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8)
2023(13384)
2022(10950)
2021(10251)
2020(8128)
2019(17931)
2018(17545)
2017(33170)
2016(18345)
2015(20236)
2014(20295)
2013(19786)
2012(18768)
2011(17414)
2010(17864)
2009(16508)
2008(16205)
2007(14794)
2006(13564)
2005(12183)
作者
(54847)
(47004)
(46125)
(43949)
(29386)
(22381)
(20580)
(17997)
(17679)
(16545)
(16202)
(15461)
(15254)
(14854)
(14762)
(14075)
(13377)
(13327)
(13306)
(13214)
(11917)
(11559)
(11456)
(11032)
(10534)
(10406)
(10339)
(10063)
(9533)
(9494)
学科
(96087)
经济(95985)
(52716)
(50390)
管理(45046)
农业(33750)
(30662)
企业(30662)
方法(29194)
数学(25480)
数学方法(25238)
地方(25030)
业经(23768)
中国(23021)
(20376)
(18818)
(18500)
(15323)
(14824)
(13715)
金融(13706)
地方经济(13558)
(13322)
银行(13292)
(12899)
农业经济(12719)
环境(12384)
(12181)
发展(11819)
(11796)
机构
学院(271634)
大学(267166)
(119567)
经济(117226)
研究(102471)
管理(95948)
理学(82527)
理学院(81539)
管理学(80056)
管理学院(79562)
中国(76880)
(67881)
科学(62069)
(55460)
(53493)
(53077)
农业(52149)
研究所(48246)
中心(46381)
业大(46346)
(42567)
财经(41870)
(38108)
经济学(37429)
(36966)
师范(36573)
(35751)
北京(34308)
(34135)
经济学院(33434)
基金
项目(179834)
科学(141358)
研究(132479)
基金(130497)
(115398)
国家(114321)
科学基金(95947)
社会(86583)
社会科(81522)
社会科学(81494)
(71593)
基金项目(68460)
自然(59145)
教育(59065)
(58894)
自然科(57713)
自然科学(57691)
自然科学基金(56689)
编号(52687)
资助(52117)
成果(44057)
(41274)
重点(41231)
(40309)
课题(37814)
(37122)
国家社会(36881)
(36732)
(35635)
创新(34478)
期刊
(147878)
经济(147878)
研究(83078)
(71987)
中国(58648)
学报(48757)
农业(48593)
科学(43378)
(39670)
大学(37401)
学学(36037)
管理(32381)
(29252)
金融(29252)
业经(27316)
教育(27047)
(22783)
经济研究(22251)
财经(21809)
技术(21491)
问题(20059)
(18914)
(16888)
世界(16657)
农村(15457)
(15457)
农业经济(15210)
经济问题(14017)
业大(13958)
技术经济(13638)
共检索到420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镜淳  穆月英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抓手,集体经济薄弱村更应主动有效应对风险,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因此,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由脆弱性治理转向韧性建构对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韧性建构,基于系统韧性理论,构建了“资源—主体—效能”分析框架,分析蒲县化风险为机遇建构新型集体经济韧性的案例。结果表明:一是资源韧性建构,依靠外部推力、内部激励、集聚强化和价值实现抵御风险;二是主体韧性建构,以多元主体协同适应系统结构变化;三是效能韧性建构,凭借双重属性的平衡兼顾引领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内生逻辑贯穿于韧性建构的各个阶段,而内生逻辑要求主体的中介逻辑来更好地适应外部变化,效能的实现逻辑则显示出内生逻辑和中介逻辑的兼容性,即韧性系统的更新能力。本文还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韧性建构链接到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中,提出经验参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婷  夏英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通过对农村资源的盘活、配置和重组,促进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全面部署。本文先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背景着手,再研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育的理论逻辑,探析其在改革主体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逻辑矛盾,试图构建壮大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战略框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母娜   王征兵  
基于陕西、甘肃两省微观调查数据,从冗余性、敏捷性、稳定性、能动性四个方面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测度指标,论证了合作经营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明显提高约17.8%,该结论能通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但合作经营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的影响程度会受到村域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源禀赋的调节。进一步检验发现,合作经营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韧性的正向影响在兼业化水平低、村集体经济收入较高、户籍人口较多的村庄中更为明显。因此,应该因地制宜,逐步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同时应规范集体资产管理,保障组织成员主体性地位,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宣冲   杨丽溶  
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范畴,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欠发达农村地区受制于区域位置、人力资源流失、生态资源沉淀等困境,其乡村治理现代化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呈现出互嵌式发展。山西省X村的蜕变之路昭示了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基于此,从结构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从制度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部治理,从资源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素治理,从模式现代化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联合治理,是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遵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儒  郭提超  
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是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艰辛探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诉求。面对近年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自身发展及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依循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凝聚内生发展动力、夯实人才队伍力量提升农民发展信心、完善保障机制和治理机制等有效路径持续推进,最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坤晓  高鸣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该如何更好地作用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俱乐部属性,集体成员社区封闭性和实现路径多元化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逻辑图,重点剖析了发展中政府强势干预与市场自由运作的博弈、内部资产经营方式与外部要素管理机制的结合,以及收益分配与集体积累中长短期利益的平衡。提出面向2035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呈现出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融合、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以及动态演变、与时俱进的发展形态。对此提出应制定发展远景规划,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科学确定收益分配以满足发展新要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晓鸣  张耀文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关乎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等政策目标实现。尽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了产权不清晰、主体地位不明确等问题,但是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权属主体分散的公共产权性质并未根本改变,其股权、成员、管理的封闭状态与应对开放性市场竞争要求之间存在特殊的问题和矛盾。