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8)
- 2023(5802)
- 2022(4263)
- 2021(3692)
- 2020(3027)
- 2019(6531)
- 2018(6687)
- 2017(13076)
- 2016(7109)
- 2015(8162)
- 2014(8560)
- 2013(8273)
- 2012(7099)
- 2011(6438)
- 2010(6545)
- 2009(6082)
- 2008(5654)
- 2007(5147)
- 2006(4743)
- 2005(4434)
- 学科
- 济(33847)
- 经济(33808)
- 业(20835)
- 管理(19793)
- 企(15197)
- 企业(15197)
- 中国(13449)
- 方法(13122)
- 农(11864)
- 数学(11431)
- 数学方法(11369)
- 业经(8562)
- 农业(8102)
- 地方(7806)
- 财(7061)
- 制(6205)
- 发(5936)
- 贸(5457)
- 贸易(5453)
- 学(5440)
- 产业(5304)
- 易(5186)
- 发展(5089)
- 展(5081)
- 结构(4780)
- 银(4641)
- 银行(4619)
- 体(4574)
- 融(4533)
- 金融(4532)
- 机构
- 学院(104897)
- 大学(104111)
- 济(44973)
- 经济(44070)
- 管理(39155)
- 研究(35989)
- 理学(33929)
- 理学院(33512)
- 管理学(32864)
- 管理学院(32698)
- 中国(26631)
- 京(21724)
- 科学(21251)
- 财(20198)
- 所(18008)
- 农(17463)
- 研究所(16322)
- 财经(16254)
- 江(16203)
- 中心(15787)
- 范(14938)
- 师范(14819)
- 经(14811)
- 业大(14724)
- 经济学(14349)
- 北京(13595)
- 农业(13366)
- 经济学院(12912)
- 州(12891)
- 院(12891)
- 基金
- 项目(69376)
- 科学(55641)
- 研究(51113)
- 基金(50860)
- 家(43980)
- 国家(43564)
- 科学基金(37771)
- 社会(34638)
- 社会科(32677)
- 社会科学(32671)
- 省(27054)
- 基金项目(26658)
- 教育(23685)
- 自然(23295)
- 自然科(22843)
- 自然科学(22837)
- 自然科学基金(22416)
- 划(22228)
- 编号(20965)
- 资助(19961)
- 成果(16559)
- 部(15440)
- 重点(15295)
- 发(15162)
- 课题(14661)
- 国家社会(14482)
- 创(14115)
- 教育部(13409)
- 创新(13093)
- 大学(13056)
共检索到158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万玲
城镇化、就业和消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并且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差异化的相互作用机制。本文基于新时代背景,对新型城镇化、多元化就业与扩大消费的关系进行研究,结论认为:新型城镇化、多元化就业与扩大消费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三者关系依赖的主导力和关系结构存在差异。本文认为建立新型城镇化、多元化就业和扩大消费的良性、可持续协调发展机制,必须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精准投资,丰富多元化就业的内涵,并做好各个发展阶段的衔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谢淑娟
新型城镇化对启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目的,需要着力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发展权缺失、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失地农民就业难以保障等问题,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同时,建立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稳定进城农民的收入增长预期,在保持城镇化的速度、城镇就业岗位增加、进城农民收入增长以及消费水平提高等方面相对平衡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城镇化,以保障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居民 消费需求 扩大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侯为民
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对扩大农村消费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伴随着农民居民消费率下降的突出问题。正确处理好城镇化和扩大农村消费关系,需要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改变土地和人口分离、人口数量和质量脱节的做法,确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既要全面和合理地处理好征地、人口迁移、产业发展、农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扩大内需的关系,加快制度创新;又要在合理和分类的基础上提升城镇化质量,使城镇化成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加速器。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消费 居民消费率 新型城镇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程莉 滕祥河
本文在研究人口城镇化质量、消费扩大升级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1978-2014年相关数据,对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效应及消费需求传导下人口城镇化质量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城镇化质量对消费需求扩大具有正向影响,但受制于消费环境等因素,这一作用效应并非完全显著;人口城镇化质量具备提升消费结构的基础,关键在于释放前期累积的负面效应;人口城镇化质量与经济增长基本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存在通过消费传导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但受制于过去粗放外延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这种正向传导机制发生扭曲,正向促进作用逐渐被负面影响替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越峰
目前国内需求稳步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回升明显,消费持续稳定恢复。而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型城镇化建设一般难以直接作用于消费,往往需要通过各种传导机制,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收入。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扩大内需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机制,旨在为各地方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波
