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38)
2023(10985)
2022(8571)
2021(7729)
2020(6339)
2019(13814)
2018(13785)
2017(26152)
2016(14393)
2015(16096)
2014(15898)
2013(15456)
2012(14167)
2011(12382)
2010(12401)
2009(11552)
2008(11464)
2007(10367)
2006(9263)
2005(8323)
作者
(43526)
(36635)
(36226)
(34236)
(23046)
(17575)
(16298)
(14262)
(13937)
(12881)
(12461)
(12238)
(11612)
(11339)
(11284)
(11178)
(11131)
(10908)
(10521)
(10347)
(9143)
(8985)
(8794)
(8179)
(8174)
(8164)
(8128)
(7816)
(7461)
(7283)
学科
(55045)
经济(54972)
(42187)
管理(40486)
(29450)
企业(29450)
方法(22018)
(19825)
中国(19687)
数学(18993)
数学方法(18767)
(14852)
业经(14016)
农业(13401)
(12982)
(12517)
(12040)
贸易(12033)
(11736)
地方(10993)
(9106)
银行(9066)
技术(8714)
(8602)
工作(8427)
(8350)
理论(8286)
服务(8278)
产业(8218)
(8170)
机构
大学(206114)
学院(203686)
(81297)
经济(79426)
管理(76454)
研究(70833)
理学(65942)
理学院(65181)
管理学(63878)
管理学院(63511)
中国(52798)
科学(45463)
(43841)
(42614)
(36836)
(36660)
业大(35026)
农业(33569)
研究所(33405)
中心(32599)
(31681)
财经(29175)
北京(27107)
(26872)
(26674)
师范(26466)
(25396)
经济学(25262)
(24793)
(23698)
基金
项目(141049)
科学(109882)
基金(102574)
研究(97994)
(92341)
国家(91527)
科学基金(77089)
社会(64524)
社会科(61006)
社会科学(60986)
(54485)
基金项目(54303)
自然(49917)
自然科(48862)
自然科学(48845)
自然科学基金(48000)
(46465)
教育(43771)
资助(40314)
编号(38854)
重点(31731)
成果(31686)
(30331)
(30180)
(29008)
国家社会(27598)
创新(27248)
科研(27194)
计划(26681)
课题(26395)
期刊
(90610)
经济(90610)
研究(56276)
中国(45173)
学报(40423)
(39782)
科学(33962)
大学(30065)
学学(28312)
(27936)
管理(26933)
农业(26227)
教育(20061)
(17707)
金融(17707)
技术(15707)
业经(15313)
图书(15236)
经济研究(14851)
财经(14634)
(13545)
(12721)
问题(12420)
(11876)
书馆(11420)
图书馆(11420)
业大(11105)
(9977)
科技(9967)
农业大学(9591)
共检索到306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怡虹  李峰  
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日益注重提质增效,坚持民生优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是转变"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的关键。文章通过构建两区域两要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模型,理论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劳动力要素流动的积极效应,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纠正财政性移民导致的劳动力资源无效率流动,提高地方居民的福利水平,有利于区域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城乡差距具有收敛作用。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需要以城乡统筹为契机,改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二元体制,建立和完善普惠、可及、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隆近  张铭  
跨地域劳动力配置对于城镇化至关重要,而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在限制外来务工者的同时也阻碍了城镇化进程。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深化之际,如何支持劳动力跨地域配置从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应当引起决策者的重视。结合美国给予工作搬迁的税收政策,本文说明了针对跨区域劳动力配置的税收激励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原则性构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秀霞  邢顺福  
基于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城镇化改造后状况的调研,剖析了城镇化后劳动力就业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提高新型城镇化后再就业指数,政府必须搭建政策平台,社区要不断创新组织形式,社区居民应充分利用好"第一桶"金,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活质量改善有可持续性。此文旨在对城镇化后得失进行反思,作为新型城镇化借鉴参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青山  吴玉鸣  郭琳  
本文从劳动力错配视角入手,以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取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了新型城镇化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劳动力错配存在显著的缓解作用,且经过平行趋势假设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人口规模较小等地区劳动力错配的缓解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优化劳动力结构和加快劳动力流动是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发挥缓解效应的主要路径。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潘超  
本文基于发展经济学思想,提出我国城镇化产业结构变迁中的劳动力转移与城乡金融配置结构调整的构想,首先对目前城镇化进程与产业部门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资本积累扩张、劳动力转移与金融结构均衡角度,解释了产业结构变迁同城镇化是一个快速发展到稳步推进的不同阶段,而后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两阶段数理模型框架,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部门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部门资本积累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在地区劳动力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城镇化将会缩小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化城乡金融配置结构,农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明斗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新思想和新战略,符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初衷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助推实现新型城镇化健康协调快速发展。本文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属性及多重实践模式进行全面阐释的基础之上,从逻辑起点、基本特征、本质要求及重要目标四个方面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核做了分析,并通过国际经验的借鉴和启示,提出建立均衡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走内生型的城镇化道路,降低城镇化成本、提升城镇化效率及完善公共政策、规范公共管理等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忠江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都拥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要素存在着自身的缺陷,进而影响着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从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村劳动作用的有效途径,以期对实践有所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洪潮  王丹  
解决失地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本文依据1985—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修正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新型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化轨迹及三者的互动规律,进而从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方面,提出了应大力发展与区域相适配的第三产业、应着力推进地方特色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城镇规模适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苏芳  周亚雄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家庭决策的角度出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户发展生计的"能力",影响着农户对各种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有助于农户快速地积累和形成生计资本组合并呈多样化。劳动力转移这一行为和经历构成了家庭成员进行新的生计选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在资本变动和要素约束下,农户进行着不同的生产决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计策略。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为基础,探讨甘肃省农村居民可行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以农村非农劳动力流动与城镇流动为对象,定量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率、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对不同生计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非农劳动力转移与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累积的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与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生计策略选择高度相关,当采取混合型生计策略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利于混合型收入的提高。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苏芳  周亚雄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从家庭决策的角度出发,劳动力的转移改变了农户发展生计的"能力",影响着农户对各种资本的获得和使用,有助于农户快速地积累和形成生计资本组合并呈多样化。劳动力转移这一行为和经历构成了家庭成员进行新的生计选择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在资本变动和要素约束下,农户进行着不同的生产决策,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生计策略。基于此,本研究以甘肃各地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为基础,探讨甘肃省农村居民可行的生计策略选择;并以农村非农劳动力流动与城镇流动为对象,定量描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路晓丽  郑爱翔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分析传统与新型城镇过程中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提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给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并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重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素养和文明素质教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梦阳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普遍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我国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有利条件,也带来新的挑战。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向城镇,从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和谐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遇。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探讨农村劳动力构成变迁及影响因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原  
新型工业化重塑了职业教育的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作用,表现为总量配置的阶段性规律发生改变,结构性配置作用的重要性上升以及人才质量需要与新型工业化的多维要求相契合。对2001~2014年中国职业教育的经验评估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培养规模不足、专业和地区结构偏离等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型工业化对技能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要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精细化、层次化、通识化、集约化和国际化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有效满足新型工业化对产业创新、安全、协调、效率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多元化需要。对此,中国未来的职业教育应着力构建层次衔接完整,专业分科、地区分布协调的培养体系;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满足人才培养精细化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丽莎  李金梁  
本文构建了城镇化与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关系模型,通过河北省面板数据从人口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城镇化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率的增长、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对河北省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产生了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丽莎  李金梁  
本文构建了城镇化与劳动力成本变动的关系模型,通过河北省面板数据从人口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城镇化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化率的增长、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对河北省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产生了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