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86)
2023(13904)
2022(11154)
2021(10406)
2020(8384)
2019(18884)
2018(18803)
2017(35896)
2016(18942)
2015(20903)
2014(20076)
2013(19172)
2012(16768)
2011(14727)
2010(14403)
2009(13287)
2008(12045)
2007(10304)
2006(8859)
2005(7210)
作者
(48644)
(40822)
(40774)
(38801)
(25951)
(19485)
(18501)
(15797)
(15772)
(14220)
(13893)
(13739)
(12767)
(12676)
(12308)
(12171)
(12163)
(11972)
(11784)
(11631)
(9802)
(9738)
(9692)
(9534)
(9318)
(9185)
(8842)
(8681)
(8092)
(8072)
学科
(75133)
经济(75057)
(51501)
管理(49428)
(38080)
企业(38080)
(33148)
方法(32099)
数学(28732)
数学方法(28336)
农业(21914)
中国(21565)
业经(20336)
地方(18124)
(17920)
(13919)
(12548)
贸易(12543)
(12286)
(12148)
(11875)
环境(11074)
(10899)
财务(10850)
财务管理(10825)
技术(10583)
理论(10468)
(10333)
银行(10321)
(10249)
机构
学院(248117)
大学(241946)
(99490)
管理(98171)
经济(97482)
理学(85676)
理学院(84817)
管理学(83144)
管理学院(82681)
研究(76257)
中国(57769)
(48526)
科学(46021)
(43799)
(42204)
中心(38218)
业大(37130)
(36572)
财经(35597)
(34840)
(33042)
师范(32718)
(32564)
(31917)
研究所(31876)
农业(31711)
经济学(30902)
北京(28847)
(28130)
经济学院(28000)
基金
项目(179010)
科学(142949)
研究(133637)
基金(130569)
(112460)
国家(111488)
科学基金(98127)
社会(87159)
社会科(82439)
社会科学(82422)
(71977)
基金项目(69607)
自然(62237)
教育(61497)
自然科(60848)
自然科学(60836)
自然科学基金(59696)
(59189)
编号(55306)
资助(51212)
成果(42285)
重点(40031)
(39635)
(38705)
(38196)
课题(37175)
国家社会(36342)
创新(35687)
科研(34374)
人文(33980)
期刊
(109856)
经济(109856)
研究(66003)
中国(46549)
(44014)
学报(35344)
管理(34527)
科学(34232)
(33501)
农业(29318)
大学(28420)
学学(27106)
教育(25520)
业经(23236)
技术(22878)
(22534)
金融(22534)
经济研究(16595)
财经(16517)
问题(15005)
(14194)
(12943)
(12906)
资源(11565)
科技(11400)
商业(11194)
现代(10969)
技术经济(10805)
理论(10741)
图书(10620)
共检索到351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蒙涓  邓敏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谐人居环境、朴实民风的传统村落需直面城市化对乡土地方性的挑战。村落中具有紧密联系的内部要素村落、家族、地缘、血缘等不断与外部发展环境发生变化和重组驱动。选取广东连州市畔水村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传统村落美丽重构与振兴的重要途径,认为关键在于:优化空间布局,实现功能及更新;完善产业发展,实现内生增长;拓宽社会网络的流动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孔亚暐  张建华  赵斌  刘润东  
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建立结构有序、功能互补的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以"城乡均质化"为目标的农村空间整合与优化,将成为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必由途径。泉水村落是北方存在岩溶地下水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聚落类型,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对泉水资源的综合价值利用是泉水村落空间格局多样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于泉水资源各种价值的层次化利用分析,分别从生活、生产、生态与景观角度研究典型村落的空间格局类型与特征,指出在村落现代化功能植入与泉水资源综合价值永续利用的结合中,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活态拓展空间格局是泉水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智才  
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浓缩了地域文化的精华,是地域特色文化鲜活的标本。新型城镇化建设给传统村落非遗保护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文化传承维新的机遇。传统村落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可以同行。利用村落非遗资源融入城市体系,推进特色城镇建设;营造村落文化社区,重建文化空间;重视整体保护,恢复文化生态;因地制宜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推进就地城镇化的实现,从而达到村落非遗保护传承与新型城镇化的共赢。作为传统村落,南宁市缸瓦窑村地处城市新区建设核心地带,其自治区级非遗——香火龙的困境与际遇折射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传统村落非遗保护传承的深层问题与可能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娜尔   王倩  
传统村落作为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乡村风貌。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统村落研究与保护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传统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高的研究价值,但也面临着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背景下,我们需要了解传统村落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以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娜  郑传芳  
文章基于我国2005—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关系强度。结果发现,在3年或更短的时期内,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从乡村振兴到新型城镇化的单向因果关系;在4年及更长的时期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双向因果关系。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在于城乡之间要素流动的驱动力不同。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收敛性增长的动态特征,这说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强度越来越大,协调一致性趋好;但是,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从东向西递减的分布形态,地区差异明显;各省份的乡村振兴水平普遍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景新  支晓娟  
中国农村全面复兴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推进中国乡村振兴进入地域空间重构和综合价值追求的新阶段。农业产业多元价值追求拓展到农村地域空间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现代化推向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同步规划建设新阶段,农民与市民的收入水平、生活品质、权益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全面缩小;农村地域空间内同时嵌入了"四化同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等多重愿景,伟大复兴中国梦赋予"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将逐步实现。下一步,应该以县域为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品冬  
