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9)
- 2023(15652)
- 2022(12729)
- 2021(11756)
- 2020(9440)
- 2019(21554)
- 2018(21641)
- 2017(40600)
- 2016(22314)
- 2015(25297)
- 2014(25209)
- 2013(24174)
- 2012(22128)
- 2011(19880)
- 2010(20328)
- 2009(18713)
- 2008(18154)
- 2007(16389)
- 2006(14663)
- 2005(13648)
- 学科
- 济(93626)
- 经济(93521)
- 管理(57430)
- 业(55558)
- 企(42604)
- 企业(42604)
- 方法(33223)
- 中国(30841)
- 农(30069)
- 数学(28648)
- 地方(28155)
- 数学方法(28046)
- 业经(23362)
- 农业(20242)
- 财(19780)
- 制(17924)
- 学(16884)
- 理论(16628)
- 银(15682)
- 银行(15664)
- 贸(15550)
- 贸易(15531)
- 发(15524)
- 融(15296)
- 金融(15294)
- 行(15132)
- 易(14919)
- 环境(14445)
- 地方经济(13936)
- 技术(13686)
- 机构
- 学院(304048)
- 大学(296288)
- 济(119000)
- 经济(116047)
- 管理(111333)
- 研究(104262)
- 理学(93501)
- 理学院(92383)
- 管理学(90311)
- 管理学院(89734)
- 中国(80964)
- 京(64985)
- 科学(63283)
- 财(55997)
- 所(52253)
- 江(51029)
- 农(50646)
- 中心(49340)
- 研究所(46651)
- 范(44502)
- 师范(44079)
- 业大(43269)
- 财经(42393)
- 州(41581)
- 北京(41294)
- 农业(38677)
- 经(38172)
- 院(38042)
- 技术(36820)
- 省(36132)
- 基金
- 项目(195389)
- 科学(152979)
- 研究(149653)
- 基金(135325)
- 家(116167)
- 国家(115052)
- 科学基金(99289)
- 社会(92127)
- 社会科(87094)
- 社会科学(87072)
- 省(82373)
- 教育(71031)
- 基金项目(70298)
- 划(66372)
- 编号(64660)
- 自然(61674)
- 自然科(60225)
- 自然科学(60213)
- 自然科学基金(59060)
- 资助(55810)
- 成果(52859)
- 发(47426)
- 课题(46744)
- 重点(44661)
- 部(41357)
- 创(40937)
- 年(38913)
- 发展(38448)
- 创新(38198)
- 展(37813)
- 期刊
- 济(146779)
- 经济(146779)
- 研究(94225)
- 中国(74715)
- 农(49017)
- 教育(48204)
- 管理(43340)
- 财(43242)
- 学报(42849)
- 科学(40746)
- 大学(33336)
- 农业(33163)
- 融(32524)
- 金融(32524)
- 技术(31914)
- 学学(30578)
- 业经(27378)
- 经济研究(22920)
- 财经(20069)
- 问题(18728)
- 图书(18554)
- 业(17587)
- 经(17373)
- 职业(16145)
- 坛(14842)
- 论坛(14842)
- 统计(14648)
- 技术经济(14533)
- 商业(14361)
- 版(14198)
共检索到485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发良 陈武军
新型城镇化必须以产业为支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目前专业镇大型企业偏少、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技术人才紧缺、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税收产出少、资源消耗大等诸多问题,如何超越旧有的发展思维,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等等,都是新型城镇化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以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华南模具专业强镇,实施"产城联动"发展为例进行了总结分析,期望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与城镇共谋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发良
横沥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东部,与东莞生态园区、石排、企石、东坑、茶山、常平等镇区接壤相邻,是东莞市下辖的32个镇区之一。辖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下辖17个村(社区),本地户籍人口3.8万人,常住人口20.6万人。横沥是"广东省模具制造专业镇"、"中国模具制造名镇",是东莞市8个重大产业集聚区之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庄少勤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上海进一步改革国土资源管理思路,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通过推行新的土地综合整治的方式助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了一条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坚持城乡平衡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伴随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相对于中心城、新城的资源集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先锋 杜志威 李郇
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研究快速城镇化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阶段划分与行为特征,为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经验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分为开始市民化、正在市民化和稳定市民化3个阶段;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东莞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的带眷行为、居住行为、就业行为和入户行为等特征,家庭式迁移、本地购房、高收入水平、长期居住等因素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积极作用;基于对农业转移人口行为特征的分析,从完善市民化通道、优先考虑意愿强人口入户、重点解决教育住房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行为特征 东莞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勇 沈体雁 杨洋
本文以"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提出的"三化"联动发展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的工作为研究背景,拟通过聚焦河南省许昌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主要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引导城乡空间建设转型,强化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最终实现人居转型的统筹战略,由此阐述了基于转型期背景下,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工作应集中于新的生产方式与新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期以此探索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内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尚汉
高新区与城镇化发展相互促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高新区必须注入更多的人文因素、明确发展定位、增强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文章认为,在未来发展中,高新区应构建多主体共赢的规划体系,增强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能力;强化要素聚集功能,提升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领与带动能力;在推进高新区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中增强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山清 许桢