扩大消费增长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面对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减缓实现经济再平衡的共识性政策,而城镇化被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应从理论和经验证据关联的角度认识城镇化和扩大消费增长,以期为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工具提供行动指南。基于一个库兹涅茨结构分析和锲入城镇化的消费模型,并结合中国数据综合分析中国城镇化和扩大消费增长,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显著结构关联。
关键词:
城镇化 扩大消费 结构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城镇化建设及其所带来的消费需求的扩大是构建中国经济增长长效机制的主要动力之一。运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所带来的消费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人口城镇化带来了消费需求总量的扩大,但土地城镇化所带来的总量效应不明显;第二,统计制度和户籍管制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人口城镇化与居民消费率的关系有悖于常理,人口城镇化抑制了居民消费率的提高;第三,城镇化进程中开放程度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都能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产业支撑对消费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第四,人口城镇化引致了政府消费支出的增加,土地城镇化则为政府消费支出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桑丽
本文基于2014-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流通业集聚、新型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业集聚可推动居民消费扩容升级,且该作用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新型城镇化在流通业集聚对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零售业集聚对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于物流业集聚;西部地区流通业集聚对居民消费扩容升级的促进作用高于东、中部地区。因此,应加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重促进物流业集聚、重点打造西部地区流通业集聚区,借此推动居民消费扩容升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边杨 商圆月 李兰冰
在国际经贸关系变化的情况下,内需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国内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对于畅通国内大循环至关重要,而新型城镇化正是扩大内需潜力之所在。本文从"理论机制——路径探索"两个维度对扩大内需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系统性探究。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与扩大内需之间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农业人口迁移的消费需求规模扩张效应、城市生活品质改善的消费需求质量提升效应、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投资消费需求规模扩大效应、产业结构调整引致的投资规模量质双升效应等方面。基于扩大内需视角,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应关注以下几点:以城市生活品质建设促进要素集聚能力改善;以都市圈与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整体功能提升;以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合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兆媛 周少甫
文章构建了新型城镇化的指标,基于2004—2015年的30个省域数据,利用短面板动态空间误差模型的QMLE估计方法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消费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差异,对东西部的影响显著且对东部影响更大;老龄化对消费率存在显著的负的影响且对中西部的影响显著,但对东部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居民消费 空间动态误差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虹乔
本文在阐述城镇化对扩大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2009年我国234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运用自抽样、OLS估计和SUR估计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而从中国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继续加快城镇化建设,仍将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城镇化 扩大内需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友爱 江正发
我国存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 ,农村自给性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低收入和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大多数妨碍了内需的扩大。农村人口城镇化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城镇化 扩大内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叶伟春
当前,我国将城镇化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据有关数据测算,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吸纳1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城。这对日用消费品、住房和汽车、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都会形成巨大需求。2002年~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年均提高幅度为1.35个百分点。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2008年和2009年城镇化率增长幅度下降到1.23个百分点,但2011年又回到1.35个百分点,大大高于上世纪90年代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士斌
世界各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表明,城镇化与工业化存在阶段性关联。当前我国快速城镇化的原因并非目前盛行的城镇化滞后所积累的追赶效应,而是中国工业化特定阶段的内在要求,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进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提高,内需市场也会随之扩大。因此,在实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并无需刻意提高城镇化水平,而要转变政策导向和财政投入机制,放宽城镇户籍限制,实现进城农村劳动力职业、身份与收入的同时转变,从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机制 劳动者收入 国际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