随着新型城镇化理念和"美丽中国"构想的相断提出,美丽乡村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型城镇化是以产业演变和空间功能转换为主要特征,因而美丽乡村建设应摒弃过往的城乡差别化发展模式,通过完善建设规划、壮大农村经济、彰显文化特色和强化环境治理等路径,最终实现城乡的二元统一和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似乎是与城镇化发展相对立的"另一片天地":乡村建设美丽了,村民留下了,又何须城镇化呢?然而,细细琢磨,却也不难悟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看,其实也是一个乡村贴近城镇的"类化"而不"同质"的过程。怎样才算"美丽乡村"?简单地说,至少得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坚实的产业支撑,包括现代农业产业或其他特色产业——贫穷的乡村不可能保持真正的美丽;二要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脏乱的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杰  于明辰  甄峰  周亮亮  苗振龙  
文章以浙江省2010—2021年各项指标数据为样本,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相关性模型进行指标数据分析并以GIS等级设色法为空间可视化手段,对浙江省域内两者的空间差异和耦合发展的时序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1)2010—2021年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个子系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逐步降低,已逐步趋向均衡发展;(2)部分城市存在单个系统发展滞后,且个别城市受区域高水平城市带动效应不强;(3)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已处于高质量融合发展阶段,两者发展趋势呈正相关,浙江迈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有效结合与高速发展阶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谷阳  
近几年,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但是,也出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广兴  
[目的]探究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将为今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统筹发展相关政策的提出提供理论参考,将有利于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通过构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基于熵值法对2007—2016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格局演变分析,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1)2007—2016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均呈递增趋势,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总体快于乡村振兴,且区域差异较为显著。其中2016年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分值为0.862,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南阳市和商丘市的评价分值较低,分别为0.230和0.223。鹤壁市和郑州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分值高于其他地区,分别为0.566和0.517。平顶山市的评价分值最低,仅为0.346。(2)2007—2016年各市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郑州市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其他各市不断向更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过渡。[结论]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上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今后应针对地区优势,不断优化乡村建设规划,加快乡村振兴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过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杨易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性,探讨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思路与对策建议,即要注意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并增强县城、中心镇、特色小镇等的磁力效应;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加强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支持;要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并强化改革对发展的赋能效应;要深化新型城镇化乃至宏观层面的相关制度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承智  贾欣  
数字经济为新时代城乡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数字基础设施是发挥数字经济优势的重要前提。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进行测度,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基础设施对协调度的影响及机制。结果发现:总体上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提高两者协调性,对欠发达地区和非资源型省份的影响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通过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有效促进两者协调性。最后得出启示:在新时期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因势施策、充分发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正向溢出作用,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燕妮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具有同等价值,二者互促共进。新型城镇化是乡村振兴的坚实依托和必要前提,新型城镇化发展会带来"三农"巨变,乡村振兴也将成为助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有益补充,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新体制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健康发展。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互动融合发展需要加快农村各方面改革,形成内生为源、外生联动的发展格局;需要探索健全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需要以特色小镇为突破点实现城乡互动融合,把握好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协同性,更多地公共需求、公共利益、公共诉求等民生方面着手构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长云   杨易  
本文分析了新时代新征程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性,探讨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思路与对策建议,即要注意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并增强县城、中心镇、特色小镇等的磁力效应;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加强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策支持;要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并强化改革对发展的赋能效应;要深化新型城镇化乃至宏观层面的相关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