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16)
- 2023(20517)
- 2022(17007)
- 2021(15649)
- 2020(13343)
- 2019(30478)
- 2018(30346)
- 2017(58445)
- 2016(31533)
- 2015(35624)
- 2014(35611)
- 2013(35520)
- 2012(32991)
- 2011(29699)
- 2010(30332)
- 2009(28523)
- 2008(28417)
- 2007(25512)
- 2006(23010)
- 2005(21132)
- 学科
- 济(151224)
- 经济(151060)
- 业(104611)
- 管理(98805)
- 企(89384)
- 企业(89384)
- 方法(59805)
- 数学(49679)
- 数学方法(49155)
- 农(41522)
- 中国(41423)
- 财(39171)
- 业经(37758)
- 地方(33765)
- 制(29713)
- 农业(28268)
- 学(27072)
- 贸(25875)
- 贸易(25856)
- 务(25402)
- 财务(25337)
- 财务管理(25282)
- 易(25040)
- 企业财务(23974)
- 银(23216)
- 银行(23172)
- 和(23092)
- 技术(22970)
- 融(22306)
- 金融(22303)
- 机构
- 学院(460539)
- 大学(458037)
- 济(199614)
- 经济(195464)
- 管理(178300)
- 研究(157560)
- 理学(151567)
- 理学院(149871)
- 管理学(147496)
- 管理学院(146609)
- 中国(123550)
- 京(97728)
- 财(93693)
- 科学(93509)
- 所(80447)
- 农(76203)
- 江(74541)
- 财经(73207)
- 中心(72407)
- 研究所(72123)
- 经(66191)
- 业大(64548)
- 北京(61869)
- 经济学(61179)
- 农业(59262)
- 范(59101)
- 师范(58495)
- 州(57275)
- 院(56435)
- 经济学院(54855)
- 基金
- 项目(293635)
- 科学(231943)
- 研究(216053)
- 基金(212959)
- 家(184514)
- 国家(182900)
- 科学基金(157584)
- 社会(138992)
- 社会科(131692)
- 社会科学(131659)
- 省(115474)
- 基金项目(111971)
- 自然(100194)
- 教育(98423)
- 自然科(97857)
- 自然科学(97830)
- 自然科学基金(96108)
- 划(95982)
- 编号(87761)
- 资助(87552)
- 成果(71614)
- 发(66705)
- 重点(66050)
- 部(65167)
- 创(62142)
- 课题(60496)
- 创新(57667)
- 国家社会(57411)
- 教育部(55986)
- 科研(55832)
- 期刊
- 济(233950)
- 经济(233950)
- 研究(139752)
- 中国(94345)
- 财(74982)
- 管理(71108)
- 农(70081)
- 学报(66550)
- 科学(63216)
- 大学(51116)
- 融(48109)
- 金融(48109)
- 学学(48054)
- 农业(47346)
- 教育(45107)
- 技术(42806)
- 业经(38030)
- 财经(37376)
- 经济研究(37025)
- 经(32266)
- 问题(30588)
- 业(27009)
- 技术经济(25638)
- 贸(24707)
- 统计(23064)
- 图书(22966)
- 世界(22376)
- 商业(21980)
- 现代(21787)
- 国际(21657)
共检索到715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玲
本文基于我国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域经验数据,在测算省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考察了新型城镇化与我国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态发展关系。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上海最高;浙江和江苏次之;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处于第三梯队;而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相对较低。新型城镇化与不同类别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新型城镇化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耦合协同发展关系更强,而与生活性服务业之间的耦合协同发展关系相对较小。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之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双向赋能效应,但相比较而言,新型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正向赋能效应更强,服务业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反哺作用稍弱。进一步地,生产性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更大赋能作用,而反过来新型城镇化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也更为强劲。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腾飞 邓宏兵
文章立足于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以及创新能力水平视角,构建了城镇化发展质量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得分,将其得分引入Argis分析软件,结合ESDA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的差异性,并从时间、空间层面分析其发展特征。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个别城市出现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质量空间差异较大,出现较为显著的空间两极分化现象。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质量 空间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发元 郑军 裴潇 叶云
文章采用与经济发展相关数据S,ta在ta不12同.0软件与空间权重Ma矩tla阵b2下01建6软件,基于长江经济带立空间杜宾模型。实证1结1省市果显1示99,3—长江20经16年市场潜能、城镇化济带经济发展相邻省市之间具有负向溢出效应,市场潜能及其空间效应、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在反距离权重矩阵模型和经济权重矩阵模型中人口城镇化表现为负向效果,空间城镇化表现出负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市场潜能 城镇化 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远权 张源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利用Moran's I测度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总体基本公共服务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也仅由濒临失调过渡到勉强协调等级。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最高,上海属于良好协调,江苏和浙江属于初级协调,上游地区的贵州和云南耦合协调度最低,属于濒临失调。在城市层面,大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并且具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L-L”集聚区范围逐渐缩小。(3)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对其具有正向影响,在上、中、下游地区,这种驱动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卢泓宇
基于人口城镇化等6个维度共27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产生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在提高本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带动邻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服务业集聚区域作为产生城市功能溢出效应的核心区域,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带动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卢泓宇
基于人口城镇化等6个维度共27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产生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在提高本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带动邻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服务业集聚区域作为产生城市功能溢出效应的核心区域,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带动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迪云 刘畅 宋一凡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新常态下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推进、提质增效阶段,亟待研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及其时空演化问题。基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特征和相关原则,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由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城乡统筹、环境保护四个维度共计20个指标构成。文章运用熵值法并构建空间数据库,对2008—2013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变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耀彬 卓冲
