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0)
- 2023(12792)
- 2022(11040)
- 2021(10602)
- 2020(8588)
- 2019(19835)
- 2018(20038)
- 2017(38300)
- 2016(21119)
- 2015(24100)
- 2014(24090)
- 2013(23576)
- 2012(21246)
- 2011(19188)
- 2010(19247)
- 2009(17385)
- 2008(16809)
- 2007(14960)
- 2006(13274)
- 2005(11309)
- 学科
- 济(81593)
- 经济(81510)
- 业(63403)
- 管理(55594)
- 农(47963)
- 企(42320)
- 企业(42320)
- 方法(34588)
- 农业(31985)
- 数学(29727)
- 数学方法(29373)
- 业经(23516)
- 中国(21545)
- 财(18678)
- 学(17889)
- 地方(17571)
- 制(15113)
- 理论(15094)
- 技术(13503)
- 贸(13382)
- 贸易(13376)
- 发(13056)
- 教育(13050)
- 易(13017)
- 环境(12369)
- 和(12253)
- 策(11932)
- 务(11752)
- 财务(11690)
- 财务管理(11667)
- 机构
- 学院(295953)
- 大学(291894)
- 管理(119515)
- 济(111732)
- 经济(109155)
- 理学(104049)
- 理学院(102981)
- 管理学(101278)
- 管理学院(100762)
- 研究(95747)
- 中国(70772)
- 农(66191)
- 京(61763)
- 科学(61568)
- 业大(51756)
- 农业(50718)
- 所(47852)
- 财(47834)
- 中心(44995)
- 研究所(43777)
- 江(43438)
- 范(40257)
- 师范(39908)
- 财经(38764)
- 北京(38387)
- 州(35600)
- 经(35334)
- 院(34008)
- 经济管理(32823)
- 技术(32770)
- 基金
- 项目(206745)
- 科学(161329)
- 研究(155798)
- 基金(146729)
- 家(127211)
- 国家(126032)
- 科学基金(107939)
- 社会(94977)
- 社会科(89391)
- 社会科学(89366)
- 省(83521)
- 基金项目(79116)
- 教育(71097)
- 自然(69558)
- 划(68688)
- 自然科(67874)
- 自然科学(67860)
- 编号(67805)
- 自然科学基金(66620)
- 资助(58980)
- 成果(54654)
- 重点(45671)
- 课题(45171)
- 部(44914)
- 发(44910)
- 创(43072)
- 创新(39960)
- 项目编号(39719)
- 科研(38929)
- 大学(38328)
- 期刊
- 济(126107)
- 经济(126107)
- 研究(81842)
- 农(68337)
- 中国(59035)
- 学报(49341)
- 农业(46652)
- 科学(44040)
- 教育(38667)
- 管理(38336)
- 大学(37430)
- 学学(35103)
- 财(33949)
- 业经(26964)
- 技术(26505)
- 融(24477)
- 金融(24477)
- 业(21630)
- 图书(18924)
- 问题(17517)
- 财经(17347)
- 经济研究(17110)
- 版(16084)
- 理论(15256)
- 科技(15095)
- 经(14580)
- 农业经济(14560)
- 实践(14366)
- 践(14366)
- 业大(14137)
共检索到426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金荣 王永龙
推进农村信息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培育新型农民,具有现代信息意识是新型农民的基本品质。通过对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湖州农民信息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我国农民信息意识缺失的根本原因以及对农民进行信息意识培育目标,然后从农业信息化生态链的角度提出培育新型农民信息意识的具体路径,并最终促进农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关键词:
新型农民 信息意识 新农村 培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景鹏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农业在国家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培育新型农民是因应农业现代化趋势的必然要求。但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农民教育在培养对象、教学形式、课程内容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慕课在培育新型农民中具有学习成本低、学习方式活、学习内容实、学习效率高的优势。然而,要将慕课应用于新型农民的培育,还需要农民、政府、社会群体以及职业院校多方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MOOCs 新型农民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志利 王伟哲 胡静
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直接影响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效果的达成。本文运用资料收集法、参与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全国20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经验,运用人力资源开发个体素质评价的KSAIBs模型,针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标准,并结合各试点县实践经验,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认定标准 培育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洲
新型农民培育,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新型农民是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市场型农民、文化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新型农民培育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育市场农民,通过发展义务教育培育文化农民,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技能农民,通过营造环境培育创业农民。
关键词:
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 培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许浩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远程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远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实践中,特别要注意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导向,构建体现终身学习理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杰 曹克亮 王新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大局的关键之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课程设置与专业建设上存在的困境,直接制约了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效能发挥。面对困境,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应致力于实现技能提升与文化重塑的有机融合,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区本课程"实践优势,主动构建大类专业集群,提升涉农技能多元融合的方式彰显自身的价值担当,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新型职业农民 使命 困境 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雨 康红芹
