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96)
- 2023(19215)
- 2022(15736)
- 2021(14487)
- 2020(12103)
- 2019(27350)
- 2018(27239)
- 2017(52332)
- 2016(28195)
- 2015(31816)
- 2014(31738)
- 2013(31136)
- 2012(28521)
- 2011(25537)
- 2010(25845)
- 2009(23862)
- 2008(23448)
- 2007(21191)
- 2006(19000)
- 2005(17214)
- 学科
- 济(124789)
- 经济(124644)
- 业(103226)
- 管理(87540)
- 企(84065)
- 企业(84065)
- 方法(52035)
- 农(49716)
- 数学(42501)
- 数学方法(41790)
- 业经(36231)
- 中国(35429)
- 农业(33172)
- 财(32989)
- 地方(27685)
- 制(24323)
- 务(22346)
- 技术(22345)
- 财务(22269)
- 财务管理(22227)
- 理论(22049)
- 学(21453)
- 贸(21191)
- 贸易(21172)
- 企业财务(21026)
- 易(20542)
- 和(20033)
- 策(19478)
- 银(18916)
- 银行(18875)
- 机构
- 学院(404301)
- 大学(396070)
- 济(167095)
- 经济(163700)
- 管理(158579)
- 理学(135863)
- 理学院(134476)
- 研究(133850)
- 管理学(131896)
- 管理学院(131168)
- 中国(105552)
- 京(84372)
- 科学(81526)
- 农(77966)
- 财(75841)
- 所(67391)
- 江(63946)
- 中心(62754)
- 业大(62587)
- 研究所(60703)
- 农业(60026)
- 财经(59538)
- 经(54025)
- 北京(52794)
- 范(51086)
- 师范(50521)
- 州(50358)
- 经济学(49814)
- 院(48431)
- 经济学院(44835)
- 基金
- 项目(267070)
- 科学(211605)
- 研究(195962)
- 基金(193041)
- 家(168292)
- 国家(166751)
- 科学基金(144636)
- 社会(124989)
- 社会科(118306)
- 社会科学(118276)
- 省(107433)
- 基金项目(100905)
- 自然(93458)
- 自然科(91394)
- 自然科学(91372)
- 教育(90525)
- 自然科学基金(89732)
- 划(88679)
- 编号(80324)
- 资助(79477)
- 成果(63550)
- 发(61368)
- 重点(60025)
- 部(58260)
- 创(57658)
- 课题(55688)
- 创新(53410)
- 国家社会(51597)
- 科研(50773)
- 业(50476)
- 期刊
- 济(194657)
- 经济(194657)
- 研究(116906)
- 中国(86797)
- 农(76763)
- 管理(63302)
- 学报(60503)
- 财(60305)
- 科学(58558)
- 农业(51802)
- 大学(47611)
- 学学(45165)
- 教育(44957)
- 技术(41027)
- 融(40209)
- 金融(40209)
- 业经(37129)
- 经济研究(29403)
- 财经(29265)
- 业(27769)
- 问题(25795)
- 经(25273)
- 技术经济(22218)
- 统计(20731)
- 版(19973)
- 世界(19449)
- 策(19130)
- 现代(18654)
- 科技(18635)
- 商业(18600)
共检索到617381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钧
本文利用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新型城镇化程度、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采用PVAR方法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程度大致与各省的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满足位于平原地区、地理气候条件较好和传统农业大省等特征的省区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较高,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产业规模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则没有体现出一般规律性,年均变化不大。受到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和历史特征的影响,农业产业专业化沿着固有的轨迹发展,各省级行政区新型城镇化和农村产业规模化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钧
本文利用2003—2013年的相关数据,对新型城镇化程度、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测度,并采用PVAR方法研究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程度大致与各省的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满足位于平原地区、地理气候条件较好和传统农业大省等特征的省区农村产业规模化程度较高,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产业规模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农村产业专业化程度则没有体现出一般规律性,年均变化不大。受到自然条件、区位特点和历史特征的影响,农业产业专业化沿着固有的轨迹发展,各省级行政区新型城镇化和农村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并没有引起农业产业专业化程度的改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玥玥
河南省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具有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天然优势,随着农业土地流转速度加快,河南省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态势日益明显,农业基础条件设施逐步改善,现代农业技术和农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稳步提升,适度规模经营效益逐步呈现。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保障,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河南省也迎来了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必然伴随土地的占用增加,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城镇化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成为河南省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也是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着重对河南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及城镇化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旨在...
关键词:
河南省 城镇化 农业 规模经营 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
论文对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农业现代化依赖城镇化,同时又推动城镇化不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还是保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脱节,农业与非农产业脱节,农民与城镇市民脱节成为新时期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现代企业理念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强化社会对农业发展的全面支持等是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勇民 梁世夫 郭超然
本文以我国八个民族省份为研究对象,从民族地区的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出发,根据选取反映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并据此探讨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祖辉 邵峰 朋文欢
本文阐述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的相互关系和判别方法,指出了中国"三化"的现状:从总体上看,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从动态的角度看,相对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性在加剧,而相对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中国城镇化的滞后性则在缓解。在分析中国"三化"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成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现阶段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思路: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扭转城镇化发展偏差,加快中小城市发展;注重内源驱动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优化"三化"发展政策,实现"三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倩
[目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农业生态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构建农业生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以期促进农业、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方法]文章以安徽省为例,在评价农业生态和城镇化指标系统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研究。[结果]1997~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与城镇化评价系数及耦合系数均处于上升趋势,协调度从失调逐渐发展到协调。其中2009年前城镇化的评价指数高于农业生态评价指数,2009年开始农业生态评价指数高于城镇化评价指数;耦合系数自2011年后处于磨合阶段,同时协调度也从失调等级转为协调等级。[结论]1997~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和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良好,但仍未达到最优状态。研究结果对发展安徽省农业、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伍国勇
本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类发展需求、生态环境、技术进步,阐述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拓展的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论述了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关系:即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形态特征、农业食物保障、社会保障与生态保护、农业休闲旅游。指出多功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功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原料、市场与劳动力,为城镇化提供劳动力、食物、休闲与城镇人口;工业化、城镇化是多功能农业的发展基础。提出在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中必须统筹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曾福生 高鸣
本文运用SBM-HR-Regoprobit模型,依据2000~201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简称"三化")的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协调发展问题,估计了现代农业因素对"三化"协调发展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中国"三化"存在失衡现象,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及各地区内部发展不协调。第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没能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坚实的保障,是"三化"中的"短腿"和"三化"协调发展的瓶颈。第三,农业科技和政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有利于解决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志奇
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极其重大的问题,2020年习近平对此作了重要论述,集中在更好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思路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及更好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方面。2020年学术界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新特征、重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与综合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潜在新空间,以及"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政策、未来展望与路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新型城镇化 新发展理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郑强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机理,然后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系统间的耦合互动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颉颃阶段;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中度协调阶段,但这种协调更多的由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所贡献而非系统间的耦合互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喻金田 娄钰华 李会涛
本文在确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描述的方式,构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测度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协调度。进而测算并分析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最后指出了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低的原因及促进协调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继威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