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71)
- 2023(17577)
- 2022(14817)
- 2021(13803)
- 2020(11707)
- 2019(26613)
- 2018(26218)
- 2017(51052)
- 2016(27655)
- 2015(30887)
- 2014(30282)
- 2013(29691)
- 2012(27168)
- 2011(24252)
- 2010(24462)
- 2009(22821)
- 2008(22817)
- 2007(20571)
- 2006(17946)
- 2005(16006)
- 学科
- 济(116479)
- 经济(116354)
- 业(103187)
- 管理(94663)
- 企(91707)
- 企业(91707)
- 方法(52337)
- 数学(42878)
- 数学方法(42338)
- 农(36229)
- 财(36123)
- 业经(33890)
- 中国(31202)
- 务(25469)
- 财务(25413)
- 财务管理(25372)
- 农业(24565)
- 企业财务(24068)
- 制(23951)
- 技术(23199)
- 地方(22569)
- 贸(20819)
- 贸易(20807)
- 理论(20787)
- 策(20457)
- 易(20210)
- 和(19539)
- 划(19061)
- 学(17949)
- 银(17250)
- 机构
- 学院(388602)
- 大学(381777)
- 济(163954)
- 经济(160530)
- 管理(158940)
- 理学(136487)
- 理学院(135142)
- 管理学(133122)
- 管理学院(132378)
- 研究(121999)
- 中国(95796)
- 京(78901)
- 财(77460)
- 科学(71494)
- 农(61149)
- 财经(60905)
- 江(59923)
- 所(59276)
- 中心(58085)
- 经(55237)
- 业大(53861)
- 研究所(53179)
- 经济学(49117)
- 北京(48815)
- 农业(47742)
- 范(47463)
- 州(47265)
- 师范(47041)
- 财经大学(44789)
- 院(44500)
- 基金
- 项目(255156)
- 科学(204352)
- 研究(190094)
- 基金(186510)
- 家(159801)
- 国家(158371)
- 科学基金(139479)
- 社会(122737)
- 社会科(116472)
- 社会科学(116441)
- 省(101627)
- 基金项目(98821)
- 自然(89430)
- 教育(87688)
- 自然科(87447)
- 自然科学(87425)
- 自然科学基金(85916)
- 划(83740)
- 编号(77532)
- 资助(75000)
- 成果(61545)
- 创(57483)
- 部(56734)
- 重点(56656)
- 发(55375)
- 课题(53109)
- 创新(53014)
- 国家社会(50466)
- 教育部(49351)
- 人文(48904)
- 期刊
- 济(182821)
- 经济(182821)
- 研究(112131)
- 中国(74435)
- 财(63985)
- 管理(63088)
- 农(56377)
- 科学(50925)
- 学报(50422)
- 大学(39894)
- 教育(39057)
- 农业(38414)
- 学学(37870)
- 技术(37739)
- 融(36910)
- 金融(36910)
- 业经(32053)
- 财经(30208)
- 经济研究(28560)
- 经(26077)
- 问题(25195)
- 业(22822)
- 技术经济(22036)
- 现代(19493)
- 贸(18698)
- 统计(18655)
- 财会(18556)
- 商业(18501)
- 策(18335)
- 科技(17811)
共检索到576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冉征 郑江淮
政府政策如何有效引导企业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理论层面上,基于对政府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详细梳理,探讨了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之间的差异,分析了试点政策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和产学研合作途径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实证层面上,将发明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接,构建更为全面的微观样本,系统检验了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微观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为促进专利数量的增长和推动企业技术领域的扩展。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的主要差别在于,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多样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2)创新试点政策特有的治理理念在政策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促进企业专利数量的增长,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从专利数量增长和技术领域扩展两个层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3)各地区政策执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力最强,提升了企业的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中部地区的政策只能提升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西部地区的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4)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收益不同,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其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均出现明显提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旺平 王雨晨 冯大威
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严格筛选并控制影响试点入选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经异质性-稳健估计量、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机制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会通过增加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入、增进银企关系和增加政府补贴助力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困局。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政策在西部城市,以及小规模企业、创新禀赋高的企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局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也为完善创新型城市试点的配套政策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婷 邓学来 徐志云
影响创新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政策环境建设。本文重点分析创新链与创新政策、创新型企业与创新政策。提出基于创新链的创新政策体系的构成,并分析创新政策对创新链的影响作用;同时,分析创新型企业的政策需求。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基于创新链的创新型企业创新政策设计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 创新链 创新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彭书舟
将创新作为引领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策略。本文将国家实施的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驱动政策对城市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研究显示:以创新型城市试点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出口复杂度,且动态效应随时间推移呈递增趋势。异质性影响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对中部城市、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更严格城市以及城市加工贸易出口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产品动态调整检验表明,创新驱动政策显著提升了城市持续出口的高复杂度产品相对份额,并且加速了低复杂度产品退出市场,但对新的高复杂度产品进入市场没有显著影响。影响渠道检验表明,技术创新是创新驱动政策提升出口复杂度的关键途径,而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未能发挥渠道作用。因此,应引导更多城市步入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创新驱动政策 创新型城市 出口复杂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博 谢家智 吴静茹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发现,试点政策能有效增加企业创新投入、降低企业税负和交易成本,进而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政策效应在管理层语调悲观、区域营商环境较差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政策,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王娟 徐彦峰
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旨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就是在企业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论文从地级市企业技术创新层面展开研究,以国家统计局划分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迄今为止公布的36个低碳试点城市和随机选取的85个对照样本城市进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反事实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扩大了试点城市和样本城市在企业技术创新值上的差距,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第一批试点城市的影响大于对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影响;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故低碳试点城市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缩小不同等级城市间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为未来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雷红锋