女性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中潜在的主力军,若能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进行恰当的培育,则将有助于把我国庞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切实保障我国农村农业发展"后继有人"。通过对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女性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深入访谈,发现学校教育虽在其成功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后天的自我导向学习、转化学习等非正式学习则是她拥有如今成就的主要原因。基于研究所得和现实考察,提出培育政策要体现差异性、培育内容要凸显针对性、培育模式要彰显多样性三点建议,以深入探析女性农民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路径,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人才资源。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女性 非正式学习 培育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倪慧丽 王慧慧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目前农村经济增速的亮点之一。基于乡村旅游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既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又有利于留住农村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内容滞后、方式单一和效果评价缺失等问题,应采取以下实施路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完善培育课程体系,彰显实用性;因地制宜,注重培育方式多元化;加强效果评价,提升培育质量。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新型职业农民 课程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郝志瑞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国传统农民走出身份束缚的必经之路。通过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剖析了培育过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路径,围绕"培育谁"、"如何培育"、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认证体系以及完善扶持措施建立长效机制4个方面展开,对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经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智奇 齐国 杨慧 赵娉 白瑜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统筹城乡、推进三化同步发展又一新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由身份型向职业型转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凝聚共识营造培育环境,需要创新机制加快培育进程,特别是需要政策跟进和制度安排创造培育条件。本文在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现实需求及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经验基础上,立足我国农民素质和农民职业教育现状,提出了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王璐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农民由身份属性向职业属性的转变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但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较为普遍地面临着政策资源分割、培训方式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对小农户的带动不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等现实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和发展。本文以四川省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改革试点为例,深入剖析彭山区、丹棱县的地方性探索,探讨如何通过制度配套和政策供给的双重支撑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良性健康发展.
关键词:
职业农民 成长约束 培育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香君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涌现出的新兴社会群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同时,精准扶贫可以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战略指导,并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完善。就模型理论基础而言,共同富裕是其理论源流,因人而异是其理论核心,人力资本理论是其理论基础;就问题透析而言,基于精准扶贫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主体参与意识薄弱、农业生产技能缺失、资金投入较为匮乏、培育体系亟须健全以及管理方法有待改进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精准扶贫对象、精准培育需求、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教育培训、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佳希
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面临着培育对象、培育主体、培育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该通过增能突出其主体地位、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路径进行优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制约因素 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燕 卢东宁
实施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给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新要求。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和要求,从职业道德和民主法治角度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与路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应成为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者、乡村现代生活方式与乡风文明的倡导者、农村现代科技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传承者、乡村民主自治与可持续发展观的践行者。研究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围绕"爱农"精神、"懂农"能力、"强农"素质和"民主法治"意识等方向展开。因此,需要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具体路径主要有:在培育内容上,注重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在培育方式上,强化培育方法与措施的精准性;在培育体系上,构建基础教育与示范实践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培育管理上,建立制度引领与政策扶持相协调的管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