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7)
- 2023(10747)
- 2022(8537)
- 2021(7703)
- 2020(6350)
- 2019(14065)
- 2018(14037)
- 2017(27516)
- 2016(15161)
- 2015(16913)
- 2014(17176)
- 2013(16350)
- 2012(14941)
- 2011(13435)
- 2010(13702)
- 2009(13059)
- 2008(12890)
- 2007(11829)
- 2006(10919)
- 2005(10212)
- 学科
- 济(57499)
- 经济(57350)
- 管理(50123)
- 业(45777)
- 企(37657)
- 企业(37657)
- 农(20144)
- 财(19543)
- 中国(19380)
- 方法(18801)
- 制(18422)
- 数学(15928)
- 数学方法(15667)
- 业经(15576)
- 体(12501)
- 农业(12405)
- 地方(12154)
- 策(12093)
- 银(11478)
- 银行(11465)
- 务(11020)
- 行(10978)
- 财务(10956)
- 财务管理(10925)
- 贸(10525)
- 贸易(10518)
- 企业财务(10405)
- 学(10357)
- 融(10345)
- 金融(10342)
- 机构
- 学院(213731)
- 大学(212390)
- 济(90723)
- 经济(88620)
- 管理(80781)
- 研究(73943)
- 理学(68283)
- 理学院(67547)
- 管理学(66403)
- 管理学院(65994)
- 中国(57455)
- 财(47670)
- 京(44493)
- 科学(41594)
- 所(36338)
- 财经(35634)
- 江(35166)
- 中心(33975)
- 农(33177)
- 经(32183)
- 研究所(32177)
- 业大(28177)
- 经济学(28109)
- 范(27947)
- 北京(27906)
- 师范(27698)
- 院(27116)
- 州(26986)
- 财经大学(26080)
- 农业(25394)
- 基金
- 项目(136369)
- 科学(108695)
- 研究(104183)
- 基金(99115)
- 家(84962)
- 国家(84203)
- 科学基金(72826)
- 社会(67982)
- 社会科(64312)
- 社会科学(64301)
- 省(52976)
- 基金项目(51001)
- 教育(47802)
- 自然(44422)
- 划(44154)
- 自然科(43389)
- 自然科学(43379)
- 编号(42911)
- 自然科学基金(42618)
- 资助(40016)
- 成果(36999)
- 制(31403)
- 重点(30806)
- 课题(30791)
- 部(30753)
- 发(29850)
- 国家社会(28307)
- 创(28126)
- 性(27719)
- 教育部(26770)
共检索到339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宣宇
新型城镇化是新常态下释放我国最大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的关键抓手,承载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深入分析传统城镇化规模化冲动的根源和"人地钱"挂钩政策内生作用机理,为确保正确激活"人地钱"内生机制,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加强监测评估监督,狠抓政策落实问责;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杜绝庸政懒政怠政;建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便于公众监督和信息沟通;加强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提高转移人口融入城镇能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璐璐
土地政策是引致城镇化建设的根本因素,其所规范的土地利用方式、人地关系和激励机制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构成要件;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方向决定城镇化道路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新的经济关系要求和新的发展理念对土地政策具有反作用,是诱致土地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快速城镇化建设以及由此决定的农地非农化特征导致的土地问题日益突出,创新土地政策,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关键词:
城镇化 土地政策 关联度 土地合理利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严明明
保障房并轨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文章结合原有的保障房政策提出了保障房并轨政策的优越性,结合新型城镇化背景对保障房并轨政策进行了解读,并从制度建设和财政资金的角度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保障房并轨政策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保障房 并轨政策 新型城镇化 公租房
[期刊] 改革
[作者]
吉黎 毛程连
财政体制与城镇化发展之间关联密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和财政体制变革均经历了三个阶段,二者高度契合。现行财政体制将面临城镇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必须进行改革。如何构建合理的官员晋升考核体系,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与支出责任,规范地方政府合理利用土地融资,提高地方预算透明度,构建地方税体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城镇化 分税制改革 财政体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屈小博 程杰
户籍价值及改革成本的地区差异是地方推动户籍改革的巨大阻力。未来20年,在城镇化水平达到70%的情况下,户籍改革总成本累计不会超过30万亿元,相当于全国财政累计用于与民生直接相关支出的16%左右。以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均等化为导向的户籍改革和城镇化推进在财政上具有可行性,改革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成本分摊机制,中央政府应承担更大责任,全国整体推进、打破行政区域分割,兼顾地区差异但不能简单地以城市规模或区域格局为划分标准。
关键词:
基本福利均等化 户籍改革 城镇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利平 左缘缘 李翔
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对于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变异系数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并在借助距离协调度模型测量2010-2019年我国29省(区、市)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空间相关性、Dagum基尼系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探究城乡协调发展度的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地区差异性来源和内在关联性。结果表明:从时空动态演化看,城乡综合发展度和协调发展度都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并处于高水平协调状态,具有高协调度—低综合发展度—低协调发展度和东高西低的特征,同时长期处于勉强协调状态,距离优质协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协调发展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空间联系性程度较弱;仅有部分省市区出现显著的高—高值集聚现象,并且多集中于东部,但绝大多数地区都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从地区差异性来源看,城乡协调发展度的地区差异主要源于地区间,地区内和超变密度次之。从指标关联度看,除空间城镇化和生态宜居维度外,乡村振兴中指标维度与城乡协调发展度的关联性要明显优于新型城镇化,大多数指标关联性都相对较好。据此,提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爽 吴红霞