消除贫困是长江经济带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城镇化是否有助于减贫关系到政策走向.该文利用长江经济带2000年~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GS2SLS方法对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考察.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贫困问题具有空间外溢性,长江下游地区表现为正空间外溢性,而中上游地区表现为负空间外溢性;城镇化与贫困问题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分区域检验后这一关系更为显著;长江经济带现阶段仅有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省跨越了"倒U"型曲线拐点值,表明贫困问题的解决并非城镇化的必然结果而是其阶段性表现;基础设施效应是城镇化影响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吴社丽
文章选取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都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江经济带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上海和贵州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超前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其余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雯 孙红 刘宏伟
新型城镇化与物流间的关系对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选取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及物流统计数据构建综合性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在运用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得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综合指数,最后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物流之间的耦合作用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研究发现:各省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与物流综合指数均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且存在显著地区差异,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最快。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协调度保持勉强协调,中部地区则由轻度失调变为濒临失调,西部地区则仍以轻度失调为主。各省市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水平均未处于协调发展状态,由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变为物流滞后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物流协调度直接影响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质量。今后的发展应以物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高新技术的应用来缓解物流的滞后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宗树伟 苏聪文 陈钲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迪云 刘畅 周依仿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肩负实现绿色发展的历史重任。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多种指标以量化雾霾污染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以居民消费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2001~2013年期间该地区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城镇化发展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居民消费水平低于第一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会加速雾霾污染;跨越第一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影响有所减弱,但仍为正向促进关系;跨越第二道门槛时,城镇化发展对雾霾污染的作用则转变为负向关系。文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为 伍世代
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强化服务业战略地位,是中央政府经济施政方略中最优先的两个选项。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相互作用,城镇化驱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支撑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根植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福建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比重不高、结构不优、层次不高,供给能力和水平还难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求,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加快福建服务业发展应该多放少管,释放服务业创新发展活力;多予少取,增强服务业快速发展动力;多帮少诿,提高服务业健康发展实力;持续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新型服务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小康社会 服务业 福建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欣
消费升级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居民消费升级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服务业"成本病",而服务业"成本病"又会对消费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造成影响。因此,本文基于服务业成本视角,采用GMM估计法,探究了居民消费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关系,旨在为各地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前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显著正向促进本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即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有持续性;消费升级显著正向促进新型城镇化;服务业成本过高会负向作用于新型城镇化;服务业成本适度增加,则增强消费升级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斯亮 李玲 边立民
本文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物流、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动态关系,数字物流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发展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数字物流、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发展在前期主要受到自身贡献影响,随着时间递推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贡献递增,其中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物流和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贡献较大,而数字物流和流通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本文提出增强数字物流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城镇化发展,增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