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33)
- 2023(11126)
- 2022(9900)
- 2021(9513)
- 2020(8040)
- 2019(18834)
- 2018(18916)
- 2017(36402)
- 2016(20257)
- 2015(22886)
- 2014(22806)
- 2013(22459)
- 2012(20522)
- 2011(18376)
- 2010(18372)
- 2009(16661)
- 2008(16289)
- 2007(14035)
- 2006(12190)
- 2005(10370)
- 学科
- 济(78371)
- 经济(78287)
- 管理(55945)
- 业(52155)
- 企(44024)
- 企业(44024)
- 方法(41120)
- 数学(35993)
- 数学方法(35363)
- 农(19953)
- 学(19550)
- 中国(18302)
- 财(17542)
- 业经(16410)
- 地方(15163)
- 理论(14566)
- 农业(13176)
- 和(12945)
- 贸(12686)
- 贸易(12680)
- 易(12269)
- 环境(12233)
- 技术(12211)
- 制(12138)
- 务(11567)
- 财务(11495)
- 财务管理(11473)
- 划(10918)
- 企业财务(10828)
- 教育(10400)
- 机构
- 大学(286752)
- 学院(284542)
- 管理(113979)
- 济(104154)
- 经济(101683)
- 理学(100096)
- 理学院(98939)
- 管理学(96585)
- 管理学院(96103)
- 研究(94179)
- 中国(66697)
- 科学(63775)
- 京(61584)
- 农(50581)
- 所(48530)
- 业大(47367)
- 财(45618)
- 研究所(45014)
- 中心(42089)
- 农业(40130)
- 江(40067)
- 北京(38624)
- 范(38479)
- 师范(38066)
- 财经(37614)
- 经(34194)
- 院(33917)
- 州(33287)
- 技术(31582)
- 师范大学(30849)
- 基金
- 项目(203520)
- 科学(158356)
- 基金(146345)
- 研究(143805)
- 家(129274)
- 国家(128240)
- 科学基金(109188)
- 社会(87155)
- 社会科(82445)
- 社会科学(82422)
- 省(80863)
- 基金项目(78260)
- 自然(74487)
- 自然科(72783)
- 自然科学(72762)
- 自然科学基金(71383)
- 划(68551)
- 教育(66729)
- 资助(61719)
- 编号(58573)
- 成果(47249)
- 重点(45630)
- 部(43906)
- 发(42441)
- 创(41986)
- 课题(40591)
- 科研(39531)
- 创新(39140)
- 计划(38821)
- 大学(37405)
- 期刊
- 济(108583)
- 经济(108583)
- 研究(77313)
- 学报(51539)
- 中国(49245)
- 科学(45520)
- 农(45426)
- 管理(40350)
- 大学(37779)
- 学学(35701)
- 财(32742)
- 农业(32397)
- 教育(32381)
- 技术(25658)
- 融(18639)
- 金融(18639)
- 业经(17692)
- 财经(17004)
- 经济研究(16690)
- 业(16482)
- 图书(16244)
- 科技(14970)
- 版(14483)
- 业大(14380)
- 经(14286)
- 技术经济(14078)
- 问题(13988)
- 理论(13973)
- 统计(13290)
- 资源(13199)
共检索到395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绚霞 董军刚 刘创社 董振生 严自斌 高晓岚 高崇玉
针对油菜细胞质不育系微粉及配制化学杀雄杂种问题,用新型化学杀雄剂EN对甘蓝型油菜进行杀雄效果试验,研究EN对甘蓝型油菜花器、花粉活力、农艺性状及不育系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单核期用0.5~0.8μg/mL EN处理杀雄效果最好,全不育株率在95%以上,不育株率100%,对油菜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的影响很小。油菜花药皱缩干秕呈针状、颜色变浅、花丝缩短,花药无花粉或为空秕、畸形的败育花粉。用EN控制细胞质不育系微粉效果明显,使F1代种子纯度提高8%以上。说明该杀雄剂效果好、成本低,是较为理想的新型油菜化学杀雄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宏伟 张恩慧 许忠民 张高翔 朱守亮 刘辉
【目的】筛选出甘蓝化学杀雄剂GS-1最适宜的杀雄质量浓度,以实现甘蓝100%的杂种杂交率。【方法】选用甘蓝自交不亲和系MP01和Y03为试材,在甘蓝种株主花茎和第一分枝上的最大花蕾约2 mm(即花蕾小孢子生长处于单核期)时,全株分别喷施20,5,3,2和1.5μg/mL GS-1,以喷清水为对照,比较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对植株花朵育性、植株生长、结实力及杂交率的影响。【结果】GS-1对甘蓝植株所开花朵的雄蕊育性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后,MP01植株全不育株率为10%~100%,其中5μg/mL GS-1的处理效果最好,全不育株率达100%;不同质量浓度GS-1处理后,Y03...
