东西部地区的贡献和驱动影响也比较稳定和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洁 冯春梅
中部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如何避免快速城镇化发展中的困境?文章从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出发,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构建注重综合发展的城镇化影响因素模型,探寻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决定因素。指出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结构调整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最终提出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之策:从"扩张型"向"内涵型"转变,从对经济增长"量"的关注转向对经济发展"质"的关注。
关键词:
中部 城镇化 影响机制 主成分回归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绍芳 王岚 石学军
新常态下,县域新型城镇化需要走产业创新、城乡统筹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创新驱动在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和农村幸福指数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创新驱动对城镇发展的支持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应通过完善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信息化与县域新型城镇化融合机制、加强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和创新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县域 新型城镇化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绍芳 王岚 石学军
新常态下,县域新型城镇化需要走产业创新、城乡统筹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创新驱动在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和农村幸福指数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创新驱动对城镇发展的支持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应通过完善与县域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信息化与县域新型城镇化融合机制、加强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新和创新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等措施,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县域 新型城镇化 技术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红艳 张晓骏 徐良培 孙植华
文章使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异质性检验来看,覆盖广度的促进作用最大,在中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祖才
今年3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2019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今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年度重点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总结交流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扎实推进2019年重点任务实施,以改革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一、2018年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丹 戴林琳
研究目的:分析近20年中国地级行政区及直辖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并据此提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性优化路径。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19年各城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2000—2010年人口城镇化超前于土地城镇化,2010—2019年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高值区集中在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及各省会城市。(2)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均有所上升,低值区域逐渐减少,高值区域有所增加,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以及各省会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并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3)近20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热点、冷点区域基本保持不变,东部地区冷点区域逐渐显现。(4)二元土地制度、城乡户籍制度、区位因素、经济增长和交通条件等因素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应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城市空间,制定差异化的地区发展政策,逐渐形成多层级、多中心城镇化格局,以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正向协调持续发展,有效释放城镇化的发展潜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福象 沈浩平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为此"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通过要素空间集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例,解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提高了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在要素集聚和分散的自由流动中城市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最终实现不同层级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建中,应发挥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双向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明斗
新型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和必由之路,其深度发展对提升城镇化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效率性运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城经济"利用的高效率和"市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解析,全面阐述了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现实状态与表现,并从需求的总动力、供给的总动力、结构转换的动力及发展中的阶段性动力四大层面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动力机制做出论证说明。最终从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均衡性的利用状态与系统化的利用模式等"城经济"效率提升方面和实现城市商流的规范化建设体系与高效率的运行状态等"市经济"效率提升方面提出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政策创新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祖才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实施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我国城镇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一、"十三五"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5年来,各部门各地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型城镇化制度和政策体系全面确立,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南大伟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客观识别和分析影响新型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科学健康发展的内外影响因素,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一、新型城镇化内生性影响因素分析(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曦 柳思维 张闻 汤春玲
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实现区域又好又快的发展。本研究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变量体系,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计算了全国30个省(区、市)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而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就影响两者融合发展的相关因素展开了具体研究。实证发现,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呈现高度关联性,而影响两者融合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商贸流通业发达的程度、人口城镇化率的稳定程度等。因而,要从顶层设计、政策推动以及产业协同等方面推动商贸流通业和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宝龙 刘尚俊
[目的]基于从人口、社会、经济及土地城镇化,分析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程度及动力因素,以期为提高新疆城镇化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选取人口、土地、社会、经济等4个方面11个指标,运用综合评分法、协调度模型及线性回归法等方法对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时空格局进行分析,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法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结果](1)新疆市域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差异性,2005~2015年间新疆市域综合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西部及东北部地区显著变化特征,与此同时,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均有所提升。(2)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受教育程度等对协调度影响较大,而失业率、GDP等因素对新疆城镇化发展影响不显著。[结论]根据新疆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为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