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25)
- 2023(6101)
- 2022(5114)
- 2021(4664)
- 2020(3652)
- 2019(7837)
- 2018(7715)
- 2017(14323)
- 2016(7443)
- 2015(7938)
- 2014(7334)
- 2013(6798)
- 2012(5632)
- 2011(5202)
- 2010(5150)
- 2009(5006)
- 2008(4345)
- 2007(3553)
- 2006(3172)
- 2005(2432)
- 学科
- 济(29963)
- 经济(29937)
- 管理(19205)
- 业(18228)
- 企(14338)
- 企业(14338)
- 农(12792)
- 方法(11419)
- 数学(9956)
- 数学方法(9857)
- 业经(8924)
- 中国(8916)
- 农业(8763)
- 地方(8250)
- 财(7424)
- 发(6048)
- 贸(5261)
- 贸易(5257)
- 学(5172)
- 发展(5157)
- 展(5149)
- 制(5113)
- 易(5006)
- 农业经济(4922)
- 环境(4644)
- 理论(4295)
- 划(3869)
- 策(3732)
- 和(3700)
- 地方经济(3697)
- 机构
- 学院(97712)
- 大学(93685)
- 济(36581)
- 管理(36204)
- 经济(35627)
- 理学(31969)
- 理学院(31534)
- 管理学(30772)
- 管理学院(30620)
- 研究(30532)
- 中国(21732)
- 科学(19464)
- 京(18473)
- 财(16503)
- 农(14881)
- 范(14697)
- 师范(14597)
- 所(14247)
- 中心(14071)
- 江(13984)
- 业大(13739)
- 财经(13367)
- 研究所(13011)
- 经(12087)
- 州(11626)
- 师范大学(11624)
- 院(11541)
- 农业(11307)
- 经济学(11159)
- 北京(10754)
- 基金
- 项目(69979)
- 科学(56428)
- 研究(52116)
- 基金(51076)
- 家(44135)
- 国家(43754)
- 科学基金(38450)
- 社会(34727)
- 社会科(32858)
- 社会科学(32855)
- 省(28822)
- 基金项目(27805)
- 自然(24142)
- 教育(23935)
- 自然科(23655)
- 自然科学(23650)
- 划(23361)
- 自然科学基金(23196)
- 编号(21703)
- 资助(19032)
- 成果(16264)
- 发(15828)
- 重点(15652)
- 创(15207)
- 课题(15006)
- 部(14458)
- 国家社会(14323)
- 创新(14039)
- 年(13248)
- 科研(13237)
共检索到135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璐 王江萍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正逐步构建起新型城乡关系,同时提出要发展"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本文通过研究"乡愁"的空间性质,发现其具有距离、尺度与迁移性。同时又针对"乡愁"空间表达的影响要素做出分析,发现自我、他人、历史、自然这四类关系会影响其空间表达。最终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发掘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愁"这一价值意向的空间隐喻:新型城镇化提出"乡愁",就是将城镇、村落、传统、历史、民俗等凝聚成为共同的价值认同意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要维护"原住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保护城镇弱势群体的空间权利,塑造新空间要做到社会、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华胤
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以发展和系统的眼光审视乡愁,把乡愁从情感命题升华为“文明传承和文明新形态”的国家发展命题,将乡愁的地理空间从乡村拓展到城市、祖国,使乡愁从传统走向现代,赋予了乡愁更深层次的时代意蕴;在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中国式的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要以留住乡愁为基本前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留住乡愁,乡愁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情感营养、文化滋养和方法补养,彼此之间是相互包容、相辅相成的关系。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传承于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乡土文化,根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固有的农村情怀,凝练于中国城乡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植根于习近平工作经历中缔结的农村情结。其核心要义是:擘画新时代乡村振兴宏大蓝图、深刻描摹现代化城乡关系新谱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乡愁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还提供了方法指南,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城乡深度融合、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实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奔伟 王镜均 王勇
基于新型城乡关系社会、经济和空间层面的内涵,分析了新型城乡关系导向下的乡村空间转型的趋向。结合苏南乡村空间转型,探讨了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村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空间转型的隐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应对策略。认为,新型城乡关系导向下的乡村规划应注重"三生"空间转型的引导:生活空间注重功能更新与公共空间重组;生产空间注重农地集聚与内生增长;生态空间注重生态确权与生态管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奇 卢俊
在对城市近郊区乡村发展空间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了传统城镇化建设思路下近郊区乡村发展存在的悖论。进而探讨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回归乡村主体、乡村多元增长、重构乡村价值的城市近郊区乡村复兴之路,探索与之相匹配的近郊区乡村复兴的空间转型规划策略。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关系 城市近郊区 乡村复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奇 卢俊
