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2)
2023(8804)
2022(7218)
2021(6714)
2020(5416)
2019(12418)
2018(12077)
2017(23039)
2016(11894)
2015(13881)
2014(13782)
2013(13895)
2012(13339)
2011(12689)
2010(12752)
2009(12068)
2008(11708)
2007(10193)
2006(9473)
2005(8909)
作者
(34442)
(29162)
(29060)
(27701)
(18734)
(13770)
(13137)
(11359)
(11048)
(10240)
(10168)
(9525)
(9457)
(9399)
(9177)
(8952)
(8553)
(8278)
(8274)
(7743)
(7658)
(6966)
(6866)
(6776)
(6553)
(6536)
(6201)
(5866)
(5846)
(5650)
学科
(80762)
经济(80689)
管理(31905)
方法(28967)
(27789)
数学(24999)
数学方法(24889)
(22231)
企业(22231)
中国(20784)
地方(17429)
(15031)
贸易(15024)
(14601)
(14380)
(13829)
业经(13810)
地方经济(12563)
(12316)
(12150)
金融(12149)
(11587)
(10832)
(10437)
银行(10430)
环境(10243)
(10211)
(9886)
关系(9807)
理论(9401)
机构
大学(194703)
学院(188909)
(101256)
经济(99712)
研究(74152)
管理(69565)
理学(59513)
理学院(58806)
管理学(58151)
管理学院(57786)
中国(57697)
(43203)
(41038)
科学(38172)
(36548)
经济学(34788)
财经(34751)
研究所(33018)
(31856)
经济学院(31057)
中心(30841)
北京(27051)
财经大学(25951)
(25913)
(25369)
(24743)
师范(24621)
(23250)
科学院(22445)
社会(21218)
基金
项目(117208)
科学(94558)
基金(89905)
研究(88817)
(77298)
国家(76726)
科学基金(65551)
社会(62799)
社会科(59768)
社会科学(59758)
基金项目(45825)
(39674)
教育(39592)
自然(37413)
资助(37264)
自然科(36578)
自然科学(36567)
自然科学基金(36000)
(34601)
编号(32751)
(28813)
国家社会(28429)
成果(28039)
中国(26766)
(26743)
重点(26516)
教育部(25716)
人文(24340)
(23794)
社科(23302)
期刊
(116652)
经济(116652)
研究(66734)
中国(35947)
(30824)
管理(27732)
科学(25217)
学报(24428)
(21308)
经济研究(21052)
大学(19581)
(19478)
金融(19478)
财经(19198)
学学(18058)
(16897)
(16506)
国际(16301)
问题(15827)
教育(15582)
技术(14791)
农业(14772)
世界(14547)
业经(13932)
技术经济(11338)
统计(10143)
经济问题(9405)
(8616)
商业(8462)
(8438)
共检索到300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宝珠  王琳  王利云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局限性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和崛起背景下日益凸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以平等为基础原则、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最终目标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成为国际经济秩序演进的必然趋势。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典型代表,中国已经进入到由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生产力)转向促进新型国际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构建的新阶段。中国的改革实践始终致力于在挑战中寻求机遇。对于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关系,我国在理论引领和实践创新两个维度均做出了贡献,不仅形成了"理念-制度-路径"的系统理论体系,还在构建全球经济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以及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变革等方面取得了实践成效。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立刚  冯长明  
温公颐是当代中国逻辑史研究中成果丰硕并做出重大理论贡献的著名学者。在中国逻辑史合法性和合理性的问题上,他充分肯定中国古代有逻辑,并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详实地论证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内容和发展进程;提出了先秦逻辑分为"辩者派和正名派"两派的划分,准确把握了中国古代逻辑发展的基本线索;认为"内涵的逻辑"和"三物逻辑"是中国逻辑史的主要特征,并论证了中西方逻辑在内容和特质上的差异。温公颐坚持运用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的方法,准确阐释了中国逻辑史发展和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关联性;他倡导的以原著为依据和范畴分析等研究方法为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庄起善  
《国际经济关系》一书是莫斯科新闻出版社1991年出版的专门论述当代国际经济关系的学术著作。该著作由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莫斯科大学、列宁格勒大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等十多位学者和专家集体编著,国际问题专家哈斯布拉托夫教授任主编。该书共二卷,32章。全书阐述了国际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论述了属于国际经济关系范畴的全球性(或称世界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戴翔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的巨大变化,现行国际经济体系已经出现诸多不适应性,亟待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的引领理念、以"开放"为基本导向、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为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指明了方向,必将在引领新时代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时代价值。适应国际经济格局出现的新变化,是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的基本理论逻辑。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新阶段需要有新的战略定位和目标,其具体实现路径是走"和平稳定""合作共赢""共建共享""包容联动"的开放发展之路。实践中,中国表现出了大国担当和责任,已经走在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的实践道路上,并仍将不遗余力地为构建开放型国际经济新体系贡献中国力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治正  