基于中国2005~2020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创新理论和创新驱动理论的框架下,构建渐进双重差分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并进一步分析创新型城市建设减排效应的异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不仅明显降低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还抑制了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创新,产生技术效应、配置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而减少城市的碳排放。这些结果对于理解创新政策的生态效应,升级城市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碳排放 熊彼特创新理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国高 刘田广 郭晓杰 郭思瑶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制度设计,能否对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重要影响?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有效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主要借助创新环境优化与创新资源集聚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大规模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营商环境较好、财政压力较小的城市,试点政策更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拓展分析表明:试点政策能通过空间溢出与生产网络溢出带动非试点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试点政策虽扩大了城市内数字鸿沟,但能有效缩小城市间数字鸿沟,促进区域数字转型协同发展。研究结论丰富并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微观经济效应,不仅为化解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路径,也为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许有款 曾芳芳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中介模型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和具体机理。研究发现,该政策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并通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创业活力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制造业创业活力不存在中介作用,并且在城市区位、行政等级与市场潜能上存在异质性;疫情时期试点政策由于技术集聚减缓而对城乡收入差距表现出边际递减的扩大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坚持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重视发挥制造业在吸纳就业和缩小城乡差距中的作用;第二,各地要因地制宜制订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避免政策“一刀切”问题;第三,建设城乡要素统一大市场,加快推动形成新型城乡关系;第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新 马新雨
中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执行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政策扩散的过程。为分析影响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扩散速度的因素,基于政策扩散和公共组织理论框架,选取已批准试点的中国97座创新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将城市试点获批准的时间作为试点政策扩散至该城市的时间,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试点政策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包括创新资源在内的7个条件变量均无法作为实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高速扩散的必要条件,但低行政级别是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非高速扩散的必要条件;实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高速扩散的组态路径有7条,在本质上多呈现出内部驱动的特点;试点政策非高速扩散的组态路径有4条,均呈现出低行政级别指向性特征,表明在城市行政级别较低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了试点政策的非高速扩散。因此,城市应根据自身优势把握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发展政策,同时充分关注个体、社会组织等的政策建议,推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何海锋
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做出规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以下简称《答记者问》)。同日,证监会就修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以下分别简称《首发管理办法(征求稿)》和《创业板首发管理办法(征求稿)》)。上述3
关键词:
境内上市 存托凭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郑伟宏 涂国前
政策执行问题直接影响其预期效果。本文利用2015年起开展的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对"提升创新能力"政策落实问题的"点名"整改这一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以2012~2017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政策执行效果审计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政策执行效果审计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其作用机制主要有:审计发挥"资源分配优化效应",通过优化落实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等资源的分配,增强政策的资源支持,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审计发挥"资源使用治理效应",提升企业使用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的有效性,强化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营营 许钊 彭硕毅
基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等实证方法,系统考察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中国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有效推动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且这一作用的动态效应呈波动上涨趋势。经过PSM-DID、预期效应、非随机选择、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政策对行政级别较高城市、国内大市场优势较强城市、数字经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消费需求效应,对服务业结构升级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的拓展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具有显著的政策辐射效应,其不仅能够促进本地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能有效加快邻近城市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浩 邓峰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但目前基于微观企业层面、采取定量方法对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战略选择的相关研究缺乏。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为给中国进一步推动企业利用制度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证据,从制度层面的视角,以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软件对2004—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年报关键词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运用多时点的双重差分(DID)模型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内的企业更加易于开展数字化转型,且这一政策效果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而且,创新型城市试点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优化创新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据此,提出进一步总结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经验、因企制宜地采用差别化的激励扶持政策,以及重视资金、人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传导渠道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永春 黄湛 邹晨
随着区域创新步入创新生态系统的多元层面,政府与经济主体交互共生对促进区域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以2008年首个国家创新试点城市深圳为例,借助合成控制法,基于2000-2019年中国226个地级市数据,构造与深圳尽可能相似的“合成深圳”。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真实深圳”与“合成深圳”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则呈倒U型;政策实施前期,政策效应逐渐释放,创新效率显著提高,随着时间演化,由于政策时效、技术变革和需求转移等原因,政策红利逐渐减少,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也降低,但尚未完全消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