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5)
- 2023(14227)
- 2022(11381)
- 2021(10254)
- 2020(8182)
- 2019(17994)
- 2018(17816)
- 2017(32812)
- 2016(18062)
- 2015(20052)
- 2014(19816)
- 2013(19404)
- 2012(17636)
- 2011(16250)
- 2010(16606)
- 2009(15512)
- 2008(15140)
- 2007(13713)
- 2006(12680)
- 2005(11903)
- 学科
- 济(76716)
- 经济(76638)
- 管理(55889)
- 业(47965)
- 企(37990)
- 企业(37990)
- 中国(28362)
- 地方(26548)
- 农(23086)
- 方法(20854)
- 业经(20274)
- 财(17423)
- 数学(16525)
- 数学方法(16344)
- 农业(15881)
- 制(15535)
- 学(15364)
- 发(14814)
- 银(14431)
- 银行(14401)
- 地方经济(14075)
- 环境(13897)
- 行(13871)
- 融(13632)
- 金融(13631)
- 贸(12222)
- 贸易(12209)
- 和(12036)
- 理论(11940)
- 易(11650)
- 机构
- 学院(250885)
- 大学(245851)
- 济(98223)
- 经济(95603)
- 研究(92459)
- 管理(92234)
- 理学(75493)
- 理学院(74437)
- 管理学(73156)
- 管理学院(72642)
- 中国(72527)
- 科学(57615)
- 京(55437)
- 所(47567)
- 财(46978)
- 农(42726)
- 研究所(42717)
- 中心(42456)
- 江(42147)
- 范(36826)
- 师范(36462)
- 北京(35298)
- 业大(35170)
- 财经(34996)
- 院(34471)
- 州(34297)
- 农业(33025)
- 经(31469)
- 省(31152)
- 师范大学(29042)
- 基金
- 项目(160816)
- 科学(126392)
- 研究(119978)
- 基金(112894)
- 家(98743)
- 国家(97878)
- 科学基金(83443)
- 社会(75710)
- 社会科(71681)
- 社会科学(71664)
- 省(65534)
- 基金项目(59234)
- 划(54362)
- 教育(53435)
- 自然(51906)
- 自然科(50597)
- 自然科学(50583)
- 编号(49750)
- 自然科学基金(49593)
- 资助(44120)
- 发(41195)
- 成果(40414)
- 重点(36898)
- 课题(36098)
- 创(33266)
- 发展(33227)
- 部(33109)
- 展(32696)
- 创新(31224)
- 国家社会(31138)
共检索到410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本文从多学科角度研究了城市化内涵及测度指标和大遗址保护的特质内涵,总结出了城市化测度的五个维度及其常用主要指标,从八个方面概括出了大遗址保护特质内涵。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每个维度城市化背景下大遗址保护面临的挑战,并结合作者赴英国学习考察的实践经验与启示,提出了现代大遗址保护区域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和面对城市化挑战的主要应对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在科学界定相关关键概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获得的重要启示是:可以通过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依据产业集群理论,对发展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基本前提条件,集群的目标,集群模式选择的约束条件,主导型文化产业的确定,集群中各类组织的确定及功能定位,以及集群的基本结构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指出,建立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规划引导、制定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必须优先到位,才能引导其他组织有序进入和多组织和谐运作,这是大遗址区发展可持续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的关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稳亮
大遗址是指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化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在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与其所在区域的城乡发展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博弈。通过对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协同的研究现状梳理和凤翔县城乡发展对雍城遗址保护的影响分析,揭示了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进行"遗址关怀"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基于宝鸡市凤翔县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实践,介绍了城市总体规划在雍城遗址保护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大遗址保护 雍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稳亮 赵达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的保护与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中国大遗址的突出代表,汉长安城遗址长年来一直存在着"保护限制发展,发展破坏保护"的双输局面;其保护规划更缘于文物部门与地方政府在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居民搬迁等区域利益上的分歧而面临"编制难、审批难、实施更难"的窘况。在此背景下,新近编制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以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协调为指针,在规划技术路线、规划目标与原则、规划内容上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
大遗址保护 区域发展 协调 汉长安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军民 徐晶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遗产的功能正从单一注重"文化传承"向惠及"区域发展"的方向转变。对于文化遗产资源丰厚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其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对于区域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以甘泉宫遗址为例,在分析甘泉宫遗址与其所在的陕西省淳化县协同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淳化县环境资源特性与甘泉宫遗址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大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协同之策。
关键词:
大遗址 区域发展 协同 甘泉宫 淳化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冉淑青 裴成荣