科学衡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短板,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口、城乡统筹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出影响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住房保障的推动作用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评价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佳丽
以河南省2012年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为基数,从对影响财政支出的义务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计生与卫生服务、基本住房保障等主要因素入手,深入分析了河南省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详细测算了2013—2015年河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需求,重点分析研究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财政保障机制,提出了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的财政保障的目标、任务、对策及主要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北京财政学会联合课题组 贾康 赵福昌 唐在富 程瑜 陈龙 龙小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对于从农村到城市的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挑战性问题。土地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农民市民化、农民权益保障等诸多问题的焦点。本文以首都北京为分析对象,从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一般情况与相关理论考察入手,对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现状从集体土地征用、农村承包地流转、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流转、农村宅基地流转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在借鉴国外和国内其他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首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农民权益的...
关键词:
首都 新型城镇化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柏春 娄淑华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分配正义问题,既涉及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的直接利益,也是影响城镇化能否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症结,对于助推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分配正义不仅是形而上的价值引领,也是形而下的实践内容。分配正义不能自动生成,也不能自发实现。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能力不足和政策保障缺位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瓶颈。我们必须未雨绸缪,精准剖析,寻良方、施良策,精准发力,迅速提升农民能力,迅速提升政策保障水平和质量,助推城镇化发展,进而助力于分配正义的实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韩沅刚 李振涛 油建盛 董会忠
识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碳减排与碳增汇双重效应,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选取2007—2020年中国277个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区域碳排放与植被碳汇的角度构造城市碳平衡指数,并借助多期DID模型实证考察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市碳平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政策与碳平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检验表明,新型城镇化政策通过减碳效应、节能效应、止损效应和增汇效应四条路径促进了城市碳平衡。异质性结果表明,在资源禀赋、行政等级、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下,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市碳平衡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增文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导致了"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成为制度"破冰"与"衔接"的一种媒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并轨应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呢?本文以199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GMM模型对中国社会保障发展路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制度整体呈现出"被动式"的发展路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推动着中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从政府的视角来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是政府偏好主导下的社会风险驱动路径,政府的城市偏好政策对于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具有负向的抑制效应。为了促使健康、有序和配套跟进的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的形成,公共财政政策的中小城镇偏好主导下的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海峰
文章从需求引致与供给助推的双重视角构建保障房配置模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保障房制度与信贷环境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下保障房制度的最优信贷环境。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对保障房制度存在需求引致效应,信贷环境对保障房制度具有供给助推效应。此外,最优信贷环境应呈现以保障房供给侧信贷体系与需求侧信贷体系为"两体"、以保障房资源及资金配置机制为"一制"的"两体一制"架构,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新型城镇化下保障房制度的最优信贷政策。该研究成果将为中国政府科学构建及设计新型城镇化下保障房制度的最优信贷环境及政策,以此来实现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琳琳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引入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使得土地制度内部权利体系更加精细化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农地自身具有独特的属性:土地的边际递减规律对农地使用权制度设计的影响,中国当代农村土地状况对农地使用权制度设计的影响,农地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这些决定了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模型无法全部适用。因此,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农地私有化行不通,土地私有化不利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农地的利用规律决定了不适用农地的私有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