二次大战后,各种类型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且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着全球性的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发展,协调着各种经济关系,对国际经济关系发挥着某些宏观控制的作用。在当代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既紧密联系又激烈竞争的复杂形势下,任何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建设,都不可能离开国际合作而在封闭的体系中取得长足进展。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主潮。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为时尚短,但经济学界对国际经济关系的深入研究,作出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普及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介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草牧  
厦门大学陈亚温撰写的40万字专著《国际经济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于1991年12月由湖南出版社出版发行,并于1992年8月再版印刷发行.作者现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中国西欧学会和第三届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理事.全书在结构体系、内容、论证方法、引用新材料和数据上有其独到之处;并比之一般的西方国际经济学突出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坤望  
国际经济关系是世界范围内超越于国家界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战后以来,国际经济交往频繁,经济生活日益国际化,国际经济关系在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长。同时,国际经济关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也越来越引起世界经济工作者的注意和探讨。由周启元、刘静波二位同志撰写的《国际经济关系学导论》(吉林人民出版社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哈斯布拉托夫   庄起善  
1.对象的基本范畴世界经济是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相互作用的国别经济的总和。既然这里所指的是以各种原则为基础的经济体系,那么,它们就处于复杂的辩证统一和矛盾之中、处于复杂的在形式之中。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骏民  王千  
本文针对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虚拟经济理论对整个经济系统的理解是价值系统出发,将虚拟经济的理论推广到国际经济领域,说明传统国际经济理论的缺陷,指出需要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构国际经济理论。其内涵即从价值系统和资金流系统来重构国际经济关系理论。这对中国今后的改革有两点重要启示:一是中国今后的发展要保持制造业与虚拟经济同步发展;二是要考虑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幼文  
建国70年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其中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并且逐步深化,不断递进。对外经济关系战略选择由四个因素决定,国际环境是外部条件,发展目标是根本方向,理论依据是指导思想,国内体制是推进条件。四个时期中四大决定因素的变化证明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历史逻辑。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东升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于1992年6月2-5日在山西大同召开第6届年会。70多位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同志参加了大会,大会收到论文近30篇。会议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元、原副行长本届年会会长尚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本届年会副会长何方、国务院对外经贸部政策体改司司长刘向东,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德  郜敬钊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领域活跃着一位卓越的学者,他就是杰格迪什·巴格瓦蒂(Jagdish Bhagwati)教授。作为现代工业与贸易部门自由化的主要学术倡导者之一,他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领域完成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主要有福利恶化型增长模型、关于扭曲与福利的一般理论、进口替代与出口促进经济发展战略比较研究、贸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等方面。他的经济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炜  张妍彦  周佳音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财政理论缺乏将中国改革作为一个特殊过程、从改革发展全局视角对财政改革的逻辑进行探讨,导致关于中国财政理论基础的讨论缺少相应的实践对照和改革语境。探寻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财政逻辑,是构建和发展中国财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的有益探索。本文以40年改革实践的特殊过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财政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回答"财政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贡献"为理论命题,总结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工具为改革进程承担成本和提供发展激励的实践逻辑。这种归结形成了中国财政理论认知区别于既有财政理论的特殊性,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财政关系的实践形态,有助于客观评价40年财政改革绩效、展望未来财政改革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财政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构建契合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财政理论基础的有益探索。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永达  
日本的国际经济关系走向与中日经济合作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于永达日本经济可谓当今世界上利用海外条件、借翼而飞的经济类型中最成功的一例,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具有突出的影响。1991年东西方冷战结束后复杂的国际局势,从不同侧面制约、抵减或促进着日本经济的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