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91)
- 2023(8324)
- 2022(6974)
- 2021(6125)
- 2020(5100)
- 2019(11449)
- 2018(11060)
- 2017(21418)
- 2016(11286)
- 2015(12454)
- 2014(12604)
- 2013(12466)
- 2012(11520)
- 2011(10863)
- 2010(10943)
- 2009(10201)
- 2008(9993)
- 2007(9001)
- 2006(8104)
- 2005(7436)
- 学科
- 济(71817)
- 经济(71766)
- 管理(32415)
- 业(29218)
- 企(24996)
- 企业(24996)
- 方法(24368)
- 数学(21286)
- 数学方法(21047)
- 地方(17921)
- 中国(14508)
- 学(13958)
- 业经(13209)
- 地方经济(12609)
- 财(12398)
- 农(11700)
- 制(10104)
- 环境(9081)
- 理论(8650)
- 和(8622)
- 融(8560)
- 金融(8560)
- 发(8124)
- 农业(8094)
- 体(7914)
- 银(7888)
- 银行(7880)
- 务(7866)
- 财务(7840)
- 财务管理(7823)
- 机构
- 大学(172051)
- 学院(171963)
- 济(80551)
- 经济(78994)
- 研究(63300)
- 管理(63261)
- 理学(54491)
- 理学院(53859)
- 管理学(52936)
- 管理学院(52614)
- 中国(45867)
- 科学(38022)
- 京(35760)
- 财(35119)
- 所(32341)
- 研究所(29441)
- 财经(28120)
- 中心(27337)
- 农(26781)
- 经济学(26110)
- 经(25401)
- 江(25240)
- 业大(23876)
- 经济学院(23122)
- 院(22690)
- 北京(22533)
- 范(22171)
- 师范(21946)
- 农业(20775)
- 财经大学(20759)
- 基金
- 项目(112873)
- 科学(89097)
- 基金(82200)
- 研究(80887)
- 家(72109)
- 国家(71547)
- 科学基金(60935)
- 社会(53953)
- 社会科(51220)
- 社会科学(51204)
- 省(44602)
- 基金项目(42727)
- 自然(38138)
- 自然科(37228)
- 自然科学(37215)
- 划(36999)
- 自然科学基金(36553)
- 教育(36483)
- 资助(34007)
- 编号(30351)
- 重点(25998)
- 发(25661)
- 部(24934)
- 成果(24549)
- 创(23179)
- 国家社会(23091)
- 课题(22254)
- 创新(21753)
- 性(21498)
- 教育部(21344)
共检索到260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长青 岳奇如 段玮
针对现有国民经济评价体系的诸多不足和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国民经济增长评价指标——包容性价值。通过构建ESSE综合框架描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刻画经济增长的复杂性特征,并利用世界模型Ⅱ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对五种情景进行系统模拟和分析,以反映经济增长的长期性特征,最后对包容性价值核算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石凯 刘力臻
对新中国60年经济增长质量的定量分析,是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一次重要突破。文章在透析"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基础上,从数量、效益、稳定性和民生福利等方面构建了四维三层综合评价体系,使用"逐层"纵向拉开档次法,从动态时序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包容性增长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依次呈现波动平稳、波动上升和稳步提升三种状态,相继出现四次较大波动。如何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逐层”拉开档次 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江宏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状态,对于合理组织社会再生产,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各种经济关系,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我国经济管理的现实需要出发,以三十多年来的统计资料和经验事实为基础,提出一种目前较为切实可行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状态进行具体评价和定量分析,为宏观经济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利蕊
基于我国1994~2011年房地产投资额与GDP的数据,利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考察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房地产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包容性增长,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另外,在相关数据和实证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文薄
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是一国既定时期经济活动总量的观念总结。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比较,可大体看出各国经济实力的大小,发展水平的差距。由于MPS与SNA核算方法的不同,东西方国家产值口径差距甚大,必须适当调整,消除不可比因素,方能说明问题。钱伯海教授认为:“要把不同核算体系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换算为另一体系,另一货币单位的国民收入,需要进行四个因素的调整,即:(1)包括服务价值的夸大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静娟
目前用于评价国民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有综合指数法和功效系数法。这两种方法将国民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各项不同性质的指标转化为同度量的指标,解决了多指标的综合问题。但这两种方法存在着重大缺陷。一、同时运用综合指数法和功效系数法时,其评价结论有时是不一致的一个...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任栋
江宏同志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整体评价方法》一文中(载于《统计研究》1986年第5期,以下简称“江文”)提出了对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状态进行具体评价和定量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使人深受启发。但是,江文提出的一些观点和方法,是值得商榷的。一、关于评价项目的选择江文所选择的评价项目体系是不尽合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占明
The author considers that the work of national accounts is the practice guided by the fundamentals of the theory of national accounts. The theory of national accounts differs from economics, accountancy and national economic statistics. With the specialized study objects, tasks and system, the theory of national accounts is an independent comprehensive subject.
关键词:
国民经济核算学 核算 独立学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钟兆修
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最后阶段,它集中体现了整个统计工作的成果和水平。中国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是继各个专业统计建立以后逐步创建起来的,并随着各个专业统计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由于我国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经济体制,国家统计局和各级地方政府统计局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综合平衡统计,反映全国及各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比例、效益和速度,为各级领导机关掌握全局情况,制订重大决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仅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和企业的职能,所有制形式、生产结构、分配方式、流通渠道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生产要素市场已逐步形成,与此相适应,一套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拟就正在部分省市试点,以更全面、更准确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林光彬 拓志超
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理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时代课题。本文以时间为脉络,从国家的经济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的视角,对中国70多年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的演进进行梳理,认为这一理论最早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以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形式呈现出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实质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协调发展。21世纪中国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综合平衡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在经济领域的实践探索成果,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论探索成果,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理论探索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和形式未来也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克明
建立健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对于搞好国家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充分发挥经济优势,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人就建立健全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的必要性及其如何做好综合平衡统计的问题,谈点肤浅看法,以供商讨。一、从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角度上,看建立健全综合平衡统计的重要性。所谓综合平衡统计,概括地讲,是指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总体平衡。它是以马克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雷宏 雷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仲九
几年来,我国统计学界对MPS与SNA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换算对比方法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统计研究》1987年第5期发表了李文溥同志的《试析MPS与SNA国民经济综合指标的换算对比方法》一文(以下简称李文)对引起深入研究换算对比方法是有好处的。现就李文的基本观点提出一些商榷意见。 一、关于社会生产统计范围的调整对比 MPS与SNA两大核算体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生产统计范围的不同。MPS只统计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值,SNA则除统计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值外,还包括服务价值。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文群 蔡秀玲
从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出发,在把握个人包容性发展要义,保证测量指标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构建衡量个人包容性发展水平高低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各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并结合指数法建立熵权综合指数模型,对中国2001—2011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后(2002年),中国居民的总体包容性发展水平日渐提升,个人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生活条件和全面能力均获得了巨大改善,但个人的文化生活水平和发展成果的共享度依旧徘徊不前。今后应当重视改善居民文化生活的短板,强调发展机会的均等和发展成果的共享,继续提升个人的包容性发展水平和层次。
关键词:
包容性发展 指标体系 熵权法 综合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