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2)
- 2023(9685)
- 2022(7595)
- 2021(7204)
- 2020(5650)
- 2019(13034)
- 2018(13062)
- 2017(24476)
- 2016(13103)
- 2015(15384)
- 2014(15259)
- 2013(14774)
- 2012(13383)
- 2011(12169)
- 2010(12255)
- 2009(11177)
- 2008(11145)
- 2007(9896)
- 2006(9030)
- 2005(8047)
- 学科
- 济(58137)
- 经济(58081)
- 管理(32247)
- 业(28928)
- 中国(24230)
- 企(20819)
- 企业(20819)
- 方法(19304)
- 农(18282)
- 数学(16767)
- 数学方法(16667)
- 业经(13596)
- 地方(13587)
- 贸(12360)
- 贸易(12348)
- 易(12053)
- 农业(11531)
- 制(11502)
- 发(10577)
- 财(9972)
- 学(9190)
- 银(9134)
- 银行(9128)
- 环境(9060)
- 理论(8952)
- 行(8853)
- 融(8554)
- 金融(8553)
- 体(8204)
- 发展(8147)
- 机构
- 学院(183903)
- 大学(183741)
- 济(82010)
- 经济(80319)
- 研究(69448)
- 管理(65396)
- 理学(54887)
- 理学院(54208)
- 中国(53701)
- 管理学(53376)
- 管理学院(53039)
- 京(41152)
- 科学(39052)
- 财(35287)
- 所(33621)
- 中心(30644)
- 研究所(30457)
- 财经(27905)
- 农(27299)
- 江(27163)
- 经济学(27052)
- 北京(26635)
- 范(26134)
- 师范(25926)
- 经(25680)
- 院(25420)
- 经济学院(24300)
- 业大(23287)
- 州(21808)
- 师范大学(21074)
- 基金
- 项目(119880)
- 科学(94967)
- 研究(92379)
- 基金(86556)
- 家(75203)
- 国家(74616)
- 科学基金(63590)
- 社会(60375)
- 社会科(57169)
- 社会科学(57153)
- 基金项目(45161)
- 省(44487)
- 教育(42624)
- 划(38231)
- 自然(37538)
- 编号(37256)
- 自然科(36714)
- 自然科学(36707)
- 自然科学基金(36058)
- 资助(34591)
- 成果(30836)
- 发(27788)
- 重点(27690)
- 部(27431)
- 课题(27322)
- 国家社会(26136)
- 中国(25078)
- 创(24852)
- 教育部(23803)
- 创新(23452)
共检索到289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项松林 孙悦
新型城市建设是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于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与构想,加强新型城市建设是实现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新型城市建设历经“谋篇布局”“全面实施”“迭代升级”等不同阶段,在实践探索中不断突破与深化,取得了重要进展。客观地看,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仍面临城市宜居性不高、城市韧性度不够、城市智慧化不足、城市创新力不强、城市生态化不优、城市人文性不全等问题。新征程上,继续推进新型城市建设,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支撑人口规模巨大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动力变革,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品质内涵,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现代化;更加注重发展方式,引领和平发展的城市现代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树琮
对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在城市学界已争论多年了,其中城市化和大城市的规模是争论的焦点、它不仅使我们真正认识到城市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国家建设必须依靠大城市作用的发挥,大城市的发展和规模扩大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同时也使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感受到大城市问题的客观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重要性、本文不打算累赘以往争论的观点,只想借“城市现代化问题讨论”之隙,对大城市问题与建设现代化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此抛砖引玉、移樽就教、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昌惠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中国将有一些城市成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对城市载体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呢?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中的一些城市如何使城市规划和建设适应国际性城市的要求呢?拙见如下。一、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基本特征及主要标志 1.国际性城市的基本特征国际性城市是随着生产的国际化和金融国际化而发展起来的。国际性城市有五个基本特征: (1)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综合经济社会指标达到或超过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同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贺雪峰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野,讨论了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道路的路径选择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既有与世界一般发展中国家相似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其中关键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所形成的新中国的基本制度安排,使中国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现代化道路。新中国形成的基本制度安排既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基础,又是中国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由世界体系的边缘国家进入中心国家的制度红利。充分利用新中国基本制度安排的优势,走三轮驱动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陈雯