本文研究目的:将城市的两大元素——文化与空间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空间发展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与座谈获取一手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当前城市空间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城市不同区位大遗址在文物保护、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环境方面面临不同的发展境遇。结论:通过促进大遗址区空间"再生"、构建大遗址区多元特色开放空间、建设大遗址区和谐社会空间、发展大遗址特色文化产业空间等路径实现城市空间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空间 大遗址保护 协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鹏 董卫
大遗址区域内建设空间的布局和调整是关系到遗址保护与遗址区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实际上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是客观条件同遗址自身情况的综合权衡。一方面"城市——遗址——叠压建设"三者间用地关联紧密遗址所在的中心城市为大遗址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经济、政策的支撑,并决定了总体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遗址区内建设用地本身的价值也需要充分考虑。本文以可乐遗址为例,总结了偏远地区乡镇建设空间的布局策略,强调了乡镇利用遗址公园建设实现就地城市化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大遗址 建设空间 可乐遗址 就地城市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海霞 权东计
发展政府主导型大遗址文化产业集群是汉杜陵遗址区域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条创新途径。文章以汉杜陵遗址区为例,对文化产业集群的条件、目标定位、产业定位、集群结构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了政府应尽的重要职责。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稳亮
本文在引介国内外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遗址的复杂特性,从历史、生态、社会3个向度对其环境进行解构与释义。针对当前我国大遗址环境所面临的历史环境消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环境紊乱等严峻挑战,通过对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现实要求与目标指向这两个核心课题的理论阐释,将环境营造视作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抓手,将遗址环境与其本体间的和谐及历史、生态、社会各环境要素间的和谐确立为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终极目标。在此理论前提下,通过杜陵与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的环境营造案例,对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
大遗址 环境营造 和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晶 李迪华
基于城市对雨洪管理的需求,综述了低影响发展的发展历程、设计理念、技术手段等与其相关的各个方面,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描述,旨在让低影响发展这种可持续的雨洪管理途径能够被更广泛地理解、接受和应用,以实现城市化过程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低影响发展 雨洪管理 水过程 城市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秋皓 杨高升
文章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资源约束与生态破坏代价下的生产前沿,对绿色发展效率进行静态测算,进一步利用ML指数分析绿色发展效率的动态趋势,并通过指数分解分析效率波动因素,最后运用Tobit模型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绿色发展效率未达到有效水平,有30%进步空间;绿色发展效率随时间出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区域化差异显著,呈现东部>西部>东部的格局,且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由技术效率变化引发的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应在逐渐减小,由技术进步变化引发的效应在逐渐增加;城镇化率与环境政策对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能源结构对绿色发展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中山 王东生
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自有的特点。伴随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有一些问题。在加快的中国城市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必然会迎来发展的机遇,也必然会引发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大的发展,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也必然应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关键词:
城市化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 机遇 回应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余洁 白海峰 向剑凛
通过分析西咸新区包容性规划理念和城市化进程中西咸大遗址群区位变化的动态过程及管理制度变迁,指出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与传统文物保护管理不协调的制度困境。借鉴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管理思路,提出推进西咸新区大遗址群的协调创新机制,针对大型连片大遗址、单体小遗址和跨区县大遗址群分别采取不同的实施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坚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趋势,全球城市选择高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服务作为其指挥、控制世界经济的产业基础。中国正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应特别注意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基础问题,因为其关系着城市化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城市产业的选择应根据国际产业分工的新规律来加以抉择,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各地的优势条件,以产业链分工为基础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这会提高长三角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该区域城市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关键词:
全球化 新型产业分工 城市产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朴松爱 樊友猛
文章初步建构文化空间理论,阐明其内涵、构成及特性,并以曲阜片区大遗址为例,展示文化空间理论对大遗址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指导意义。首先从中心理念、核心象征、符号系统、活动主体等方面构建出曲阜片区这一文化空间,从空间的生产与消费的视角提出核心区营造应遵循地方特色与中国特色、中心聚焦与散点透视、静态展示与动态呈现兼顾的原则,继而探讨了辐射区延伸中的功能定位和营销策略,最后指出文化空间理论在大遗址旅游中拓展遗产内涵、创新开发思路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文化空间 大遗址旅游 曲阜片区大遗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