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33)
- 2023(6276)
- 2022(4534)
- 2021(4138)
- 2020(3284)
- 2019(7065)
- 2018(7368)
- 2017(14512)
- 2016(7898)
- 2015(8798)
- 2014(8883)
- 2013(8657)
- 2012(7611)
- 2011(6918)
- 2010(7050)
- 2009(6608)
- 2008(6439)
- 2007(6105)
- 2006(5730)
- 2005(5211)
- 学科
- 农(44267)
- 济(36820)
- 经济(36773)
- 业(29760)
- 农业(29327)
- 管理(14669)
- 业经(14656)
- 中国(11973)
- 发(10314)
- 农业经济(9960)
- 企(9464)
- 企业(9464)
- 地方(9400)
- 村(9106)
- 发展(9102)
- 展(9096)
- 农村(9094)
- 方法(8585)
- 制(8153)
- 数学(7608)
- 数学方法(7571)
- 土地(7382)
- 人口(7157)
- 策(6785)
- 体(6724)
- 劳(6685)
- 劳动(6685)
- 收入(6620)
- 农业劳动(6330)
- 建设(6171)
- 机构
- 学院(114193)
- 大学(107833)
- 济(50913)
- 经济(49969)
- 管理(43302)
- 农(43285)
- 研究(39886)
- 理学(37540)
- 理学院(37232)
- 管理学(36630)
- 管理学院(36459)
- 农业(32564)
- 中国(32194)
- 业大(25026)
- 科学(23793)
- 京(22219)
- 所(20233)
- 农业大学(19826)
- 中心(19649)
- 财(19361)
- 江(18931)
- 研究所(18229)
- 经济管理(15758)
- 业(15604)
- 财经(15081)
- 省(15043)
- 范(14956)
- 师范(14844)
- 发(14489)
- 经济学(14367)
- 基金
- 项目(75837)
- 科学(60007)
- 研究(59135)
- 基金(54217)
- 家(46884)
- 国家(46339)
- 科学基金(39605)
- 社会(39026)
- 社会科(36471)
- 社会科学(36463)
- 省(31726)
- 基金项目(29247)
- 农(26650)
- 编号(26454)
- 教育(24677)
- 划(24555)
- 自然(23111)
- 自然科(22550)
- 自然科学(22546)
- 自然科学基金(22136)
- 成果(20277)
- 资助(20027)
- 发(18758)
- 课题(16842)
- 部(16790)
- 重点(16436)
- 国家社会(16309)
- 业(16176)
- 发展(15762)
- 创(15733)
共检索到175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后平 邓霞 韩明月
新型城镇化抛弃了过去偏重于大中城市和城市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文章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应遵从农民意愿,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更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意愿 新农村综合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后平 邓霞 韩明月
新型城镇化抛弃了过去偏重于大中城市和城市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文章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应遵从农民意愿,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更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意愿 新农村综合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淑平 程业炳 张德化
[目的]通过湖北、安徽、河南3省的实证调研,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进行了分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4个层面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市民化意愿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632、0.451、0.322、0.364(P值均小于0.001)。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对市民化的态度更多来源于工具层面的认知,主观规范中更注重参考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意见,知觉行为控制中个体素质和社会资本影响较大,但也应充分关注老人的照顾问题,过去的行为中是否有务工经验对个体影响较大。[结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淑平 程业炳 张德化
[目的]通过湖北、安徽、河南3省的实证调研,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进行了分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4个层面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市民化意愿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632、0.451、0.322、0.364(P值均小于0.001)。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对市民化的态度更多来源于工具层面的认知,主观规范中更注重参考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意见,知觉行为控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丽红 刘桂峰
农民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参与主体,其参与意愿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全市城镇化的进程和质量。为深入了解京郊农民对城镇化的意愿,作者借助北京市农村改革与发展观察点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针对京郊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涉及的土地流转、转移就业、农转非和上楼居住等关键问题开展农民城镇化意愿调研。本文重点针对京郊城镇化进程中农转非和上楼居住两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推进京郊农村城镇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农转非 上楼居住 农民意愿 城镇化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同山 孔祥智
基于冀、鲁、豫三省779户农户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农户愿意有偿放弃农村土地。如果条件合适,愿意直接出售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比例分别为21.69%和45.92%;愿意以政府征地、换工资收入、换城镇住房、整村搬迁等方式退出农村土地的比例超过59%。对梁平、晋江和平罗等土地退出试点的案例分析发现,无论是承包地、宅基地、其他集体土地还是集体成员身份,实施有偿退出都具有现实可行性。为优化"人地"资源配置,要充分认识实施土地退出的重要性,加快总结试点地区的经验做法,完善农村土地和集体成员身份"一揽子"退出的顶层设计。
关键词:
土地退出 农地改革 “三农”问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洪名勇
"三个1亿人"提倡的就近城镇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否可行取决于农民工是否具备就近城镇化意愿。本文基于务工距离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并以欠发达地区贵州省贵阳市1 026份农民工调查数据为依据,使用OprObit模型和pSM模型,分析了务工距离对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务工距离显著影响个体的留城意愿,当务工距离越远时,农民工的留城意愿相应越低,这一结论在克服选择性偏差后依然成立。务工距离也对农民工的家庭迁移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务工距离越远农民工越不大可能实现家庭式迁移和城市稳定定居。研究阐明了支持就近城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尊重农民工主观留城意愿、重点关注原户籍地与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翌琳 张心雨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本文基于中国CGSS微观调查数据,利用逻辑回归、逐步回归、随机森林等方法对农民进城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经济条件的限制,而不是政策方面的阻碍,在流向上,县级市和小城镇是农民进城定居的首选。从个体来看,家庭收入越高、越年轻、教育程度越高、所在村务农氛围较弱、所在村生活更加便利以及西北地区的农民进城定居意愿更强烈。从政策角度,应统筹城乡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农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有序推进就近城镇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夏永久 储金龙
在对皖北近1500名农民城镇化意愿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从代际比较视角初步分析了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决策机制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和分层特征,与第一代农民相比,第二代农民更愿意进城定居,相对中心城区和省会合肥而言,镇区和县城由于具有生活成本相对低、距离家乡近等优势,对皖北农民更有吸引力;2在城镇化决策机制上,希望子女(孙)受到优质教育是皖北农民进城的首要动因,表明优质公共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配置对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导向作用;3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对皖北农民城镇化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一般而言,年龄越小、文化水平越高以及在小城...