关键词:
甘蓝 化学杀雄剂 GS-1 杀雄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韦世豪 李永红 田建华 董育红 王学芳 张耀文 赵兴忠 关周博 赵小光 张文学 李少钦 孔建
【目的】研究化学杂交剂SX-1对甘肃春油菜区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春性15份、半冬性20份、冬性7份)的雄性不育诱导效果和生育期的影响,为化学杂交剂SX-1在该区域的有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同生态类型的42份甘蓝型油菜为材料,在最大花蕾长度达2.0~2.5mm时,分别以6.5mg/L SX-1进行处理,间隔10~15d以7.0mg/L SX-1再喷第2次,第1次喷药4d后,每隔2d对植株生长发育和育性情况观察记载1次,直至终花。【结果】SX-1对参试的42份材料都有一定的杀雄作用,对SX-1的反应敏感程度表现为迟钝、略微敏感、敏感、特别敏感4种类型,分别占材料总数的4.76%,2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甘蓝型油菜天然孤雄生殖现象的初步研究杨光圣,傅廷栋(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关键词甘蓝型油菜,孤雄生殖,遗传中图法分类号S565.403.51SPONTANEOUSANDROGENESISINBRASSICANAPUSL.¥YangGua...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孤雄生殖,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驰 胡海兵 蒲晓斌 李浩杰 张锦芳 蒋俊 郑本川 牛应泽 蒋梁材
通过苯磺隆、唑嘧磺草胺、精喹禾灵和烟嘧磺隆4种化学药物对甘蓝型油菜骨干自交系99-35和09QB48-54在成都地区的杀雄效果研究表明:当油菜主花序最大花蕾长度约1.50~2.00 mm,用苯磺隆第1次叶面喷施,隔10 d左右再第2次喷施,每次单株受药量15~20 m L,浓度为0.05~0.10μg/m L的苯磺隆时,可诱导群体全不育株率100%,且不产生药害,并能保持整个花期雄性不育;每次单株受药量8~10 m L浓度为0.30μg/m L苯磺隆时,可诱导群体不育株率90%以上,但结实率受到一定影响;0.30μg/m L浓度的苯磺隆涂茎二次,可诱导群体全不育株率91.16%;唑嘧磺草胺、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磊 何菡子 范楚川
油菜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同时也是我国最主要的食用植物油来源。长期以来,油菜育种工作者尝试通过传统育种策略培育良种。然而,甘蓝型油菜是种间杂交后双二倍进化而来的异源四倍体物种,其基因组中存在较多基因冗余现象。因此,通过人工杂交选择、随机诱变等传统遗传方法改良性状效率非常低。近年来,CRISPR/Cas9技术以其高效、简便的独特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多倍体油菜的基因功能研究和定向遗传改良。为了能够快速高效地对甘蓝型油菜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和遗传改良,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甘蓝型油菜恰逢其时。本文综述了目前CRISPR/Cas9系统应用于油菜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涉及油菜产量、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耐受性等重要农艺性状,并探讨了油菜基因编辑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卫江 李莓 曲亮
针对甘蓝型油菜温敏核不育利用的一些障碍,研究了隐性核不育×温敏核不育分别在温敏核不育繁殖区和制种区的育性表现,发现其杂交后代为一种新的温敏核不育类型,这种新类型的温敏不育系能有效地降低育性转换温度,从而使杂交制种过程更简易、安全,可进一步扩大了温敏核不育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温敏核不育 育性表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红美 徐跃进 万正杰
采用新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源(Eru CMS)为材料,通过杂交与胚抢救技术,获得甘蓝型油菜与甘蓝的种间杂种,对杂种进行鉴定并对杂种性状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和染色体计数鉴定后发现,真杂种的DNA含量为两亲本的中间值,并且染色体数目均为28条。通过对真杂种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种植株幼苗形态都介于亲本之间,生长后期则偏向甘蓝型油菜,具有超亲本的杂种优势;花叶杂种的叶片结构出现了变异,而绿叶杂种的叶片结构介于亲本之间;杂种的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量、初花期和花器官形态也都介于亲本之间;杂种具有自身特异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杂种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花粉无活力,以甘蓝为轮回亲本与杂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俊儒 吴建勇 张剑 刘平武 杨光圣