一、新型城镇化在中原大地生根开花近年来,河南持续探索、拓展和丰富城镇化思路和内涵,不间断地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城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带动了全省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一是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工业小省、财政穷省,如何在不牺牲农业的同时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始终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海燕
城镇化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显著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传统的城镇化建设存在诸多弊端,譬如:体制不健全、产业机构调配不合理、资源过度浪费等问题,严重阻碍中国城乡建设进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建设开始注重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以产业为发展动力,城市为发展载体。经验表明,产业与城市有效结合的发展模式,符合新时代中国城乡建设的发展要求和特点,有利于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卢阳禄 王红梅 胡月明 刘光盛 程迎轩 肖雄
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协调发展、重心迁移等模型,以广东省为实证,揭示两者间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呈较强正相关,本质上属互促共进关系,但受发展阶段和地区差异影响,两者间仍存在矛盾;户籍城镇化率是协调发展等级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后者随前者同向变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协调发展等级较高,协调发展类型对经济实力依赖较小,主要受产业结构、耕地资源禀赋等影响;协调发展度重心大体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地理空间转移;促进协调发展应结合地区特色及所处协调阶段,采取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策略,注重加大农业机械投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祥胜 陈洋 赵嘉新 任庆昌
改革开放以来,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政策措施的影响,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城镇化发展呈现明显的梯度差异,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实施不同的城镇化政策已成为共识。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划分不同类型的政策地区,从各类地区的现状特征与发展挑战入手,探讨"差异性"的城镇化发展路径,为未来具有操作性的城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城镇化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
城镇化 政策地区 差异化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天祥,王旭升
宝安县邻近香港。1978年前,全县辖1个建制镇——深圳,20个圩镇,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年产商品粮1.2亿斤,商品率达35.6%,耕地亩平收入为45~85元,是一个主产粮食的穷县。深圳划归特区后,宝安县又成为没有城镇的纯农村县。但开放政策却促使该县农村经济迅速高涨,尤其是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令人瞩目。因此。了解宝安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对促进我国城镇化的进展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忠暖 江锦 曾舜英
运用层次分析法、变异系数法对1994,2003,2012年广东省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借鉴物理耦合协调概念建立协调发展指数,对广东省域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4—2012年间广东省城镇化加速发展,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珠三角为当前城镇化高值区,粤西为城镇化高速发展区,粤北为城镇化塌陷区;广东交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内部差异增大,粤东地区交通发展始终处于落后地位;各地级市城镇化与交通系统协调发展状况不断改善,但以低层次协调发展为主,城镇化与交通系统两者的关系由20世纪90年代的城镇化滞后转变为现阶段的交通滞后。
关键词:
城镇化 区际交通 协调发展 广东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继瑞 刘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依然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城镇化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城镇化建设问题正越来越成为一个关系到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话题。第五届比较研究工作坊于2014年9月20日在重庆工商大学举办,研讨会主题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等与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相关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云霞 南灵
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分析西安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西安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城镇化居民生活水平低、城乡差距大等问题;(2)土地整治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3)新型城镇化涉及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要牢牢抓住《决定》的改革方向,循序渐进,全方位协调推进。总之,西安市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将新型城镇化与土地整治项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瑞 史文中
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在ArcGIS以及GeoDa的支持下,从时空变化的角度,对广东省2002—2012年城镇化发展以及城镇化过程中的经济结构和空间布局发展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到2012年,广东省各个城市的城镇化已经全部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并不完全一致,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布局上有较大的异质性,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都集中在东莞以及周边地区,而城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集中在珠三角偏东北部的沿海城市。同时,第一产业对城镇经济发展影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作用较大,不同的产业构成也有各自的空间布局特点以及空间布局变化特征。第一产业空间分布在近10年均衡性变弱,东部比重减少较快;第二产业趋于沿海分布,差异性减弱,空间分布均衡性提高;第三产业差异缓慢增大,空间分布较为均衡。通过分析,从而掌握广东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的空间布局以及时空变化特点,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镇化 城镇经济 空间分析 广东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