关键词:
代际比较 城镇化 意愿 影响因素 皖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蕾 李放
从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分层表现入手,探讨婚姻状况对城镇化意愿代际差异形成的贡献。基于经济理性假设构建农民工城镇化分层决策模型,并建立多个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城镇化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两个假说:一是已婚农民工城镇化决策更符合经济理性;二是城镇中对农民工有利的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城镇化意愿的制度性拉力,而农村中对农民有利的社会福利制度形成城镇化意愿的制度性阻力,城乡社会制度共同影响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分层决策。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意愿 分层 代际 婚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翼
文章通过对2010年全国性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1)绝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如果要求其交回承包地,则只有10%左右愿意转为非农户口。(2)"为了孩子的教育与升学"是少数农民工愿意转户的主要原因。(3)"想保留承包地"是大多数农民工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4)在转为非农户口这一问题上,80前与80后农民工不存在显著区别。由此作者认为,推进城镇化的优选之路是"常住化城镇化"而非"户籍化城镇化";要在不强迫改变农民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将农民工转变为城市新市民;应给予进城的"80前"与"80后"同等重要的政策关注。深层城镇化的政策配置重点,应是"基本公共服务与福利配置的均等化",而不是强化户籍的制度区隔功能。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 深度城镇化 进城落户意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蕾 谢勇 李放
农民工城镇化的实现至少要求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城镇化意愿,二是具有城镇化能力。而城镇化实现的路径应当是分层的。本文在研究这一路径时,采用了意愿与预期匹配这一较为新颖的方式,分析各种城镇化意愿的预期实现率。研究发现,农民工城镇化呈现出强意愿和低预期的对立,且城镇化层次越高,实现预期越低。对农民工在不同层级城镇的生活消费能力、住房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比较结果表明,过高的城镇化成本所导致的低城镇化能力是城镇化预期较低的根本原因,也是未来农民工城镇化的最大阻力。这一结论对指导中国农民工分层有序地实现城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民工 城镇化 意愿 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卜庆国
[目的]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健康快速发展的紧要问题。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建设中人的核心地位,在人的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力量,他们的居留意愿成为决定新型城镇化的现在与未来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的意愿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形式对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在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的提前下,运用随机森林模型,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制度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殷红敏
为了研究农民安全感与依恋对其城镇化意愿的影响,采用安全感量表(SQ)、修订版成人依恋量表(AAS),抽取贵州省1796名农民进行调查,使用描述性统计、差异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发现:1)贵州省农民的人际安全感均分为3.415,确定控制感均分为3.135;成人依恋从高到低依次为亲近分量表、亲近依赖复合分量表、依赖分量表和焦虑分量表。2)人际安全感、亲近、依赖与农民城镇化意愿存在显著差异。3)农民安全感、成人依恋与城镇化意愿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人际安全感、亲近与依赖能显著影响农民的城镇化意愿。结论,农民安全感与依恋对城镇化意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城镇化意愿 安全感 依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贾淑军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体现,对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利用2010年农村住户普查数据和2011年城镇农村籍常住人口普查数据,对唐山市农村居民移居和农民工转户意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受农民自身经济能力较低、农村乡土情结和各种经济利益牵绊、城镇户籍弱吸引力和经济弱吸纳力的多重影响,新的城乡反落差有所形成,致使当前农户移居意愿和农民工转户意愿不高。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应以提升进城农民社会福利的"常住人口城镇化"作为发展方向,加强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辅以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土地制度、惠农政策的改革跟进,鼓励并引导农民向中...
关键词:
农户移居意愿 农民工转户意愿 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