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06)
- 2023(12115)
- 2022(9597)
- 2021(8312)
- 2020(6554)
- 2019(14573)
- 2018(14447)
- 2017(27902)
- 2016(14817)
- 2015(16397)
- 2014(16572)
- 2013(16460)
- 2012(15445)
- 2011(14226)
- 2010(14587)
- 2009(13597)
- 2008(13073)
- 2007(11930)
- 2006(11220)
- 2005(10743)
- 学科
- 济(89934)
- 经济(89857)
- 管理(37743)
- 业(37207)
- 地方(26810)
- 中国(26795)
- 企(26035)
- 企业(26035)
- 方法(25314)
- 农(23131)
- 数学(22040)
- 数学方法(21927)
- 业经(19409)
- 农业(16231)
- 地方经济(16089)
- 学(15024)
- 发(14565)
- 财(14091)
- 制(13763)
- 融(13311)
- 金融(13310)
- 银(12840)
- 银行(12822)
- 行(12517)
- 贸(12493)
- 贸易(12482)
- 环境(12295)
- 易(11942)
- 产业(11559)
- 发展(11140)
- 机构
- 学院(221312)
- 大学(218750)
- 济(106414)
- 经济(104398)
- 研究(85811)
- 管理(77860)
- 中国(65213)
- 理学(65094)
- 理学院(64293)
- 管理学(63295)
- 管理学院(62867)
- 科学(48903)
- 京(47201)
- 财(47044)
- 所(43781)
- 研究所(39157)
- 中心(37674)
- 农(37159)
- 财经(36435)
- 江(35690)
- 经济学(35069)
- 经(32980)
- 经济学院(31294)
- 院(30558)
- 北京(30447)
- 范(30161)
- 师范(29881)
- 业大(29215)
- 农业(28270)
- 州(28164)
- 基金
- 项目(138381)
- 科学(109414)
- 研究(103361)
- 基金(99664)
- 家(86555)
- 国家(85825)
- 科学基金(73038)
- 社会(69756)
- 社会科(66258)
- 社会科学(66246)
- 省(54517)
- 基金项目(51422)
- 教育(45500)
- 划(44732)
- 自然(42764)
- 自然科(41777)
- 自然科学(41769)
- 自然科学基金(41027)
- 编号(40567)
- 资助(40365)
- 发(37139)
- 成果(33277)
- 重点(31590)
- 发展(30763)
- 展(30260)
- 部(30211)
- 国家社会(30116)
- 课题(29540)
- 创(28333)
- 创新(26688)
- 期刊
- 济(133202)
- 经济(133202)
- 研究(76427)
- 中国(50934)
- 农(36864)
- 财(34412)
- 学报(32172)
- 管理(31965)
- 科学(30476)
- 融(25593)
- 金融(25593)
- 大学(25011)
- 农业(24911)
- 学学(23507)
- 经济研究(23090)
- 教育(22884)
- 业经(21057)
- 技术(20191)
- 财经(19166)
- 问题(17369)
- 经(16792)
- 贸(13043)
- 技术经济(12854)
- 世界(12726)
- 业(12655)
- 国际(11902)
- 统计(11438)
- 商业(11364)
- 经济问题(10988)
- 现代(10586)
共检索到362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娜
文章基于C-D函数认为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资本投入、劳动力转移、创新效应影响经济增长。构建主效应模型和包含交互项的模型,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混合OLS和FEM方法检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资本投入强化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劳动力转移的边际作用正在减弱,创新效应尚未显现;分区域看,资本投入对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叶飞 夏青 周敏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Moore指数,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指数进行测算,并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生产率,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红利"因产业结构变迁而减弱,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仍存在;实现产城联动,发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协同效应",对于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减速"问题,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张晨
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主要在释放需求和创造供给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然而,传统城镇化模式由于面临诸多约束,已经逐渐开始不符合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方式的提升与转型,旅游业引导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挖掘城镇化建设潜力,并且也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型机制。因此,文章首次将旅游业纳入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旨在实证检验旅游业发展是否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文章采用中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平衡数据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业 经济增长 调节效应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张晨
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主要在释放需求和创造供给方面对中国经济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然而,传统城镇化模式由于面临诸多约束,已经逐渐开始不符合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方式的提升与转型,旅游业引导的城镇化建设模式,不仅可以有效挖掘城镇化建设潜力,并且也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型机制。因此,文章首次将旅游业纳入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旨在实证检验旅游业发展是否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调节作用。文章采用中国1999—2014年的省际面板平衡数据,通过引入旅游业与城镇化变量的乘积项,运用多种面板数据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旅游业发展对城镇化作用中国经济增长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不仅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旅游业对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还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城镇化 旅游业 经济增长 调节效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付焕 张萌 王静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支出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城镇化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基础设施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与推动效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性效应,住房与基础设施支出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因此,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探索宏观调控政策的供给侧改革与创新,深化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付焕 张萌 王静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支出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城镇化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基础设施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与推动效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性效应,住房与基础设施支出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因此,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探索宏观调控政策的供给侧改革与创新,深化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沛琦
金融中介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理应存在一个良性互动发展的关系。文章基于1952~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中介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无论从总体效应还是时变效应上看,我国金融中介发展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进入到良性互动发展状态,二者之间仍表现为以银行部门信贷资金主导的金融供给型发展模式。
关键词:
金融中介 工业经济 良性互动 时变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爱军 秦荪涛
进口贸易对省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文章选取浙江1985~2008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弹性分析、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统计检验和计量分析。研究显示,进口贸易与浙江省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进口对GDP的增长有滞后效应,时期越长,对GDP的贡献度越大,且呈逐期增强趋势。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应注重进口贸易规模增长,通过优化结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永平 徐盈之
利用2000-201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时空效应及其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消费、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三个变量的条件下,时间维度上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维度上对全国和东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系数为正却不显著;接着分析了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三条潜在传导路径,根据测算的路径强度,发现消费路径和投资路径是新型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但产业结构升级路径对经济增长存在阻碍作用,说明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来有力推进经济增长还有待时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齐红倩 席旭文 高群媛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1996—2013年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历史趋势,并建立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影响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资源与环境对城镇化发展表现出持续的抑制作用;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提升存在长期的正向促进效应,但2005年以后其促进效果逐渐弱化,特别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出现了明显减弱。我们认为:在人口红利消失的约束下不宜过分高估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应从智慧城市、节能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重点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凯伦 刘梦月 朱天龙
本文基于我国1990-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作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了FDI对我国城镇化的影响,得出结论:FDI的流入对我国的城镇化具有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处在低门槛值之下时,FDI的流入对我国的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处在低门槛值和高门槛值之间时,FDI的流入对我国的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当其在高门槛值以上时,FDI的流入对我国的城镇化又具有了促进作用。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的不同,FDI对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具有阻碍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使FDI成为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强大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琳 郭东 乔璐
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数字经济影响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跃升,并且两者走势趋同。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新型城镇化的人口、生态和社会维度,但不利于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并且对经济城镇化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期和区域异质性,即从“十一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和从东部到西部,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呈现边际效用递增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受城市规模约束,并且依托数字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能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于数字经济发展视角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新型城镇化 城市规模 智慧城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就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0.25%,但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带来相邻地区经济减少0.49%。"十三五"时期及中长期亟须区域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忠玉 肖宏伟
本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就城镇化发展及其他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测算,并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0.25%,但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带来相邻地区经济减少0.49%。"十三五"时期及中长期亟须区域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在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