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1)
- 2023(11146)
- 2022(8821)
- 2021(7746)
- 2020(6121)
- 2019(13874)
- 2018(13602)
- 2017(25506)
- 2016(13489)
- 2015(15226)
- 2014(15505)
- 2013(15079)
- 2012(13799)
- 2011(12631)
- 2010(12870)
- 2009(11773)
- 2008(11786)
- 2007(10567)
- 2006(9883)
- 2005(9321)
- 学科
- 济(66421)
- 经济(66364)
- 业(38071)
- 管理(37310)
- 企(29150)
- 企业(29150)
- 中国(22998)
- 地方(22180)
- 农(20978)
- 贸(20511)
- 贸易(20494)
- 方法(19827)
- 易(19734)
- 业经(17783)
- 数学(16263)
- 数学方法(16115)
- 农业(13503)
- 发(12968)
- 制(12710)
- 财(12201)
- 地方经济(11474)
- 银(11213)
- 银行(11198)
- 融(11034)
- 金融(11033)
- 行(10874)
- 技术(10502)
- 环境(10128)
- 发展(10113)
- 展(10087)
- 机构
- 学院(197123)
- 大学(192435)
- 济(86001)
- 经济(84202)
- 研究(72059)
- 管理(71921)
- 理学(60553)
- 理学院(59868)
- 管理学(58923)
- 管理学院(58549)
- 中国(55095)
- 京(41923)
- 科学(41889)
- 财(37998)
- 所(36361)
- 农(33113)
- 研究所(32517)
- 中心(32247)
- 江(32022)
- 财经(28959)
- 范(27408)
- 师范(27139)
- 业大(26906)
- 北京(26767)
- 院(26427)
- 经(26090)
- 州(25965)
- 经济学(25892)
- 农业(25347)
- 经济学院(23292)
- 基金
- 项目(125399)
- 科学(98768)
- 研究(95733)
- 基金(88054)
- 家(76025)
- 国家(75320)
- 科学基金(64376)
- 社会(61694)
- 社会科(58533)
- 社会科学(58519)
- 省(51592)
- 基金项目(45855)
- 教育(42960)
- 划(41795)
- 编号(39598)
- 自然(38198)
- 自然科(37321)
- 自然科学(37315)
- 自然科学基金(36622)
- 资助(35047)
- 发(34040)
- 成果(31920)
- 课题(28885)
- 重点(28662)
- 发展(27974)
- 展(27493)
- 创(26922)
- 部(26737)
- 国家社会(25515)
- 创新(25209)
共检索到320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冀红梅 王覃刚
本文基于2012-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研究法,探析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绩效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研究期内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绩效的耦合协调水平上升幅度较大,耦合协调关系逐渐优化,由“轻度失调”逐步演变为“良好协调”。从空间维度来看,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绩效耦合协调发展格局相对稳定,但存在明显地区差异,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志刚 华淑名
本文在阐释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两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新疆2000—2012年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始终超前于工业化且两者都不高,但基本上都呈上升趋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工业化弹性系数为0.9991,且两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2000—2005年的高耦合度是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协调性较低,2005—2012年两者耦合协调性过渡到中级协调状态,并逐年缓慢递增。在未来十几年内,新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仍将保持稳步提升的趋势,并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优质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翠翠 杨凤娟 郭庆然 陈政
文章通过构建适当的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的视角对1996—2018年我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水平协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逐步提高,从勉强协调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再到良好协调,无疑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高质量发展,但尚未达到优质协调,说明三者协调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据此,给出实现三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运财
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是实现地区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二者协同发展对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包含12个指标在内的城市化发展综合指标体系,6个指标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指标体系,并采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进行测度,之后构建耦合度、相对发展度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城市化、商贸流通业,还是二者耦合协调度,均具有显著区域差异,但其在时间维度层面具有轻微变动,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为代表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特区、对外开放口岸地区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达到协调发展阶段,且城市化和商贸流通业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地区仍处于发展阶段或拮抗阶段。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城市化 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周伟 柳闫
城市营运体系涵盖经济系统、人口系统、金融系统、能源系统、环境系统与公共服务系统,新型城镇化应当是这六个子系统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六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然后以全国30个省份与直辖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了六个子系统;利用耦合协调度指标度量各省市六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利用σ收敛检验准则各省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收敛情况;并进一步利用PVAR模型实证度量了六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解析了欠协调的成因。研究表明,中国省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较高,具有集聚性差异;经济越发达,综合实力越强的省份的耦合协调程度越高;2004-2012年间耦合协调状况并不具有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陆远权 张源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基本公共服务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利用Moran's I测度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总体基本公共服务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也仅由濒临失调过渡到勉强协调等级。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最高,上海属于良好协调,江苏和浙江属于初级协调,上游地区的贵州和云南耦合协调度最低,属于濒临失调。在城市层面,大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长江经济带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并且具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L-L”集聚区范围逐渐缩小。(3)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对外开放程度、政府能力、金融发展水平对其具有正向影响,在上、中、下游地区,这种驱动作用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春艳
