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0)
- 2023(6160)
- 2022(5288)
- 2021(5009)
- 2020(4106)
- 2019(8850)
- 2018(8626)
- 2017(15775)
- 2016(8037)
- 2015(8971)
- 2014(8224)
- 2013(7591)
- 2012(6774)
- 2011(6144)
- 2010(6477)
- 2009(6034)
- 2008(5778)
- 2007(5352)
- 2006(4726)
- 2005(4166)
- 学科
- 业(31111)
- 管理(29917)
- 企(28532)
- 企业(28532)
- 济(27817)
- 经济(27773)
- 技术(14672)
- 技术管理(11511)
- 方法(9687)
- 中国(9683)
- 业经(9069)
- 农(9067)
- 制(7008)
- 数学(6800)
- 数学方法(6707)
- 财(6603)
- 学(6545)
- 理论(6530)
- 银(6207)
- 银行(6190)
- 行(5973)
- 融(5910)
- 金融(5910)
- 农业(5904)
- 划(5729)
- 策(5378)
- 地方(5167)
- 和(5093)
- 体(4836)
- 贸(4707)
- 机构
- 大学(110083)
- 学院(109514)
- 管理(46603)
- 济(44496)
- 经济(43586)
- 理学(40083)
- 理学院(39693)
- 管理学(39141)
- 管理学院(38922)
- 研究(36212)
- 中国(27564)
- 京(23158)
- 科学(21144)
- 财(20055)
- 中心(17076)
- 江(16894)
- 所(16763)
- 财经(15771)
- 研究所(15259)
- 农(15073)
- 业大(14786)
- 北京(14618)
- 经(14401)
- 范(14140)
- 师范(13957)
- 州(13410)
- 院(13368)
- 经济学(13080)
- 商学(12987)
- 商学院(12868)
- 基金
- 项目(76698)
- 科学(62775)
- 研究(57982)
- 基金(56377)
- 家(49853)
- 国家(48977)
- 科学基金(42997)
- 社会(38428)
- 社会科(36417)
- 社会科学(36408)
- 省(31206)
- 基金项目(29910)
- 自然(26930)
- 教育(26519)
- 自然科(26369)
- 自然科学(26362)
- 自然科学基金(25952)
- 划(25772)
- 创(23021)
- 编号(22040)
- 资助(20840)
- 创新(20300)
- 成果(17945)
- 重点(17238)
- 发(16720)
- 部(16490)
- 国家社会(16274)
- 课题(15857)
- 业(15851)
- 制(15454)
共检索到167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刚 李伟伟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构建与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相适应的创新系统,是一国或地区保持国际竞争优势和实现赶超的关键因素。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涉及创新主体的跨学科、跨组织、跨产业和跨区域知识、技术重组和互补性创新。创新主体及其互动方式的多元化催生新型创新组织的涌现和发展,是创新系统演进的重要推动力量。与包括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工业实验室和企业研发机构在内的传统专业化创新组织相比,新型创新组织的功能边界跨越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市场推广创新环节,属于政府主导的混合组织,兼具网络化和一体化特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协同效应和风险社会分摊机制,新型创新组织以应用为导向,推动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市场推广和规模生产创新循环的形成和发展,加速了技术体系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国家或区域创新系统演进的新前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封凯栋
源头性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出现的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对于我国工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创新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拟以国家创新系统视角探索从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到技术创新产业化的机制以及重要性,结合中国现有源头性技术创新机构的发展实践,讨论国家创新系统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源头性技术创新 基础科研 产业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涂俊
本文分析了泰国近年来的创新政策变化以及相应的国家创新系统转型过程,剖析系统内各活动主体在经济危机前后的转变。泰国政府通过推动以“他信经济学”为特征的创新政策,强化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创新系统的各个方面取得了进步。总结泰国创新系统的转型特征,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创新政策方面的借鉴。
关键词:
国家创新系统 他信经济学 经济危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凤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企业创新不仅是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途径,是企业谋求长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从一个国家的总体范围来看,企业创新是国家总体创新活动中最关键的基础与核心部分。因此,仅是把企业创新放在孤立、局部或微观的水平上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要把企业创新放到国家创新系统的水平上来考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志强 卓泽林 姜亚洲