与此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又有着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多方认可等独特优势,成为其复兴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应遵循稳健发展、循优发展、合作发展的逻辑,选择资源供给、服务支持及价值创造的低难度领域,重点通过高效利用资源资产和强化服务功能实现持续增长。增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动能需要在集体内部引导思路更新、完善管理制度,从外部强化联合与合作、优化政策支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坤晓  高鸣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该如何更好地作用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分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俱乐部属性,集体成员社区封闭性和实现路径多元化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逻辑图,重点剖析了发展中政府强势干预与市场自由运作的博弈、内部资产经营方式与外部要素管理机制的结合,以及收益分配与集体积累中长短期利益的平衡。提出面向2035年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呈现出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融合、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以及动态演变、与时俱进的发展形态。对此提出应制定发展远景规划,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科学确定收益分配以满足发展新要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哲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进而助力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本文在阐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也剖析了其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逻辑进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靳娇娇   张丽丽  
推动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共同富裕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逻辑关联,因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源动力。不过,囿于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困境。因此,面对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三变”改革和积极推进混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龙  张新文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与核心载体。基于“组织统筹、制度驱动、市场经营”的三维分析框架,对战旗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驱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组织统筹维度,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组织轴心,承担着政治引领与利益协调的角色,有利于促进实质意义上的分配正义;在制度驱动维度,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股份合作赋予了村社集体与村社成员边界明晰、权责明确的财产权利,有利于促进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保值增值,并从制度和程序上保障资源的分配正义;在市场经营维度,利用管理赋能和产业融合的方式拓展了市场需求,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共同富裕创设了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因此,要通过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机制等方面促进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以驱动乡村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平江  
集体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案例村集体经济“两因素三阶段四主体”的考察,发现集体经济治理的独特规律在于“发展型治理”,即发展优先治理,治理服务发展。具体而言,在集体经济兴起阶段,各主体以发展为第一追求,并形成产权模糊和政府支持的状态。发展阶段村民的权利诉求并不一定能打破村级组织与地方政府的二元合作主导状态。但是,随着中央价值引导以及对产权清晰化的推动,倒逼集体经济进入治理体系变革阶段。“发展型治理”的实现得益于三大机制的有效运行,即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不同阶段的错位支持,集体产权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性配置以及国家对社会价值的强势性政策引导。未来,需要进一步正视农民权利诉求,转变政府支持方式,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内生能力建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平江  
集体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案例村集体经济“两因素三阶段四主体”的考察,发现集体经济治理的独特规律在于“发展型治理”,即发展优先治理,治理服务发展。具体而言,在集体经济兴起阶段,各主体以发展为第一追求,并形成产权模糊和政府支持的状态。发展阶段村民的权利诉求并不一定能打破村级组织与地方政府的二元合作主导状态。但是,随着中央价值引导以及对产权清晰化的推动,倒逼集体经济进入治理体系变革阶段。“发展型治理”的实现得益于三大机制的有效运行,即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不同阶段的错位支持,集体产权在不同时段的差异性配置以及国家对社会价值的强势性政策引导。未来,需要进一步正视农民权利诉求,转变政府支持方式,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内生能力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管珊  
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党建何以引领、以何引领及其效能问题并没有得到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淄博市乐疃村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时性研究发现:嵌入村庄治理过程的适应性党建形塑了村级党建与村庄治理的正向循环,促进了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和引领力塑造,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村级党建通过“资源-主体-行动”的三维引领,以资源链接机制、主体整合机制和组织动员机制有效实现了发展项目落地和初步运营;这一发展过程逐渐形塑出“政社共建、有限共治、延迟共享”的治理格局,带来了后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停滞,从而折射出党建引领的实践张力。乐疃村的案例展现了党建引领在促进国家与社会互补共进上的实践复杂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种创新性探索,需要基层党组织在权威、利益、价值层面耦合调适,以此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秩序,提升党建引领效能。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莉莉   胡晓群   高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然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到底新在哪里?它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存在怎样的制度关联和制度差异?文章通过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回溯,并基于演化与比较制度视角,援引修正的“制度结构—行为努力—经济绩效”的分析框架,探究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在内涵、功能和成员属性及其资格获得,组织属性及其法人特征,产权特点及其实现形式,外部对接机制及其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差异。文章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由成员同质性向成员异质性,由政经合一组织向单纯经济主体,由“一大二公”、产权固化向产权明晰、产权开放,由村社法人地位缺失向特别法人地位等制度方向演进,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元化、外部连接机制和治理机制呈现市场化等多维特征。新时代,以集体产权为纽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日益丰富其实现机制,日益拓展其“集体经济+”的经济连接机制,为乡村组织振兴和能力提升带来新的契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取向,需要兼顾集体产权逐利性和社区公共服务集体供给要求,确立其社会企业组织属性,支持产权开放性探索以促进经营创新,推行集体经济环境优化和内生能力建设双轮驱动,建立规范的混合所有制经营机制,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放式经营“双重委托代理”机制,推动建立市场经营潜在风险的隔离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