[目的]文章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等4个方面,耕地投入强度、耕地利用程度、耕地产出水平及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共确定20个评价指标,以便对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方法]依据系统性、独立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参照相关行业标准及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指标的获取与筛选,运用均方差权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并得出影响江苏省协调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因素。[结果]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水平成逐步上升趋势,各地级市协调发展水平及优化趋势差异性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为协调发展度高水平聚集区,宿迁、连云港为协调发展低水平聚集区,其余地级市发展水平一般。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优化趋势方面,常州与南通优化趋势较明显,南京、无锡及苏州优化趋势较好。镇江、泰州与宿迁优化趋势不理想,其中宿迁市需作为重点城市对象进行重点关注发展。[结论]影响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素分别为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房地产固定投资总额、人均粮食产量及复种指数,最终得到在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要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先明 王策 熊鹰 肖锦 谢伟俊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金融支持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2000、2005、2010、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并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湖南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和金融支持水平综合指数、协调发展状况以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湖南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指数稳步提高,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大于西部的阶梯分布特征。金融支持综合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上低于同期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②从时间维度看,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2010—2015年提升幅度最高。各市州协调发展水平差距由大变小,趋于平衡发展。从空间角度分析,湖南省区域间差距较大,呈现出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大湘西地区协调发展速度最快,其他市州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的态势。③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对发展状况呈"倒三角"态势,两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城市建设资金、存贷比、金融中介效率方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雪 王永瑜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31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并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影响因素按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经济驱动和政府调控,并且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斌
想要发展新型城镇化,就必须与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相同的理念,即保证速度和质量的平衡。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新型城镇化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各省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出各省之间的差距并作出评价。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绿色经济 σ收敛性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宗兵 宗树伟 苏聪文 陈钲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海峰
基于产业耦合、比较优势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本文研究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旅游业之间的耦合互动作用机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旅游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三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通过对北京市2005-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流通业、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协调发展关系显著,两产业能够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流通业、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均较高且协调一致时,有利于系统组合实现更高水平的协调等级。因此应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促进三者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流通业 旅游业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晓岚
城镇化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商贸流通业的配套支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推进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二者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取了城镇化发展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些指标,并构建了评价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各地级市二者耦合协调度展开了具体测度。研究得出,河南省各地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好,仅有济源市和三门峡市出现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其它地市都是优质耦合协调或者协调状态。最后,从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出发,建议优化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加快城镇化质量提升,科学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晓岚
城镇化是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变革的直接推动力,商贸流通业的配套支持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推进城镇化和商贸流通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对二者具有推动作用。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选取了城镇化发展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些指标,并构建了评价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各地级市二者耦合协调度展开了具体测度。研究得出,河南省各地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普遍较好,仅有济源市和三门峡市出现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其它地市都是优质耦合协调或者协调状态。最后,从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分析出发,建议优化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加快城镇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 城镇化 耦合协调度 河南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亚丽 孙建中
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速了第三产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机遇。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电商产业集聚程度还有待提升,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改革的促进作用难以有效体现。因此,本文通过建立实证模型分析了我国电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之间的协同作用,旨在指导电商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同发展。结果表明:由于我国各省市之间城镇化水平不同,导致电商产业集聚水平也存在差异,电商产业集聚对城镇化作用也有所不同;我国目前城镇化的主要因素为规模集聚,电商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为城镇地区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居民收入;2015-2019年我国电商产业集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强,但不同地区仍存在较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