大学在美国国家创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的基础研究成为创新的源泉,大学内部的知识与技术转移则为创新的生成奠定了基础,大学与产业部门间愈加紧密的合作创新机制则有效地形成了创新网络,耦合了不同性质的创新主体,大学为主的科技园则充分地实现了知识、技术、观念在实践层面的扩散。
关键词:
美国 大学 创新系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子凤 官建成 楼旭明 谢逢洁
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法测度ICT对其他部门的生产影响和技术溢出作用,发现ICT制造业对其他部门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整体经济对ICT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在2010年发生显著下降,ICT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技术溢出主要发生在设备制造业,对传统部门的溢出和融合尚待提升,ICT服务业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均较弱。推动ICT和其他部门的融合,发挥ICT的信息基础设施和通用技术作用,对实现工业信息化、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强 李仕明 杨鸿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新健 章东明
本文阐述国家创新系统(NIS)开放状态的两种形式:开放式国家创新系统和国家开放式创新系统,对这两种NIS开放状态的特点进行归纳,并从创新主体和子系统角度对NIS的创新路径选择分别进行梳理,最后探索影响NIS开放式演化的因素。研究发现目前NIS开放性研究的系统性和可衡量方面还需加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仪政,张辉鹏
国家创新系统国际比较孙仪政张辉鹏清华大学中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为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求对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试图对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新系统给予简要的比较,并着重从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文青
科技创新对一国经济持续增长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根据国家创新系统的方法论意义,主要研究了科技创新投资的“系统失效”问题。这种“系统失效”实际上就是“制度失效”,因此,最后相应提出了系统的制度安排,旨在对科技创新投资的“系统失效”进行校正和修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丰 李国兴
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是一个技术不断趋近世界前沿的过程,追赶的前半程重在促进特定产业"从无到有"的规模扩张,而后半程的重点在于关键技术的突破。在追赶的不同阶段,产业政策要适时作出调整。林毅夫倡导"新结构经济学",强调产业政策对于后发国家产业成长的重要性,但其政策的依据是比较优势原理,适用于旨在提升生产能力的早期追赶阶段,如果一直遵循比较优势则不利于追赶后期技术能力的积累。后发国家要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重在把握追赶的"机会窗口",新技术-经济范式的酝酿期为后发国家的技术赶超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此外,后发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需要根据技术-经济范式演化特征,不断促使国家创新系统转型并适时调整产业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宏,张薇
国家创新系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逆向的国家技术创新系统、正向的国家创新系统和双向连动的国家知识创新系统。在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中国台湾、韩国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特点后,本文总结了各国家和地区建设国家创新系统的经验。
关键词:
国家创新系统 科研管理 科技战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治 陈丽玉
本文基于UNDP创立的技术成就指数,测度了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2001-2011年技术成就指数,并利用核密度与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分布变动特征与最终稳态分布情况。研究分析得出:样本期内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持续增长,但城市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并在2006年之后差距扩大有加剧的趋势。长期来看,21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技术成就指数演进路径和变动程度相对平缓,最终的稳态分布将是两极弱化,中间强化。对于中高水平组发展的重点是创新环境的塑造与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增强;对于低水平发展组发展的重点则是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区域创新中心的形成与完善;从深圳市在样本期内领...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金吾伦
中央多次提出"完善国家创新系统"的要求。国家创新系统(NIS)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怎样运用复杂性科学(Complex Science)的研究成果探讨国家创新系统,完善其结构和功能,克服目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绩。本文就此作了探讨,并阐明了生成论对NIS的涵义。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复杂性 生成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