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33)
- 2023(8756)
- 2022(6719)
- 2021(6080)
- 2020(4886)
- 2019(10991)
- 2018(11003)
- 2017(21965)
- 2016(11813)
- 2015(13025)
- 2014(12991)
- 2013(12935)
- 2012(11730)
- 2011(10326)
- 2010(10435)
- 2009(9615)
- 2008(9174)
- 2007(8535)
- 2006(7867)
- 2005(7065)
- 学科
- 济(58059)
- 经济(58010)
- 农(45523)
- 业(35368)
- 农业(30071)
- 管理(21994)
- 方法(19215)
- 数学(17885)
- 数学方法(17805)
- 中国(17321)
- 业经(16565)
- 地方(15146)
- 贸(14214)
- 贸易(14208)
- 易(13948)
- 财(13916)
- 企(13890)
- 企业(13890)
- 发(11896)
- 出(11765)
- 收入(11528)
- 农业经济(10260)
- 制(10146)
- 发展(10098)
- 展(10091)
- 村(9272)
- 农村(9255)
- 学(8534)
- 口(8407)
- 出口(8404)
- 机构
- 学院(165892)
- 大学(160802)
- 济(79437)
- 经济(78082)
- 管理(60664)
- 研究(59146)
- 理学(52548)
- 理学院(52009)
- 管理学(51166)
- 管理学院(50916)
- 农(48305)
- 中国(46393)
- 农业(36449)
- 科学(34265)
- 京(33260)
- 财(33016)
- 业大(30438)
- 所(29395)
- 中心(27989)
- 江(26507)
- 研究所(26444)
- 财经(25742)
- 经济学(25688)
- 经(23666)
- 经济学院(23622)
- 农业大学(22442)
- 范(21691)
- 师范(21537)
- 经济管理(20466)
- 院(20329)
- 基金
- 项目(111955)
- 科学(89391)
- 研究(84330)
- 基金(82943)
- 家(71971)
- 国家(71313)
- 科学基金(61252)
- 社会(57911)
- 社会科(54717)
- 社会科学(54707)
- 省(44358)
- 基金项目(44346)
- 自然(36197)
- 教育(35945)
- 自然科(35363)
- 自然科学(35357)
- 划(35320)
- 自然科学基金(34704)
- 编号(34682)
- 资助(32132)
- 农(28989)
- 成果(26747)
- 发(26746)
- 部(25446)
- 国家社会(25409)
- 重点(24699)
- 创(22912)
- 课题(22813)
- 发展(22430)
- 展(22133)
共检索到255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谭昶 吴海涛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设置邻接权重、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三种空间权重矩阵,从空间维度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城镇化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和空间异质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高-高"与"低-低"集聚的特征,这也印证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新型城镇化发展不仅能增加本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其他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此外,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就业城镇化均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因此,要进一步优化城镇化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好城镇化的溢出效应,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晓军 吴淑嘉 邹静
基于2013—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系统剖析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不仅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还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与农民增收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本地区农民增收,同时正向影响周边地区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为探讨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提供中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分析视角,也为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给予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小峰 陈宗兴 霍学喜
以《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79~2014)》和《中国统计摘要2014》为数据源,主要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我国西部农民收入的动态增长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增长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进而,以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为研究对象,借助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对农民收入数据进行了融合和近似计算,并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前后农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增长率变化趋势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之间呈线性增长趋势,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速最为显著,尤其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下应充分发挥工资性收入剧增的连带作用,推动其他三个收入来源的增长,实现我国农民纯收入的又好又快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利用1997-2010年间我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基于门槛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进一步根据门槛面板模型得到的两个城镇化门槛值将我国30个省划分为高、中、低三种城镇化类型样本,然后对其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水平城镇化的省份,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在中等城镇化水平省份,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最大;而到了高水平城镇化阶段,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则逐步降低。认为应该在不同城镇化水平的省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更有效率地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收入 门槛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琪 唐跃桓 任小静
本文具体分析了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直接影响机制和空间外部性作用,并基于浙江省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两者的关系。研究发现,电子商务发展及其空间溢出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其作用越强,同时,欠发达地区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带来的"后发优势"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村网商集聚对当地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呈现为"倒U型",其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飞 何丽丽
我国农民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农业经营性收入、务工收入及其他收入。城镇化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动力之一,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被提到一个新高度。新型城镇化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过程,实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条件下,农民增收能否持续、高速的发展成为新的课题。文章对湖北省部分市(县)采取实地查勘、问卷调查与走访农户、搜集资料、逻辑分析的方法就湖北省新型城镇化条件下农民增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产品产值,减少农业产业链内耗,实现农民增收;(2)新型城镇构建农民市民化社会构架,提高了农民工资收入与社会福利收入,增加了农民收入;(3)新型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凤连 彭宇文
通过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理论、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厘清城镇化、农民收入、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与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均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任意两者的组合对第三者都有显著影响;高经济增长对农民收入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农民收入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在一段时期内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垚 杜兴端
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化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既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也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也能加快城镇化发展。当前,我国应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收入 协整分析 VEC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庆然
文章选取中部地区1978~2010年的样本数据,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中部地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祖梅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民增收问题是政府面临的重大且现实的问题,中部六省"三农"问题尤为突出。大量理论和实证数据表明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会对农民增收产生刺激作用。文章利用中部六省1990—2013年的样本数据,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农民增收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函数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技术对实证结果进行检验分析。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农业现代化 城镇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新智 刘雨松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促使农村剩余的优良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增加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收入;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特征越发明显,留守农民的人均产出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了加强,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与日俱增;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民收入的作用并不显著,且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差异较大,出现了"教育抽水机"现象。我国应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既要不断加强对离农、留农主体的教育与培训,又要吸引外部人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提升农村整体人力资本层次,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教育 农民收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曾慧敏 谢珊珊
本文选取我国26个省市2001-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SBM-DEA模型测度了省际农产品流通效率,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农产品流通效率来影响的间接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农产品流通效率总体水平偏低;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直接效应为正;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但城镇化对农产品流通效率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进而导致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间接效应也具有滞后性;另外,间接效应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正向冲击强度大于直接效应。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产品流通效率 农民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文丽 黄桦 栗挺
根据1978~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Johanson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预测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深度考量山西城镇化发展进程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关系,且长期更具显著性。可见,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对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而在政策选择上更应重视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收入 向量自回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宋元梁 肖卫东
本文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刻画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交互响应作用,而且其长期的响应作用程度更显著、更稳定。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路径选择和重要途径。在采用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选择上,应采取长期政策而非短期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钟唯 周慧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及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提高,并通过促进工业的发展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工资性收入的提升。从而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并当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并通过转移性支付以提高农民收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收入 乡村振兴 湖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