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99)
2023(17046)
2022(14268)
2021(13192)
2020(10713)
2019(23958)
2018(23780)
2017(44814)
2016(24444)
2015(27501)
2014(27823)
2013(27217)
2012(25598)
2011(23548)
2010(24387)
2009(22971)
2008(22474)
2007(20791)
2006(19072)
2005(17766)
作者
(71760)
(60524)
(59859)
(57063)
(38348)
(28771)
(27043)
(23281)
(22979)
(21682)
(20871)
(20047)
(19677)
(19360)
(19198)
(18417)
(17694)
(17449)
(17442)
(17353)
(15699)
(15035)
(14799)
(14038)
(13628)
(13519)
(13451)
(13338)
(12225)
(12056)
学科
(116085)
经济(115947)
(72572)
管理(69034)
(51649)
(49176)
企业(49176)
农业(34434)
中国(34282)
方法(33843)
地方(31141)
数学(28984)
业经(28922)
数学方法(28626)
(26055)
(25516)
(22141)
(20089)
银行(20062)
(19495)
(19257)
金融(19250)
(18578)
(18458)
(18230)
贸易(18214)
(17699)
(17593)
环境(16730)
地方经济(16712)
机构
学院(357593)
大学(351866)
(156239)
经济(152801)
研究(130763)
管理(130623)
理学(109855)
理学院(108620)
管理学(106839)
管理学院(106167)
中国(102680)
(75470)
科学(75445)
(73838)
(72075)
(66548)
中心(60006)
研究所(59261)
(58827)
财经(55654)
农业(54995)
业大(53824)
(50150)
(48136)
北京(48034)
师范(47636)
经济学(47090)
(46597)
(45872)
(43108)
基金
项目(223618)
科学(175629)
研究(170007)
基金(158978)
(137453)
国家(136126)
科学基金(115809)
社会(108731)
社会科(102706)
社会科学(102685)
(89699)
基金项目(82511)
教育(77331)
(73653)
编号(70446)
自然(70315)
自然科(68609)
自然科学(68594)
自然科学基金(67345)
资助(64790)
成果(59155)
(53732)
课题(50775)
重点(50743)
(49694)
(45952)
(45420)
国家社会(44807)
(43911)
发展(43859)
期刊
(197264)
经济(197264)
研究(115933)
中国(86231)
(73788)
(56132)
学报(52823)
管理(50892)
科学(50345)
农业(49407)
教育(43461)
(42905)
金融(42905)
大学(41997)
学学(39763)
业经(34599)
技术(33984)
经济研究(29854)
财经(28485)
问题(25707)
(24678)
(23837)
世界(19972)
技术经济(18553)
(18507)
(18311)
经济问题(17183)
农村(17145)
(17145)
现代(16730)
共检索到582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庆宇  管洪彦  
目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尚未得以清晰界定,其发展更是面临着主体不明晰、主体职能不明确等问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组织载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体在延续了公有制、社区性、全员性等传统特征的基础上,也呈现出主体地位明确、产权及成员边界清晰、组织机构健全等新特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体的政策选择应以集体土地的再合作为基础、以集体成员利益为目的、以实践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不同发展模式为支撑。制度设计应该重点关注农民集体所有制本质特征和市场经济发展基本要求之间的平衡,并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定位、成员制度、内部运行机制、优惠支持措施等方面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平均  刘睿  
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呈现多层次、多样性、多元化发展。目前,其发展面临资金资源、可持续性、产权及管理制度、集体行动等方面的困境。必须加强制度完善和创新,整合公共政策资源,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稳步推进产权及管理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振  
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地区涌现出一批农村集体经济新形式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但普遍存在法人地位落实不畅、发展人才短缺、外来人才难以入籍、发展机制单一、发展资源不足和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建立开放式成员认定管理机制,加大村级带头人选育,推动集体经济产业嵌入县域经济,深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三资”监管,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公茂刚   张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模式探索,其核心特征是联农带农。鉴于此,立足对Y市、Z市、W市的实地考察,构建“共同利益—认同—信任—有效参与”分析框架,并据此分析农民主体缺位的根源在于农民获益有限困境、农民参与成效提升瓶颈及其所造成的认同危机和信任缺失。结合三市典型行政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农民主体地位建构经验进行跨案例分析,归纳农民主体地位实现路径: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带动,完善“农民本位”多方联建机制,推进“新内源式自组织”载体建设;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多元主体公平合作等,拓展共同利益,强化农民认同,实现农民受益主体地位;赋能于农,完善农民激励机制、参与机制与决策程序等,促进农民有效参与,增进农民信任,实现农民行为主体地位,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目标落到实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泉  万学远  张龙耀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经济发达地区12个典型村(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以资产和物业租赁、以政府补助和以产业联合为主三种路径,但是随着村级集体经济规模逐步扩大,村域间差异日趋显著;村级集体经济结构不合理,经营性收入占比偏低,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村级集体收支不平衡还导致健康度和稳健度偏低。未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以及鼓励村际联合和跨地区发展将有利于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适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优化农村经济资源,保障农民群众收入增加。由于农村地区产业基础较差,农民整体就业创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困囿之境。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囿境况进行分析,提出纾解之策,以期通过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大项目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喜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创新发展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更为持久的动力,在政策层面,加大政策供给力度以及实现有效供给至关重要。结合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权责不明、动力不强、创新不足的关键问题,应赋予农村产权制度新内涵,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同时吸纳更多的优秀农民主体参与其中,建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广大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宋洪远  