在对城市近郊区乡村发展空间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了传统城镇化建设思路下近郊区乡村发展存在的悖论。进而探讨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回归乡村主体、乡村多元增长、重构乡村价值的城市近郊区乡村复兴之路,探索与之相匹配的近郊区乡村复兴的空间转型规划策略。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关系 城市近郊区 乡村复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武廷海
空间规划是各类空间开发与保护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进行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与空间价值创造的基础。在空间规划背景下,如何认识并规划乡村空间?如何将乡村规划纳入空间规划体系?笔者认为乡村规划应跳出城乡二元对立的误区,更加注重城乡共生、社会效率和空间共享,将乡村保护与乡村开发相结合,乡村规划与设计相结合,促进乡村振兴。城乡区域规划追求的目标城市化是伴随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而席卷人类社会的历史趋势。通常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大量人口
关键词:
乡村规划 新型城乡关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龙珍罗尔依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能够从工农相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三重维度夯实共同富裕制度基础。为此,应优化工农相促的产业制度,健全市场机制、促进生产要素流动、引入现代化管理;完善城乡互补的区域制度,在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共享制度、区域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变革;提升共同繁荣的整体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提升共同富裕理念,并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提供积极保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每年春节我都回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石莲子镇候疃村和父母一起过春节,对于我这样通过考大学离乡进城的人来说,"乡愁"不是什么所谓乡村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而是对父母的思念,父母在,故乡在,乡愁就在。我很不理解,毫无新意、纯粹是无病呻吟的《博士春节返乡手记》何以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每次回老家,我也会问问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一年的收成、收入、期待。我不认为存在乡村凋敝、亲情疏远、农村人对知识的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晓慧 郑传贵
任何制度都负载着一定的伦理价值,公正是制度的第一要义。制度公正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制度歧视是我国城乡分割与不平等发展的根本原因。努力实现制度公正是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平等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公正 城乡关系 制度公正 制度歧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隆福
农村经济改革的胜利,促使千百万农民冲击“庄园”、打破“城堡”,向城市进军,城市经济改革的深入,激发城市各种生产要素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农村扩散转移。这两股潮流的撞击和汇合,使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试就它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一、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城乡关系就其本质是一种生产关系,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又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城市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因此,不同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丹 唐茂华
工农城乡关系都是我国基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之一,我国工农城乡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互惠型到割裂型,又从恢复型到汲取型的演进过程,近年来正在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工农城乡之间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关系系统,也是长期以来累积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关系形态的综合体系,需要从重塑文化基石、完善市场基础、健全制度安排、丰富话语体系、构筑空间格局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政策框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思想为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重塑城乡关系要以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土地确权机制以及长效增收机制的改革,最终推动新型城乡关系重构和城乡繁荣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 机制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龙龙
新时期我国传统城乡关系正面临着人地关系、产业关系和公共资源配置关系的三个转型,而家庭农场作为未来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主流成为支撑当前新型城乡关系重塑的组织关键。未来我国家庭农场在新型城乡关系下势必面临着组织形式、生产劳动关系、进入门槛和经营规模的四大方位性调整,促使当前以家庭主导、小额雇佣、能人领办为特征的家庭农场向股份制、精细化的企业组织转型。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关系 家庭农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