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25)
- 2023(9233)
- 2022(6968)
- 2021(6275)
- 2020(5030)
- 2019(11033)
- 2018(11079)
- 2017(21806)
- 2016(11987)
- 2015(13159)
- 2014(13279)
- 2013(13179)
- 2012(11931)
- 2011(10686)
- 2010(10919)
- 2009(10107)
- 2008(9775)
- 2007(9219)
- 2006(8492)
- 2005(7648)
- 学科
- 济(59299)
- 经济(59249)
- 农(49065)
- 业(40477)
- 农业(32698)
- 管理(23687)
- 业经(21176)
- 中国(19546)
- 企(18934)
- 企业(18934)
- 方法(17097)
- 地方(15796)
- 数学(14967)
- 数学方法(14900)
- 发(12838)
- 农业经济(12460)
- 产业(11906)
- 制(11332)
- 发展(11078)
- 展(11071)
- 财(9786)
- 劳(9774)
- 劳动(9757)
- 村(9647)
- 农村(9626)
- 体(9281)
- 技术(8837)
- 学(8817)
- 策(8547)
- 贸(8312)
- 机构
- 学院(174319)
- 大学(166551)
- 济(80335)
- 经济(78949)
- 管理(65543)
- 研究(61401)
- 理学(56906)
- 理学院(56369)
- 管理学(55519)
- 管理学院(55228)
- 农(50281)
- 中国(47184)
- 农业(37848)
- 科学(35978)
- 京(34439)
- 业大(32254)
- 财(31149)
- 所(30639)
- 中心(28631)
- 江(27917)
- 研究所(27709)
- 财经(24735)
- 经济学(24655)
- 农业大学(23213)
- 范(22770)
- 师范(22558)
- 经(22539)
- 经济学院(22375)
- 经济管理(21738)
- 州(21230)
- 基金
- 项目(116626)
- 科学(92970)
- 研究(89650)
- 基金(84170)
- 家(72501)
- 国家(71764)
- 科学基金(61631)
- 社会(60220)
- 社会科(56759)
- 社会科学(56748)
- 省(48255)
- 基金项目(45002)
- 教育(38066)
- 划(37949)
- 编号(37637)
- 自然(35794)
- 自然科(34917)
- 自然科学(34910)
- 自然科学基金(34312)
- 资助(32194)
- 农(30252)
- 发(29211)
- 成果(29116)
- 重点(25878)
- 部(25735)
- 国家社会(25453)
- 课题(25263)
- 发展(24631)
- 创(24539)
- 展(24277)
- 期刊
- 济(99087)
- 经济(99087)
- 农(57798)
- 研究(49410)
- 中国(40334)
- 农业(39171)
- 科学(26420)
- 学报(26317)
- 业经(24124)
- 大学(21698)
- 学学(20995)
- 财(20955)
- 管理(20292)
- 融(18333)
- 金融(18333)
- 业(17545)
- 问题(15179)
- 农业经济(15109)
- 教育(14712)
- 农村(14620)
- 村(14620)
- 技术(14431)
- 经济研究(13383)
- 财经(12031)
- 世界(11639)
- 经济问题(11156)
- 版(10949)
- 经(10638)
- 农村经济(9717)
- 社会(9309)
共检索到263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洪潮 王丹
解决失地农村劳动力"再就业"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面临的突出现实问题。本文依据1985—2012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修正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剖析新型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演化轨迹及三者的互动规律,进而从新型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两方面,提出了应大力发展与区域相适配的第三产业、应着力推进地方特色明显、产业基础扎实、城镇规模适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钧 罗能生
基于技术外溢、要素集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的理论机制模型,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的影响路径是倒U型的,而其对农村第三产业占比和农村产业结构偏离的影响路径是U型的,且这些影响路径在不同经济区域呈现了一定的差异性。同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路径呈现了阶段性,且经济发展城镇化、居民生活城镇化、公共服务城镇化、基础设施城镇化、资源环境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各有不同。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产业结构 剩余劳动力释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丹 谷洪波 尹宏文
本文以配第-克拉克定理为理论基础,依据国家三次产业划分标准,定性分析了我国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劳动力就业状况。然后引入偏差系数,进一步定量深入探究了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差情况。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为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指导方向,提出"增加农村第一产业投入,稳定农村第一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第二产业技能,调整农村第二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第三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琪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而产业结构调整反过来又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双方互动效应分析,并结合当前实际,本文指出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向中西部转移,以实现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待遇的途径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劳动力。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产业结构 互动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则
城市化是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农村的城镇化不仅是中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与载体。由哈尔滨商业大学郭振教授等同志集体创作的《中国农村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一书,针对中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是作者对中国农村城镇化的理论体系进行创造性探索的成果。该书的特点如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钧
从理论上探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路径,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区域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规模效应和外部性效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理论路径;农村第一、二产业占比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而农村第三产业占比的影响效应呈现出倒U形路径,其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和结构差异;农村产业结构偏离对城镇化的影响呈现出U形路径,其中,中西部地区这一影响是负向的,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是正向的。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偏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秀霞 邢顺福
基于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城镇化改造后状况的调研,剖析了城镇化后劳动力就业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提高新型城镇化后再就业指数,政府必须搭建政策平台,社区要不断创新组织形式,社区居民应充分利用好"第一桶"金,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活质量改善有可持续性。此文旨在对城镇化后得失进行反思,作为新型城镇化借鉴参考。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劳动力 现状 再就业 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伟峰 刘菊
“三农”问题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点,也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日趋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农村城镇化这一有效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思路,以切实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村产业结构 农村城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祁之杰
目前我国农业产值在GDP中的比重已不到15%,但就业人口中从事农业生产的还有约50%。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我国从典型的以"以农为主"产业结构进入到发展型的产业结构。但是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无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还都很不合理。相对于产业结构来说,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的转换比较迟缓和滞后,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教育的落后,在于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就业需求。一个民族,教育滞后,民族主体不能完全达到普通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指望这个民族更快地进入世界前列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林 崔静
[目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均进行着调整,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而这种外流受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此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很大的关联。[方法]为了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利用1978~2014年面板数据,通过GMM三阶段分析法将农村流动劳动力流入各产业的比重变化,与三次产业结构比的变化进行描述性的对比分析,并建立联立方程及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大量农村劳动力脱离土地,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在我国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第二、三产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了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内生性关系。[结论]并针对这一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对更好的引导农村流动劳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雪梅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问题在于通过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业,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非正规就业依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首要选择,这不仅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还在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本身所存在的制度缺陷导致的农村劳动力公民权缺失,使得农村劳动力对非正规就业有着很强的自愿选择。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的根源问题,从政府层面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筱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璇 张旭亮 李腾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劳动力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央及各省关注的重点。利用1992~2012年浙江省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速度两个指数,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的协调关系,发现其协调关系明显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分析对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且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劳动力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广东省和江苏省。一方面,说明浙江省在产业结构与就业上更具协调性;另一方面,说明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缓慢。
关键词:
浙江省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劳动力就业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红宇
众多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问题的研究 ,都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张的原因 ,归结于中国的农民太多 ,使农业经营的规模不经济 ,相对于农业的产出 ,农业劳动力是低效率的。要扭转这种收入差距存在和扩张的态势 ,就要努力调整劳动力就业的结构偏差 ,推动农村劳动力最大限度的转移 ,以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的充分就业 ,实现农民收入增长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 ,需要创造什么条件、制定什么原则 ,做出什么努力 ,怎样达到这个目标 ,这构成了本文关注和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