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杂种优势机理,以期为最终揭示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积累试验数据。方法应用拟南芥cDNA芯片,以华油杂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杂种和亲本在花蕾中的基因差异表达。结果杂种和母本8086A之间,有83个上调的转录本和331个下调的转录本;杂种和父本7-5之间,有94个上调表达的转录本和423个下调表达的转录本。在上调表达的转录本中,存在较多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讨论了这些基因和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号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磷酸核酮糖(PRK)的Northern印迹结果与芯片显示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基础代谢基因对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的形成影响较大。拟南芥cDNA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明 林忠武 董军刚 魏泽兰 石淑稳 张丽丽
以相对发病率和相对病情指数(RDI)为指标,比较了三轮半姊妹(HS)家系和全姊妹(S1)家系的油菜菌核病抗(耐)性水平。病圃诱发(菌丝体喷雾)条件下,HS家系群和S1家系群的平均RDI为116.8~172.2,家系间RDI变幅为40.2~408.5。在96HS和96S1家系群中分别有30.6%和39.0%的家系RDI小于100,其中有些家系的病情指数仅为抗性对照的40%。单株表型选择可为选择提供较大的变异基础,但以HS和S1家系病害鉴定为依据的选择,能更为显著地改善群体抗性水平。相同年份田间和病圃条件下的RDI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年度间RDI相关不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江生 刘后利 舒征兵 石淑稳
在甘白种间杂种后代中再次发现一株复果变异株,其最明显特征是部分花朵着生2~3个雌蕊、10~16枚雄蕊。经过多代鉴定选育证明,复果特性能稳定遗传,不受环境条件影响。迄今育成了90-12等甘蓝型和白菜型复果品系6个,复果株率90%~100%,复果指数40.8%~64.2%。与普通单角油菜比较,单株角果数增加40%以上,复果籽粒数增加1倍以上。复果性状这一优异资源的再次发现和稳定遗传,为油菜高产育种提供了优异的种质材料。
关键词:
复果油菜 多雌多雄 突变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楮海燕 喻敏 王运华 吴礼树
采用土培试验,对硼效率不同的甘蓝型油菜进行两步筛选。(1)苗期筛选:选择13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在缺硼和硼正常处理条件下,根据苗期地上部干物重比(-B/+B)作为硼效率系数,来反映不同品种硼效率差异,初步判断有硼高效品种22个,硼低效品种2个,硼中效品种106个;(2)产量筛选:以B2(土壤有效硼0.25mg/kg),B3(土壤有效硼1.0mg/kg)水平下油菜种子产量比(B2/B3)来反映不同品种利用硼效率的差异。获得硼高效品种7个,硼低效品种1个。同时苗期筛选后选取的9个品种经过产量筛选验证,有8个品种与油菜种子产量筛选一致,苗期筛选选取准确率接近90%,证明两步筛选法(苗期筛选,产量筛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志荣 官春云
选择硫苷性状差异大,而其他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相近的油菜品系967H和967L为亲本,用RAPD引物对亲本、F1、F2植株进行分子标记,寻找与硫苷性状相连锁的标记.结果表明,从482个RAPD引物筛选出6个在2个亲本之间表现多态性的引物,从这6个引物中筛选出1个在高硫苷基因池和低硫苷基因池之间有稳定差异的引物S268,用S268对F2群体单株进行检验,群体单株只显示3种带型标记,与低硫苷性状连锁的标记S268对低硫苷性状的贡献率为29.51%.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硫苷性状 RAPD分子标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江生 刘后利 石淑稳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种质的研究吴江生刘后利石淑稳(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武汉430070)STUDIESONANEWGERMPLASMRESOURCEOFDOMINANTGENECONTROLLINGYELLOWSEEDCOATINBrasicanapu...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 黄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芳森 王运华 李建春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2个甘蓝型油菜硼低效品种和4个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品种对缺硼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效品种叶色浅、生育期短、抽苔早,低效品种叶色深、生育期长、抽苔晚,生育期和抽苔日数与硼效率系数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早期筛选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硼效率高低的参考指标;在轻度缺硼条件下,低效品种苗期长势较弱,硼含量较高,经济系数小,而高效品种长势较好,经济系数大;轻度缺硼时,不同硼效率品种茎中硼的相对含量均高于硼正常水平,其中,高效品种又比低效品种高,有利于硼的运转和再利用,提高硼的利用效率;缺硼对低效品种株高、单株总果数、千粒重影响大,而高效品种受影响较小;不同硼效率品种的生育进程不受硼...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硼效率 缺硼反应 遗传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