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96)
2023(8504)
2022(6233)
2021(5812)
2020(4404)
2019(9736)
2018(9892)
2017(18462)
2016(10064)
2015(11164)
2014(11263)
2013(10979)
2012(9844)
2011(9111)
2010(9343)
2009(8488)
2008(8262)
2007(7869)
2006(7309)
2005(6616)
作者
(28036)
(24309)
(23578)
(22355)
(14692)
(11338)
(10509)
(9261)
(9116)
(8358)
(8135)
(7803)
(7515)
(7455)
(7204)
(7178)
(6984)
(6873)
(6764)
(6592)
(6142)
(5974)
(5873)
(5685)
(5614)
(5518)
(5451)
(5152)
(4919)
(4859)
学科
(48422)
(44963)
经济(44924)
(33943)
农业(32359)
管理(21885)
业经(18943)
中国(15384)
(13703)
企业(13703)
地方(12978)
农业经济(12407)
(12354)
发展(10767)
(10747)
方法(9980)
(9498)
农村(9479)
(9472)
建设(8647)
(8592)
土地(7961)
数学(7954)
数学方法(7899)
(7745)
技术(7613)
(7573)
人口(7121)
及其(7023)
收入(6944)
机构
学院(141634)
大学(135524)
(58536)
经济(57253)
管理(53837)
研究(49923)
(45953)
理学(45805)
理学院(45390)
管理学(44645)
管理学院(44419)
中国(39587)
农业(34396)
科学(29681)
(28650)
业大(28123)
中心(24811)
(24481)
(23936)
(23575)
研究所(22006)
农业大学(21075)
(20442)
师范(20281)
(18627)
(18528)
经济管理(17725)
财经(17507)
(17359)
北京(17209)
基金
项目(93643)
研究(75222)
科学(73978)
基金(65467)
(56445)
国家(55781)
社会(48297)
科学基金(47675)
社会科(45189)
社会科学(45179)
(39339)
基金项目(35313)
编号(34362)
教育(32408)
(30677)
(28099)
成果(27879)
自然(27046)
自然科(26375)
自然科学(26371)
自然科学基金(25899)
资助(23457)
(22985)
课题(22396)
重点(20546)
(20248)
国家社会(20136)
(19910)
(19306)
发展(19203)
期刊
(77812)
经济(77812)
(54464)
研究(40271)
中国(38680)
农业(36994)
学报(22042)
科学(21457)
业经(20636)
教育(19384)
大学(18223)
学学(16998)
(16638)
金融(16638)
(16583)
(15751)
管理(15747)
农业经济(14659)
农村(14082)
(14082)
技术(13372)
问题(11739)
(10072)
世界(9462)
农村经济(9347)
图书(9305)
经济问题(9025)
经济研究(8873)
社会(8727)
社会科(8053)
共检索到226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成吉  李雪莲  丛丽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党中央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不提高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不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农民知识化是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十化"之一。如果没有农民的知识化,新农村建设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农民知识化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艳春  肖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熟市场、守法纪、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农民素质现状及培养新型农民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培养新型农民的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华  
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和根本所在,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树立农村新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新农村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采取有力措施,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强文化建设,创新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科技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最终达到理想的新面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体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趋势,这极大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状态。然而,中国经济增长引致的财富分配效应并不是相对均质的,在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高速增长的背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占虎  
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诱致性技术变迁、交易费用理论并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三个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但当农民面对较高的交易费用时农民是不会自发进行技术创新(或引进)的(2)农民是主体,并不意味着办任何事情就该农民出钱、出力;(3)加大农民人力资本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鸣  刘蓓  李向京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农村人才匮乏现状,提出了“智力反哺”战略,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旨在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饶开宇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发挥主体作用离不开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化,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还着重阐述了新型农民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艳菊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希望,培育型新农民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本文基于四川省培育新型农民的事例,从人力资本角度说明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人力资源,然后分析制约四川省培养新型农民的若干因素,最后对如何培养新型农民的作相关的思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新元  
农村能让生活更美好吗?本文认为,农村也能让生活更美好,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西部农村作为重点区域,把城乡统筹作为重要方略,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重要内容,把发展城镇化作为重要纽带,把实现农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作为重要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孟庆娜  张晓光  李志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依靠财政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农民的自主建设。财政要按照“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缺位,防止越位,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农民投入新农村建设;农民要主动配合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使自己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佩卿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农村建设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联系和路径选择的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融入新型城镇化,要以城镇建设的理念改造提升农村,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使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共同统一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即应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着力从建立以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等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佩卿  
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新农村建设及其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联系和路径选择的分析,认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在于融入新型城镇化,要以城镇建设的理念改造提升农村,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使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共同统一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基于此观点,本文提出在新型城镇化视阈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即应把新农村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布局,着力从建立以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体系、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等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海滨  
一、农民增收的机遇和挑战。农民增收难是当前农业和农村面临的最根本、最突出问题。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不断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燕  吴正刚  高翔  
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保护农民的金融权利对于平等实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权利证成理论上来说,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保护农民的金融权利,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应有之义。保护农民的金融权利,必须要国家以公平为价值准则来进行金融资源配置,并同时完善相关金融立法,平衡执法利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建立有效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也是保护农民金融权利的必要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