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已经形成经营型、联营型、租赁型、服务型和党建型等发展模式,但也面临着发展规模不大、定位不明、质量不高的问题。面向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做好改革与立法的顶层设计,推动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综合强化其外部支持并重点增强统筹功能,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衔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纽带、承接各类资源下乡的重要平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莉莉   胡晓群   高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然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到底新在哪里?它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存在怎样的制度关联和制度差异?文章通过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回溯,并基于演化与比较制度视角,援引修正的“制度结构—行为努力—经济绩效”的分析框架,探究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在内涵、功能和成员属性及其资格获得,组织属性及其法人特征,产权特点及其实现形式,外部对接机制及其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差异。文章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由成员同质性向成员异质性,由政经合一组织向单纯经济主体,由“一大二公”、产权固化向产权明晰、产权开放,由村社法人地位缺失向特别法人地位等制度方向演进,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元化、外部连接机制和治理机制呈现市场化等多维特征。新时代,以集体产权为纽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日益丰富其实现机制,日益拓展其“集体经济+”的经济连接机制,为乡村组织振兴和能力提升带来新的契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取向,需要兼顾集体产权逐利性和社区公共服务集体供给要求,确立其社会企业组织属性,支持产权开放性探索以促进经营创新,推行集体经济环境优化和内生能力建设双轮驱动,建立规范的混合所有制经营机制,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放式经营“双重委托代理”机制,推动建立市场经营潜在风险的隔离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笑梅   杨露露   陈冬生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一种管理民主、利益共享、发展模式多元的现代经济形态,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弥合城乡鸿沟、振兴乡村经济,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优化人才队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经营方式等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晨  
理性看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优势作用,全面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关联,意义重大。二者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价值取向、问题指向、发展定向三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创设了有利条件,拓展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领域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夯实了产业兴旺根基,创造了生态宜居条件,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了基层有效治理,加快了共同富裕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新型集体经济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着党建引领力有待提升、集体经济要素亟待整合、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供给侧改革,整合资源促发展,实施“人才工程”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芦千文  于雅俐  苑鹏  
农业生产托管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有效实现形式。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主要有直接服务、居间服务、流转集中再托管三种形式。通过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了集体统筹功能,做实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的统一经营作用。在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广大乡村地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应把农业生产托管作为重要选择,并以此作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举措。但不宜盲目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业生产托管,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业务,重点发挥其居间服务优势,创新组织小农户统一接受服务的多种形式,规范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实现农业生产托管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循环互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杜永康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研究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共同富裕的多元化目标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有助于补齐共同富裕的乡村短板,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而拘囿于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产权结构封闭和治理结构失范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仍较为薄弱。面向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以“飞地经济”为抓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重盘活集体“三资”和扩大产权开放性,加速推动“政经分离”,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杜永康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研究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共同富裕的多元化目标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有助于补齐共同富裕的乡村短板,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而拘囿于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产权结构封闭和治理结构失范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仍较为薄弱。面向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以“飞地经济”为抓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重盘活集体“三资”和扩大产权开放性,加速推动“政经分离”,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