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0)
- 2023(9290)
- 2022(7325)
- 2021(6529)
- 2020(5445)
- 2019(12056)
- 2018(12025)
- 2017(23630)
- 2016(12737)
- 2015(14402)
- 2014(14718)
- 2013(14128)
- 2012(12750)
- 2011(11225)
- 2010(11302)
- 2009(10904)
- 2008(10517)
- 2007(9589)
- 2006(8752)
- 2005(8244)
- 学科
- 济(55296)
- 经济(55204)
- 管理(41002)
- 业(38363)
- 企(29759)
- 企业(29759)
- 方法(20712)
- 数学(18154)
- 农(18074)
- 数学方法(18012)
- 中国(17350)
- 财(17039)
- 制(15837)
- 业经(13675)
- 农业(12144)
- 地方(11734)
- 体(11163)
- 银(9902)
- 银行(9885)
- 行(9450)
- 学(9399)
- 融(9333)
- 金融(9330)
- 体制(8990)
- 务(8817)
- 贸(8791)
- 财务(8787)
- 贸易(8785)
- 财务管理(8766)
- 税(8529)
- 机构
- 学院(183135)
- 大学(183037)
- 济(81478)
- 经济(79888)
- 管理(68666)
- 研究(62564)
- 理学(58616)
- 理学院(58022)
- 管理学(57117)
- 管理学院(56795)
- 中国(48394)
- 财(41184)
- 京(37948)
- 科学(34822)
- 财经(31695)
- 所(30605)
- 江(28766)
- 经(28701)
- 农(28547)
- 中心(28356)
- 研究所(27231)
- 经济学(26607)
- 业大(24487)
- 经济学院(23922)
- 北京(23550)
- 财经大学(23337)
- 范(22965)
- 师范(22749)
- 院(22676)
- 州(22113)
- 基金
- 项目(119740)
- 科学(95779)
- 研究(89000)
- 基金(88894)
- 家(76742)
- 国家(76088)
- 科学基金(65890)
- 社会(60657)
- 社会科(57492)
- 社会科学(57483)
- 基金项目(46440)
- 省(45903)
- 教育(40557)
- 自然(39948)
- 自然科(39037)
- 自然科学(39029)
- 自然科学基金(38349)
- 划(37888)
- 编号(35328)
- 资助(35233)
- 成果(29095)
- 制(28073)
- 部(27226)
- 重点(26977)
- 国家社会(26245)
- 发(25851)
- 课题(24818)
- 创(24542)
- 教育部(23866)
- 人文(23275)
共检索到283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永平 徐盈之
利用200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和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始终对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三种制度(土地、户籍和社会保障)变迁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还存在阻碍作用;进一步利用滞后模型分析发现土地制度变迁的滞后作用明显,而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滞后作用为正但并不显著;通过考察新型城镇化与三种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增长的综合效应,得到的结果与理论预期有较大差距,可见当前的三种制度已成为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的瓶颈因素。因此,若要不折不扣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发挥其刺激内需与推动消费增长的引擎作用,则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宝海
改革开放以来,制度二元论是中国二元结构成因的主流观点。从制度变迁入手推动结构转换成为学术界探索的热点。这种制度变迁理论在改革内容、改革方向和制度变迁决定力量方面达成了共识,建立了城乡制度变迁的分析范式和理论框架,但在理性人的适用范围、制度变迁成本支付问题和城乡居民利益博弈机制建设方面缺乏深入探讨。从理论演进角度总结这种制度变迁理论的进展、查找存在的问题、展望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对于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苏明 王泽彩 董敬怡 程瑜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就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要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并将新型城镇化确定为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而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强调,"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常伟 马本江 申嘉欣
城镇化已日益成为推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积极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消费则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在2005-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通过构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模型就我国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可持续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的收入在城镇化对城乡居民的非线性影响中具有门限作用;我国城镇第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度要高于第一产业,各地区人均GDP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再到最终保持稳定的趋势;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发达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要远高于全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且居民收入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这使得居民的收入提前达到门限值;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居民的收入整体达到门限值的时间延迟,进而导致城镇化推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的效果不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小芳 汪发元
城镇化是驱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选取2005-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横截面数据,构建城镇化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常辉
推动国内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层次的提升,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石和主要动力。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需着重做好扩大消费与生活品质提升,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最佳落脚点。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我国居民扩大消费的主要阻梗、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其与扩大消费的关系进行分析,梳理出新型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并提出相应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秀艳 孙涛 高明
构建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进行了测度;对kaya模型进行了修正,选择五个自变量构建了多元线性检验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滞后阶数检验和协整检验,确定了实证均衡方程和误差修正方程。研究发现:变量PG-1和UER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呈现逆向影响,UR、PEC和CD呈现正向影响,在全部影响因素中,CD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UR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小,其他依次为PEC、UER和PG-1。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志仪 毛慧晓
中国改革进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外部环境深刻影响着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笔者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使用1990年~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支出数据,分析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相比收入不确定性,支出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影响更大;2000年以前教育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影响最大,2000年以后住房支出不确定性的影响加大,医疗支出不确定性和教育支出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也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不确定性 消费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禹四明 李亚诚
论文利用1994-2013年间28个省区面板数据,通过建立PVAR模型,以动态视角分析城镇化、居民消费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实:"城镇化—居民消费—经济增长"模式短期内是行的通的,长期受阻;城镇化与经济增长表现为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化引起经济增长,居民消费则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城镇化与居民消费均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持久动力,但反过来,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的激励仅维持在1期以内。最后,论文针对城镇化背景,提出了充分发挥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日东 苏梽芳
城镇化战略是“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1978~2004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消费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增长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城镇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的累积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累积效应,并且正向拉动效应的持续时间更长也更稳定。因此,在采用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叶飞 夏青 周敏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和改进Moore指数,分别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迁指数进行测算,并在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基础上,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效应分解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显示,新型城镇化通过发挥其"选择效应"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生产率,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红利"因产业结构变迁而减弱,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结构性减速"现象,但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仍存在;实现产城联动,发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协同效应",对于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减速"问题,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土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土地制度不仅事关社会长治久安,而且关系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土地制度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展开:城市土地制度改革重点围绕市场化方向推进,逐步完善土地价格发现机制,凸显土地价值,实现以地生财,为城市基础设施提供建设资金,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围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方向演进,积极开展"还权赋能"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产权交易中收益分配比例,提升农民承担市民化成本的能力。两条路径取得了同样的结果,共同推动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新型城镇化 土地制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杭斌
利用山西省城镇居民 1990~ 2 0 0 0年的月度收支调查资料和现代经济计量方法 ,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 ,受制度变迁影响 ,1996年后山西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 :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比例也即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降低 ;前期消费及前期收入的波动对本期消费不再具有显著影响 ,表明消费者比从前更具有前瞻性 ;消费对同期收入的敏感度大幅度下降 ,跨时期消费的居民所占比重明显提高 ,消费行为也更为理性 ;收入不确定已成为制约消费增长的重要解释变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