城市功能不同于城镇。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化、城镇化已基本到位。新时代的城市化不能限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意义上的城镇化,而是要进一步解决城市本身的更新、升级和功能再造问题。其中包括:克服已经出现的“城市化病”,提高城市集聚经济水准,提升城市产业业态,推动城镇城市化。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与其城市化程度相关。欠发达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在城市化落后,即城市少,城市发展极功能弱,获取发展要素的能力弱。新时代城市化推动区域现代化主要涉及: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解决后发地区的“无城或少城”问题;中心城市的发展极功能由虹吸转向扩散;发展城市群经济。新时代城市化凸显城市的四大价值,即经济、创新、文化、生态价值,为城市和周边农村居民提供高品质生活的空间,引领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满足居民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方面需要。城市的经济价值在于其经济密度,单位城市面积有更高的产出。提升城市的创新中心价值也就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城市拥有的生态财富同时能够提升城市的经济价值。城市人的文明程度,富有吸引力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由城镇化转向城市化涉及进入现代化新征程后经济发展重点的重大转变,突出城市发展的作用。城市成为现代化的策源地,城市化的新内容成为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镇化 新时代城市化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佟家栋 张千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的内涵,又蕴含着中国特色。中国在积极探索和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意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生产方式,形成了新的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运行全过程。数字技术和数字要素贯穿现代经济发展全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要在数字中国乃至数字强国的基础之上构建。建设数字中国需要扩大全社会数字经济建设投入、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以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在数字中国基础之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远景式勾勒,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未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全面”的重要抓手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这是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主要特色,紧密贴合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旗帜鲜明地体现了我国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现代化的不同之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更离不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志勇
税收对国家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现代化需要能够促进社会稳定的现代税制、提供财力保障和促进宏观经济稳定的现代税制、释放市场活力的现代税制,还要求有适宜的宏观税负和合理的税制结构。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仅表现为经济增长,而且表现在现代化制度建设上。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中国税制改革还需要回应全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需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胡欣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在讨论审计现代化的基础上,分析审计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审计现代化是审计理论、审计制度、审计效率、审计效果、审计目标、审计业务、审计方法和审计人员这些方面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十二个方面做出了战略性规划,这些方面都涉及中央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国家利益、公共资金、公共权力,审计可以对这些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使这些领域的责任主体更好地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从而促进这些领域的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唐高华
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当前及未来几年深圳发展的目标定位,为促进这种目标的实现,东进战略被提上了深圳城市发展的议程。东进战略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具备较好的发展环境,也具备一定的发展动力。在实施推进东进战略时,要在政治、制度、资金、管理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应根据东进战略目标和使命,结合深圳的现实特点和未来发展诉求,探寻东进战略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
现代化 国际化 创新型城市 东进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杨新标
中国的城市空间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空间治理。区别于西方国家以资本增殖为目的的城市空间生产,中国的城市空间生产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发展阶段中国的城市空间治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握城市空间治理的核心问题,通过城市经济空间、文化空间、社会空间、生态空间治理,促进城市经济效率与空间结构的协调、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与空间更新的协调、空间正义与发展效率的协调、“三生”空间的协调,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基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城市空间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地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甘泗群
数字经济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以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在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应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因地制宜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元春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数据成为新要素、创新成为新主驱动力、协调融合发展成为新思路、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新底色、高水平开放成为新拓展空间、共享发展成果成为新目的是新型工业化的新内涵。新型工业化是我国中长期多重战略重任的实现路径,数字化变革、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导向等重塑了我国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为此,我们需要重点从关键要素、融合创新、结构优化、政策转型等方面完善工业化的运行体系,优化产业创新生态,不断增强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甘泗群
数字经济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以我国2013—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且在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可通过新型工业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因此,应筑牢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因地制宜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富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